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2015年黃金投資操作技巧大揭密

近來受國際多空因素影響,黃金價格直直落,一度來到近一年來最低點每盎司一一三一美元,創下四年新低紀錄。是不是又會跟去年一樣,出現「中國大媽」搶購潮? 

文.陳怡婷 攝影.鄭暐琪

2013年四月,國際黃金價格經歷一場暴跌!從每盎司1550美元下跌至1321美元。隨後即出現搶購熱潮,尤其是中國的散戶投資者相當熱中,這些散戶當中又以購買黃金首飾的中年女性居多,因此被戲稱為「中國大媽」。

其實,自去年起,國際金價累計大跌28%,創三十二年來最大跌幅。然而,大媽的熱情阻擋不了國際黃金市場下跌趨勢,在跌破國際金價每盎司1180美元支撐點後,市場陷入一片悲觀。甚至有些國際分析機構預測,金價將跌破每盎司一千美元,中國大媽未來沒得翻身了嗎?

                              

今明兩年黃金投資四大關鍵要點

台灣銀行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認為,回顧去年以來,金價持續走軟,首先跌破三十二年來新低,今年至2015年金價指數偏弱,展望明年是打底年,而底部形成於2016年上半年,屆時將脫離底部,這中間,美國何時升息將成關鍵!

「美國升息的時間點,對金價來說是一種凌遲!」楊天立說道。

因為升息不升息,與金價的連動性太大了!金價的上下震盪,都與升息脫不了鉤。楊天立接著指出,日前高盛發布2015年十大經濟趨勢預言,認為美國九月以前不可能升息,這段時間金價肯定會持續震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目前影響金價最主要的因素來看,有以下四點,但主要還是美國的貨幣政策,去年至今年以來,關注QE(量化寬鬆)何時退場、何時升值,都成為影響金價重要關鍵。

(一)QE退場─美元何時升息:QE施行時期,美元的持續貶值凸顯出黃金的避險功能,進而促使金價上漲。然而,一旦結束QE政策,美元又會恢復國際通用貨幣的強勢,重返升值之路,有可能升值到一百以上(現在還不到八十八),升息幅度達10%以上,但若是從2013年至2015年,有可能強勢升息達20%以上,刺激美國股市和全球股市,如此一來黃金避險作用自然退卻。

(二)通膨減緩,油價下跌:石油價格和黃金價格的關係「理論上」應是「正相關」,因石油為重要原料,一旦上漲,物價便蠢蠢欲動,緊接著而來的是通貨膨脹,民眾因而會將錢轉成貴重金屬,以圖保值;但是,美元與石油價格可說是「負相關」,意即美元貶值就會引起油價上漲,而美元升值引起油價下跌。

楊天立認為,從金價與油價關聯性來看,短線(2014~2015年)是負面的,但中長線在低油價、低通膨的情況下,黃金需求會逐漸下降,關聯性也漸漸脫鉤。

(三)QQE有支撐,但力道不足以反彈:雖然美國已結束QE,但英國、歐元區(尚未推出)的QE,日本貨幣寬鬆被稱為QQ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對於金價是有足夠力道支撐的,不過市場解讀,若是美元轉強,熱錢仍有可能往美國股市流動,進而帶動全球股市。

(四)新興國家提高黃金儲備,有利支撐: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中央銀行持續買黃金,主要是為提高外匯準備金中的黃金儲備能與已開發國家等發達經濟體相比,現已有美元、歐元和黃金,整體是增加了,但黃金比例仍低,因此趁金價去年大跌,創三十二年來新低紀錄,今年持續下探歷史新低點,也因此這兩年購買黃金比例偏高,並非炒作,而是有所需求。

楊天立指出,2015年還不是買點,要先清楚金價主要為資金(熱錢)及市場主導,在資金面壓力漸漸減少下,資金都已流出,剩「短線」會興風作浪的少數資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以全球第一大黃金ETF基金SPDR Gold Shares為例,去年淨流出量為五百公噸(近六百噸),而今年淨流出量僅有六十多公噸,預估明年會更少,這些都非受國際長空因素影響,而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為刺激經濟而施行量化寬鬆政策產生的熱錢,在市場上流竄的數量減少了。

黃金基本面轉好 熱錢退散

楊天立指出,資金也是供需中重要的一部分。簡單來說,過去三年以來,熱錢已經被消化,黃金的基本面也漸漸回歸正常。不過,有趣的是,消費性的黃金需求卻不斷增加,其中包括消費性產業和製造業、工業(科技類),貴金屬是用量增加。

因此,消費性的黃金需求連續三年增加,但投資性的黃金需求則下降,雖然短線壓力快速上升,但對於價值的影響及支撐是漸進式的,初期很少被注意到。

另外,較少人關注的一點是,黃金供給量連續三年減少,主因為小型金礦或大型較貴的礦,因金價跌至邊際成本以下(每盎司1210美元),所以已暫時關閉或有併購動作,以省去人事成本等費用,待金價回升後再重啟,因此總供給量下降。

從技術分析來看明年金價走勢


黃金總供給量因金價下跌而受影響,那何時需求會增加?最大關鍵還是要看美國何時升息。

楊天立指出,升息之前,金價會來回震盪,若以波浪理論來看或一次打底完成然後V型反彈,利空出盡,升息初期還是會震盪,但不出前低,明年初底部顯現,後年上半年就可脫離底部。(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44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黃金價格經濟趨勢貨幣政策量化寬鬆美國股市國際股市通貨膨脹QE政策新興國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投保職業工會注意!2家持續欠繳保費 將暫拒給付

投保職業工會注意!2家持續欠繳保費 將暫拒給付

勞保局公布最新職業工會欠繳保費名單,「台北市美髮美容技術指導員職業工會」、「桃園市租賃管理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等2家仍續欠繳,累計月份逾2個月,不得繼續預收勞工保險費;勞保局呼籲,請欠費工會所屬理、監事及會員,督促工會儘速繳費。

2025-02-23 06:00

8公司2025年紀念品開獎 富采「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聯名碗」吸睛

8公司2025年紀念品開獎 富采「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聯名碗」吸睛

上市公司股東會時間、議案陸續公告,投資人在意的股東會紀念品也成為市場熱議話題,除了面板雙虎友達(2409)、群創(3481)今年不約而同都送出白米以外,富采送出「Ennostar x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聯名不鏽鋼雙層碗」也引發各界討論。

2025-02-24 00:02

韓半導體業面臨重要轉折 智庫:技術被中反超

韓半導體業面臨重要轉折 智庫:技術被中反超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重回白宮可能採取的經濟措施,韓國半導體業正面臨規避風險、爭取市場份額的重要轉捩點;但智庫最新分析指出,韓國半導體技術水準已在去年遭中國反超。

2025-02-23 17:10

加油放輕鬆! 本周油價不調整

加油放輕鬆! 本周油價不調整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24)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皆不予調整,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8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3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3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9.0元。本周因平穩雙機制啟動,汽、柴油各吸收1.1元及0.7元。

2025-02-23 12:03

駕駛注意!AI交通執法 資策會曝3種違規抓最兇

駕駛注意!AI交通執法 資策會曝3種違規抓最兇

資策會軟體院發展交通安全防護AI技術,影像辨識使用AI模型找出違規樣態,以驗證場域台中市為例,帶動事故率下降39%。資策會軟體院院長蒙以亨表示,今年規劃推動智慧終端(On-device AI)評測機制,讓應用在影像辨識的AI技術再精進。

2025-02-23 10:55

股神巴菲特手握10兆現金 股東信釋放7大訊息一文看

股神巴菲特手握10兆現金 股東信釋放7大訊息一文看

高齡94歲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ett)掌控的投資公司波克夏( 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年報出爐,由於連9季賣股,波克夏目前掌握3342億美元(約台幣10.94兆元)現金引發熱議,巴菲特在致股東報告書中釋放7大訊息,向外喊話「我們永遠把大部分資金部署在美股中」。

2025-02-23 09:27

日月光搶進面板級封裝市場 斥資66億在高雄設產線「預計Q3試產」

日月光搶進面板級封裝市場 斥資66億在高雄設產線「預計Q3試產」

面板級封裝(FOPLP) 市場火熱,先前面板大廠群創已搶進,現在封測龍頭日月光(3711)也揭露其佈局,執行長吳田玉透露,目前已決定在高雄廠區投入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6億元)建立面板級扇出型封裝量產線,至於時程表,預計Q2設備就會進廠,第3季就會開始試車,明年一月就有望看到成果。

2025-02-23 06:00

川普開打貿易戰! 2025年存股該選金融股還是高股息ETF?

川普開打貿易戰! 2025年存股該選金融股還是高股息ETF?

2025 年川普貿易戰持續,高股息 ETF 分散風險但可能錯失強勢股,金融股成長性較佳但受景氣影響大。若景氣穩定,金融股較優,若景氣下行,0056 防禦性較強,長期投資仍偏向金融股較具優勢。

2025-02-22 19:38

欠稅不繳! 稅務人員:當心壽險保單被終止

欠稅不繳! 稅務人員:當心壽險保單被終止

嘉義市政府財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逾期未繳納稅捐,會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其中以欠稅當事人為要保人的人壽保險契約提供做為執行標的,因此稅務單位提醒納稅義務人要如期繳納稅款,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2025-02-22 13:40

黃仁勳談DeepSeek 稱市場的理解完全搞反了

黃仁勳談DeepSeek 稱市場的理解完全搞反了

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大模型算力邏輯的質疑,輝達(NVIDIA)股價一度暴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DDN》採訪時指出,DeepSeek的發佈「令人難以置信地興奮」,它擴大並加速市場對更高效AI模型的追求,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但投資人「判斷錯誤」,誤以為這對輝達及AI產業是不利的。

2025-02-22 11:2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