文/洪寶山
經建會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布景氣對策燈號,已連續四個月出現黃藍燈,代表台灣目前景氣遲緩,未來有衰退疑慮。
看到這樣的訊息,真是讓人不勝唏噓。政府拚經濟拚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就是沒辦法繳出讓民眾滿意的成績單?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反而傳出好消息,南韓平均國民所得在2007年首度突破兩萬美元,2008年後因爆發金融危機又跌回兩萬美元以下,但在2010年又再度突破,一直到今年最新數字出爐,可望達到兩萬四千美元,並預計最快在2016年可望達到三萬美元。
還記得馬英九總統競選時所提的六三三之一,就是國民所得要達到三萬美元,台灣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倒是南韓快要達陣了。
在2004年前,台灣的平均所得為15503元,還領先南韓的15082元,但從2005年開始就被南韓追過,且逐漸拉開差距。我們最愛和南韓比較,也最常說:南韓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但事實證明,近十年來,當南韓突破困境一路向上,台灣的確一路沉淪,找不到出口。
台灣的經濟成就於全球化,因為採取規模經濟,製造業代工有了很大空間,台灣順勢成為科技之島;但也失敗於全球化,因為規模經濟重視的就是成本,誰的成本低誰就能拿到訂單,當中國提供更大的土地、更便宜的勞工,台灣的優勢地位就不再,關廠、減薪、失業如影隨形,經濟衰退難以避免。轉型,我們又醒悟得太慢。
當南韓進行產業整合,大量投入研發費用,進行產業升級,鯨吞蠶食市場時,台灣產業就只能節節敗退,毫無招架之力。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友達面板技術,都曾經領先南韓,但現在都陷入困境,情何以堪。
政府要能苦民所苦,比企業、民眾更多想一步,做好規劃,引導人民正確的發展方向,經濟才能正向循環。政府有責任,民眾也責無旁貸,面對創新的未來,自己也要做好準備。經濟要發展,一定需要人才與技術,當機會來時,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9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