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雙方3年連開14次談判會議,昨日正式簽訂FTA。(圖/東森新聞)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中、韓兩國昨(1)日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經濟部長鄧振中今日被問及應對方式時,則選擇拿出舊藥方,稱兩岸貨貿協定仍在進行中,若進度能適時趕上,「也是一個可以彌補、補救的辦法。」至於何時能有進展,他僅稱「對方人事有一些變動」,要等雙方時間允許、題目備妥,細節目前仍未定。
鄧振中今日下午出席台日投資論壇,中途受訪時表示,中韓FTA一旦正式上路,台灣的消費品產業外銷將首當其衝,「衝擊可能在2、3年後就陸續顯現,至於影響程度,還得視台灣企業轉型腳步而定,」他說,反而是各界關注的工具機、面板等產業,因為中國開出的降稅時間點較遠,台灣還有一段時間可調整、適應。
至於台灣該如何因應?「跟各國的經濟整合,有任何機會我們都不能放棄。」鄧振中表示,除協助業界強化競爭力外,台灣在參加區域經濟整合一事上,必須大步跨向自由化。他更直言,「我們仍在跟中國談貨貿協定,這部分工作,如果能趕得上來,那也是一個可以彌補、補救的辦法。」
至於兩岸貨貿談判進度如何,鄧振中坦言,雙方4月在北京結束一輪談判後,中國人事近期生變,「未來要等大家都方便的時間、題目都準備好,才能進行下一輪(談判),目前時間仍未定,」當現場媒體追問「服貿卡關是否影響中國洽談貨貿意願」時,鄧振中沉默約5秒後,才說:「雖然它(中國)的制度不像台灣這麼多意見,但也有自己的看法,各式各樣的意見都有,但既然我們已經做了決定(洽談貨貿),就照著決定做。」
▼經濟部長鄧振中。(圖/記者林信男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