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光學元件廠業績可說呈現兩極化,高進入門檻的智慧型手機鏡頭,造就大立光登峰造極;二線光學廠則轉往車載鏡頭、AR/VR、無人機等新應用發展,期望營運能扭轉乾坤。
【文/馮欣仁】
智慧型手機可說是近十年來影響人們生活與產業發展最深遠的科技產品,不但每年創造上千億元美元的產值,更讓蘋果電腦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的企業。不過,智慧型手機的問世,也讓國內光學元件產業面臨重大的轉變。在二○○七年蘋果推出第一款智慧型手機iPhone 3之前,國內的光學元件廠商,幾乎都專注於數位相機、電腦周邊鏡頭、體感遊戲機、微型投影機等光學鏡頭,進而造就當年代工生產Nikon相機鏡頭的亞光股價一度飆上三八○元歷史天價;曾經紅極一時的微型投影機也讓揚明光股價衝上三二一元。
大立光地位難以撼動
隨著智慧型手機搭載照相功能越來越強大,逐步取代數位相機的地位,加上智慧型手機講求輕薄短小,因此,塑膠鏡片成為手機相機鏡頭的主流。由於塑膠鏡片的物理特性異於玻璃,且光學廠必須針對手機客戶需求設計鏡頭模具,因此光學廠在採購機器設備後,均必須重新設定機器設備的參數,讓光學塑膠鏡片從投入塑膠料、射出成型、剪取、鍍膜、外觀品檢、成品都能符合客戶要求,層層生產關卡都有技術門檻,加上手機光學鏡頭大小如米粒,要在鏡頭當中塞進五~六片塑膠鏡片,而每片鏡片都有兩個面,每一片的軸心還要精確對準,變數變得相當複雜。
VCM與CIS廠受惠雙鏡頭
科技產品的創新與大變革,讓國內光學元件廠商要從過去生產玻璃鏡片轉進塑膠鏡片;雖然有不少廠商試著轉型跨足生產手機鏡頭,但因良率過低,最終都無疾而終,營運也自此陷入低潮,呈現虧損狀態居多。不過,在手機鏡頭耕耘許久的大立光,因成功搭上智慧型手機快速成長的趨勢,奠定今日的霸主地位。回頭看大立光過去的業績表現,可說是隨著蘋果iPhone每一世代的相機規格變化而呈現跳躍式成長。
iPhone早期的照相畫素從五○○萬畫素,進展到八○○萬畫素,目前已來到一二○○萬畫素,未來更可望達到二千萬畫素;如今最新的iPhone 7 Plus更搭載了雙鏡頭,同時搭配光學變焦、防手震以及大光圈等功能,大幅提升拍照品質,更足以媲美單眼數位相機。手機鏡頭往高畫素發展,使用的鏡片數也逐漸增多,五○○萬畫素鏡頭鏡片數約為四~五片,八百萬畫素以上需要五片,千萬畫素以上則有五~六片式結構,在片數增加且薄度要求下,生產難度也增加,良率也相對低。
為滿足蘋果的需求,大立光幫客戶開發出非球面塑膠鏡片,最困難的是在產品的精度上,光學等級的塑膠經過射出機的高溫高壓製程,變成一顆顆比米粒還要小的鏡片,再送進去鍍膜機,最後還要把六個鏡片,堆疊成為一個鏡頭模組,每一片鏡片的表面精度還要控制在趨近零瑕疵的狀況下,鏡片的光滑度相當於十萬公里不能起伏一公尺。
目前大立光的競爭對手主要來自中國的舜宇光學與日本的康達智(Kantatsu),但因大立光在高階鏡頭技術與良率遙遙領先對手,成為最大的競爭優勢所在,讓蘋果不得不高度仰賴大立光。國內廠商除了玉晶光是蘋果前置鏡頭主要供應商之外,其餘廠商幾乎都難以與大立光相抗衡。
儘管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成長趨緩,但自從蘋果iPhone 7 Plus搭載雙鏡頭之後,中國不少品牌廠商也跟進,在雙鏡頭逐漸成為全球各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廠中、高階機種標準配備下,光電協進會預估,今年智慧型手機雙鏡頭滲透率可望達十六%。里昂證券(CLSA)更預估,一八年雙鏡頭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可達四.九億支,若未來每支手機都搭載雙鏡頭加上前置鏡頭,將創造出逾四五億顆的鏡頭需求,對於鏡頭相關廠商可說是一大商機。
雙鏡頭讓消費者可依拍攝需求在不同焦距的鏡頭間切換,即使透過變焦攝影,仍可獲得最佳拍照畫質,提升在弱光下的拍攝效果,創造出3D等效果,此外,雙鏡頭可創造出景深效果、藉由曝光時間增長強化黑暗環境拍照的影像品質、達到光學變焦效果,以及具拍照後可後製改變焦距調整景深的功能。
除了鏡頭之外,現今大多數手機相機都具備自動對焦功能,均採用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簡稱VCM)技術。所謂的VCM原理和揚聲器類似,是透過馬達內線圈的直流電流大小,來控制彈片的拉伸位置,進而帶動前後運動;並且靠音圈馬達(VCM)彈片來調節鏡頭位置,才能呈現清晰的影像。目前VCM技術幾乎掌握在日、韓大廠商手中,如日本的Alps Electric、TDK、Mitsumi Electric;韓國廠商則是三星電機、Hysonic、LG Innotek等;像是Alps與Mitsumi都是蘋果VCM主要供應商。(全文未完)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