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全台大停電,前經濟部長李世光(中)率各級官員向民眾致歉。(圖/記者林世文攝)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日前815全台大停電事件,除導致前經濟部長李世光、中油董事長陳金德辭職下台外,更凸顯出政府公部門執行效率不彰、未依正常程序步驟的施行陋習等長期性結構問題,若無法從此次「慘痛教訓」中,徹底檢討或改善公部門與相關國營企業在營運效率低落的弊端,未來類似此事件仍會層出不窮。即便政府有再好的政策推出,一切都會是空談,對於經濟發展前景更蒙上陰影,民眾對政府施政將更沒信心。
一般民眾對於公部門的執行效率普遍缺乏信心是由來已久,主要在於過去很多的公務員總是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依循舊有機制和做法的處理原則,使得浪費相當多的時間在應付冗長的行政流程上,讓不太合時宜的事情持續存在著,被民眾詬病既無創新也無效益。而此次的大停電事件,更讓政府公部門與國營企業的營運效率問題,裸露的浮上檯面而已。
要改善此現象並杜絕問題的一再發生,必須從績效管理著手。以目前的機制來看,政府各部會長期對於監管所屬營利事業單位,都採取的是高度監理的角度,著重在除弊而非興利領域。但實務上,就除弊動作的力道和效果,往往在執行面上出現一些落差,如僅能檢查、糾正在作業流程上不關痛癢的缺失,但對於重大與關鍵問題,因專業與技術不足,往往無法防患於未來,這是管理效益低落的呈現。
因此各部會理應訂定績效管理制度,與企業經營的目標一致,一切都得聚焦在「業務績效」上,意即所有的關鍵績效指標,必須與各部會監管的事業整體經濟,以及財務成長表現相連結,如此才有機會既除弊又興利,力求政策的執行讓民眾很有感。
而在提升國營企業的經營效益上,必須重視領導統御和整體修正薪資結構,讓有意願且有能力的人才,能夠在優渥的薪資、固定的聘用年限與司法訴訟保障等良好的福利環境中,可以盡量發揮個人長才,為國家做事、為民眾謀福祉。更重要的是,薪資與績效的連結管理最好能有效的落實和執行,如此才有機會修正且杜絕公務體系長久以來消極工作態度的毛病。
台灣經濟因長期陷入低迷、頹靡不振,失業、薪資凍漲、貧富不均、物價高漲等問題,讓民怨(尤其是勞工)沸騰且高漲,而此次815全台大停電事件又呈現出公務體系存在已久的弊端,看在非公務人員的民眾眼裡,更會加深社會對立和相對剝奪感,實非國家之福。
若無法改善公務體系的問題,未來就算政府有推出提升民生經濟的政策要實施,也會因執行效率不彰而導致失敗,屆時帶來的民怨的反彈力道更會加劇。因此,政府在此刻必須重新徹底檢視並積極進行自我改造,如各部會或國營企業要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創新組織,展現高度有工作效率的執行力,才能重拾民眾信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