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房地合一高達45%恐後患無窮

文.莊孟翰(顏瓊真整理)

Q : 新北市鄭先生問:行政院敲定「房地合一」課稅版本,要在立法院本會期中通過,好從明(2016)年1月1日實施,外界對持有未滿1年的房屋移轉時要課45%的稅率都嫌太高,立法院會如何審議呢?

A:依據過往行政院送至立法院審議的最後公布實施的法案,都是經過立委討論修改後的產物,因此,很多人都擔心,45%的高稅率,不知立委「加碼」或「減碼」後,又會變成怎樣的結果。 

大家會擔心立委加碼,是因為明年1月16日將進行總統及立委大選,正值高房價引發年輕人處於買不起房的高民怨,很擔心立委會因為要討好年輕族群的選票,而難以兼顧85.3%有自住房子族群將來的換屋權益。




依據行政院通過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版本,對於符合一定條件的自住房地交易所得設有400萬元免稅額,以保障出售自住房地者權益。另外,針對個人持有期間的長短訂定差別稅率,持有期間超過10年者,最低按15%課稅;對於一年內短期交易加重稅負至最高45%。

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本案是我國稅制修正的里程碑,有助稅制及社會資源分配合理化,並有金融穩定的效果。

正因為這是我國稅制修正的里程碑,因此希望制定時不要有漏洞的瑕疵。惟就實務而言,社會大眾可能還不了解房地合一的全貌,所看到的僅是上述,行政院於5月21日所發布新聞稿的內容,導致大家的疑問還是得不到完整的答案。

台灣的房屋自有率高達85.3%,依據財稅資料顯示,其中擁有1戶的約為546萬人,4戶以上者為27萬人,而10戶以上者為1.8萬人。

政府為了抑制炒房,名義上是要對多屋族(或稱囤屋族)祭重稅,但因「房地合一」課徵的對象是持有房屋者,抑制的是短期炒作,並不是像房屋稅針對持有4戶以上者課徵較高(3.6%)的稅率,因此,持有1戶的546萬人,如果是自住的,就房屋出售的獲利在400萬元以內「免稅」,但超過還是要課稅?不過,為何是「400」萬元,而不是500萬元或1,000萬元?政府所舉數據是否足以說服民眾?

我很擔心,像政府在2011年6月1日實施「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俗稱奢侈稅),之後,為了解釋非屬特種貨物之課稅範圍(奢侈稅第5條),在該條文原列10項適用範圍,今年又增加到了11項;預料房地合一新稅制實施之後,同樣戲碼應會重演。

另立法院在2014年12月23日通過奢侈稅修正法案,於2015年1月7日實施,其中,有關於「自有房屋」的認定,也從原本的「辦竣戶籍登記且持有期間未有營業出租」就免徵稅,修改為「辦竣戶籍登記並有『自住事實』且持有期間未有營業出租」,因此,日後對於新稅制的解釋令恐怕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在此不禁要問,從2011年6月至2015年1月7日,事隔3年7個月,政府還在為法令不完備之處「補破網」,顯見當初從2011年2月預定要實施奢侈稅,到6月1日就付諸實施的決策過程是否操之過急。

如今,大家對於房地合一新稅制爭議較大的焦點在於高達45%的邊際稅率,猶記得今年2月12日財政部長在新春記者會上公布的17%,再至行政院版本的15~45%,短短幾個月竟然變化這麼大,這決策過程是否稍嫌粗糙?廣大民眾是否真被說服,這個版本是否為主管機關深思熟慮下,足以堪稱「里程碑」的最佳選擇?

我雖然支持實價課稅的修法方向,但對急就章所拍板定案的「45%」感到憂心,因為一旦立法院真的通過這麼高的稅率,恐將後患無窮!

它的後患在於稅制改革就短期而言,僅係權宜措施,惟就長期角度,則係建構可長可久之稅制,並與國際接軌;而最近公布之稅改草案,似乎想一次解決不合理稅制的歷史沉痾,卻又卡在土地增值稅問題,導致予人短期權宜與長期規劃混淆之錯覺。

國內房地產稅制本就相當繁雜,此次稅改看似化繁為簡,實則化簡為繁,原稅改意旨係要與國際接軌,卻又無法擺脫憲法第143條土地增值稅的枷鎖,導致各界所提出之稅率南轅北轍,頗有予人朝令夕改、一日數變的強烈感受。

即使政府模擬100個一問一答來解說「房地合一」的各種疑難雜症,但由上述奢侈稅一修再修的情況,就真讓人擔心稅改愈改愈複雜的潛在問題重演。

其次,再以全國最高房價的台北市,尤其是去年7月1日以後領取使用執照的新成屋,不僅持有之房屋稅、地價稅,及交易時的契稅、印花稅皆大幅調漲,一旦2016年房地合一稅開徵,幾乎在2年之內「一次性」的將持有稅、交易稅與資本利得稅同時付諸實施,導致高總價市場交易出現瞬間急凍現象,更與原緩和漸進,將短期衝擊降至最低的構想大相逕庭。

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今年1月公布2014第3季最新數據顯示,台北市房價租金比64倍,仍高居全球第一;其次,毛租金收益率僅1.57%則是全球最低。此際如再推出全球最高的45%資本利得邊際稅率,對於外貿導向的台灣如何吸引國際投資?亦值得深思。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70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鍵字: 理財周刊莊孟翰實價課稅實價登錄社會資源奢侈稅房屋稅地價稅印花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股今獲外資買超176億!   狂掃2檔金融股

台股今獲外資買超176億! 狂掃2檔金融股

台積電(2330)領攻,重電股助攻下,今(21)日台股上漲242.79點或漲幅1.03%,以23730.25點作收,外資買超176.85億元,新光金(2888)、玉山金(2884)分居外資單日買超第1、2名個股,買超張數分別為2萬1172張、1萬3768張。新光金外資連7買,玉山金也是連買8天。

2025-02-21 17:45

81萬股民注意!00940再配0.03元 年化配息率逾3.7%

81萬股民注意!00940再配0.03元 年化配息率逾3.7%

擁有81萬股民的月配型台股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公告第9次配息,每股仍配0.03元,連續第3 個月配發此水準,以今(21)日收盤價9.58元估計,年化配息率僅約3.75%。

2025-02-21 15:30

鐵飯碗來了!台水開出386個職缺 試用期滿薪資3.9萬元

鐵飯碗來了!台水開出386個職缺 試用期滿薪資3.9萬元

經濟部旗下國營事業台灣自來水公司為補充基層人力,今年開出386個基層職缺,3/6開始報名,一般新進人員起薪從3.2萬元調高至3.6萬元,中級電氣技術人員試用期滿薪資可達3.9萬元。

2025-02-21 15:16

SCFI連6黑! 美國線大跌18%「情況不樂觀」

SCFI連6黑! 美國線大跌18%「情況不樂觀」

最新一期SCFI運價指數連續6周走跌,本周下跌163.74點或9.3%至1595.08,其中,美東、美西線大跌18%,業者指出,美國線情況不太樂觀,歐洲線則看漲,但目前狀況都還不明朗,仍要再觀察未來一到兩周的情形。

2025-02-21 15:50

搭低軌衛星快車!昇達科獲本土法人首評買進 股價飆天價

搭低軌衛星快車!昇達科獲本土法人首評買進 股價飆天價

低軌衛星大廠昇達科(3491)同獲內外資按讚,繼日前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喊買外,也獲本土大型法人青睞,今(21)日發布績效評等報告,評價為看多,目標價為580元。

2025-02-21 11:48

海外ETF股王00757規模創歷史新高 股價創高後翻跌

海外ETF股王00757規模創歷史新高 股價創高後翻跌

受惠AI發展大爆發,統一FANG+(00757)淨值一路看回不回,強勢的表現吸引淨申購流入,自助他助的雙重加持下,截至19日,00757規模攀升至450.96億元,創歷史新高,一年增胖186.96%,股價一路攀高,到2/18創下111.1元新高,連續三天壓回,今(21)日在107.9元附近震盪整理。

2025-02-21 11:22

AI帶動電力基礎建設!重電4雄續攻 亞力奔漲停

AI帶動電力基礎建設!重電4雄續攻 亞力奔漲停

AI應用面成長,刺激全球基礎電力需求,加上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美國強化電力基建政策,激勵今(21)日士電(1503)、華城(1519)、中興電(1513)、亞力(1514)四檔重電股延續昨(20)漲勢,亞力在9點半過後更是鎖住118.5元漲停價位,成重電4雄唯一漲停個股。

2025-02-21 10:54

去年賺逾6個股本 川湖:1月營收創高預告今年成長力道

去年賺逾6個股本 川湖:1月營收創高預告今年成長力道

AI滑軌大廠川湖2024年大賺超過6個股本,川湖執行副總王俊強今天表示,1月過年工作天數少,川湖營收依舊創新高,已預告今年的成長力道,正向看待今年第1季營運淡季不淡,全年穩健成長。

2025-02-21 17:20

郭明錤:iPhone 17搭載蘋果自研Wi-Fi晶片 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郭明錤:iPhone 17搭載蘋果自研Wi-Fi晶片 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在高通之後,博通的Wi-Fi 晶片也將被蘋果公司的內部晶片所取代,速度還更快。

2025-02-21 11:48

獨/台企銀劉佩真首發聲! 喊「依公司規定請、銷假」證清白

獨/台企銀劉佩真首發聲! 喊「依公司規定請、銷假」證清白

台企銀前董事長劉佩真捲入「銷假事件」今(21)日晚間打破沉默首度發出聲明,向外強調「依公司規定請假、銷假並受理薪酬」、「為免造成行政團隊及公司困擾,本人爰於114年2月18日主動請辭,爾後將全心配合調查,以證清白。」

2025-02-21 19:5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