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於指數化投資與ETF的日漸盛行,有些「有識之士」開始提出警告,認為這種無分析、無差別的買進市場證券的方式,會推升價格形成泡沫,或是會讓市場波動加劇。
圖文/鏡週刊
首先分析指數化投資會不會造成泡沫。泡沫是大量投資人不理性的樂觀看待某一資產,認為買進之後,短時間內可以更高的價格脫手賣出。在大眾追捧之下,造成該資產價格遠遠高過其真實價值。
泡沫只會發生在股市嗎?不,荷蘭17世紀發生過鬱金香泡沫。泡沫需要共同基金嗎?不需要,共同基金發明之前,股票市場就發生過泡沫,譬如英國在18世紀的南海泡沫。泡沫需要ETF或指數化投資工具嗎?不需要,在1990年代ETF推出之前,日本股市泡沫已經出現。
所以,只要有市場,不論投入市場的工具有哪些,都可能形成泡沫。泡沫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性,而不是市場上出現了新的投資工具。
指數化投資 成本低績效佳
指數化投資或ETF會造成市場波動加劇嗎?恐怕不會。因為執行指數化投資的投資人,是希望買進之後長期持有,獲取市場報酬。這樣的投資人是最不容易因為市場上出現什麼重大消息就馬上進場買賣的人。
再者,投資人買賣ETF,大多是互相交換ETF。你賣出標普500 ETF,通常是另外一位投資人接手買走。你賣出標普500 ETF,發行這支ETF的資產管理公司不需要賣出標普500這500家公司的股票。
也就是說,ETF在其持有的證券之外,另外創造了一層流動性。投資人之間的買賣,假如在ETF本身交易量的胃納範圍之內,其實不容易直接造成ETF持有證券的買進或賣出需求。
最後,指數化投資與ETF根本不是市場主力。以美國市場為例,根據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統計,2016年美國ETF資產總值2.5兆美元,共同基金是16.3兆美元。基金業者的規模是ETF的6.5倍。共同基金中,指數化投資工具只占了24.9%的比重,市場仍以主動投資為主。
詳細分析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針對指數化投資的批評站不住腳。且這些批評不約而同的都是來自主動投資陣營。
來看看為什麼近年來指數化投資愈來愈盛行?根本理由在於,指數化投資讓投資人用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績效。主動型基金業者應努力思考,如何才能跟指數化投資一樣,用更低的成本為投資人帶來更好的績效。
更多鏡週刊報導
【基金講堂】縮不縮表沒關係 股債平衡就對了
【基金講堂】巨擘頻出招 科技類股價不算太高
【基金講堂】基金好 還是ETF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