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示意圖。(圖/記者張一中攝)
文/台灣銀行家
在1980年至2000年前後出生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即18歲到38歲的一代,一方面背負沉重的學貸,另方面對數位科技的熟悉度勝過戰後嬰兒潮,使得他們對於進入門檻低、收費低的自動化投資工具更感興趣。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最新報告指出,善於使用數位產品的千禧世代,已取代嬰兒潮世代,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一代,為投資機構帶來龐大商機。預估至2020年,全球千禧世代所擁有財富總額將達24兆美元(約新台幣726兆元)。
為搶食這塊新市場大餅,美國、日本金融機構近來積極推出簡單易用的投資平台,包括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s)、手機應用程式(app)等;其中,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因具有高透明、低成本等優勢,成為自動化投資平台首波採用的理財商品,並大獲年輕人青睞。
缺乏資金與信任 造成千禧世代遠離股市
從小跟著網路和智慧型手機一起成長的千禧世代,如今已陸續進入職場工作,雖然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客群,卻在資本市場中缺席。
根據Bankrate.com網站針對1千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調查發現,年齡介於18歲至35歲之間的千禧世代中,只有33%的受訪者曾投資股票市場,明顯低於年齡介於36歲至51歲的X世代(51%),以及52歲至70歲的嬰兒潮世代(48%)。
究其原因,千禧世代中,有46%的受訪者認為關鍵在於缺乏足夠的可運用資金,顯見就學貸款應是現代許多年輕人無多餘閒錢能投資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除無財可理外,另有34%的受訪者承認,專業財經知識不足也是讓他們遠離股市的重要原因。
此外,2008年金融海嘯更是重要的轉捩點。當時全球股市激烈震盪下,許多人資產慘遭縮水,以致於對資本市場開始保持高度戒心,尤其是年輕人對於股票可累積財富抱持懷疑態度,對於金融機構、投資顧問也產生不信任感。
不只美國千禧世代對華爾街失去信任,就連日本、台灣亦是如此。日本人對1990年代泡沫崩盤的歷史記憶猶新,即使日經指數現已站上21年新高,卻依然未引起年輕人的投資熱忱。
目前,台股主要的投資人仍是五、六年級生,金管會日前曾示警,如果年輕人未來不進場買股,不僅是資本市場的斷層,更是資本市場的危機。因此,如何喚起年輕族群的投資熱情,鼓勵他們踴躍參與資本市場,成為各國金融機構當前的一大重要任務。
量身打造投資組合 吸引新生代理財
除此以外,千禧世代還面臨了低薪、低利率的雙低環境,在資金有限考量下,不但需要更多元的投資理財管道,也更期待操作簡單的理財工具及投資門檻低的理財商品。
為吸引年輕人投資各種金融商品,美國金融業者卯足全力,推出各種理財商品與服務,例如具社會責任意識的「清潔綠能」基金、用零錢也能投資股票的手機app、機器人引導的資產組合建議及聊天式理財短文等,希望能投其所好,滿足年輕族群重視科技、承擔社會責任的需求。
相較於老一輩日本人需要別人告訴他們買哪一檔股票,日本年輕一代則更願意將投資的決定權交給科技。由於千禧世代的日常生活與網路科技早已高度依存,機器人理財顧問平台可提供清楚簡潔、方便快速的操作介面,加上開戶門檻低、手續費低且收費結構透明化,因而更加吸引新世代投資人使用此類服務。
年輕小資族不用自行花時間研究複雜的市場資訊,就能享有機器人理財顧問平台運用演算法、大數據分析等科學方法所提供的投資理財服務;而且不論是投資1,000元還是100,000元,都能獲得量身打造的投資組合建議。
資產配置高自主性 廣受年輕人喜愛
機器人理財顧問平台大受年輕人歡迎的主因,在於可提供高便利性、低門檻及低收費的理財服務。相較於美國傳統投資顧問每年收取的服務費平均約1至2%,並要求最低投資門檻,如$500,000以上,機器人投資顧問每年收取服務費大多低於0.5%,且開戶金額門檻低。
以美國最早成立的機器人理財顧問平台之一Wealthfront為例,凡年滿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或合法居民,皆可開立帳戶,最小投資金額為$500,並免費提供客戶處理第一筆$10,000的投資組合建議服務,之後針對超過的額度每年收取0.25%的服務費。
美國為自動化投資理財顧問平台發展最早的國家,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即已出現Wealthfront及Betterment等專營自動化理財顧問平台。近來,大型銀行及資產管理機構因看好其潛力,也紛紛投入此市場,例如美國銀行(BOA)、富國銀行(Wells Fargo)、瑞銀集團(UB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先鋒集團(Vanguard)、富達投信(Fidelity)及高盛(Goldman Sachs)等,皆推出智慧型理財投資服務。
這股熱潮也延燒到亞洲,日本市場自2015年開始出現了「金.....」和「WealthNavi」兩間專營理財機器人的新創公司;同年11月,瑞穗銀行(Mizuho Bank)也推出線上個人化理財服務「Smart Folio」,成為日本首家推動自動化投資服務的銀行。
隔年,晨星資產管理公司(Morningstar Asset Management)及日本三菱銀行旗下Kokusai資產管理公司亦推出類似服務。
目前,日本市面上的理財機器人服務有「8 Now!」、「THEO」「WealthNavi」。以THEO理財機器人為例,提供投資理財建議時,以客戶需求為優先考量,比如規劃5年或10年後購屋,THEO會從「重視成長」、「安定性」、「通膨避險」等三種角度提供投資組合建議。另外,顧客也可以自行選擇將獲利直接贖回或再投入,在資產配置上享有更高的自主性。
▲存錢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降低投資入門門檻 開發簡易理財app
除了理財機器人外,有些證券交易經紀公司則推出理財app等簡單易用的平台,讓年輕人更容易踏出基金或股票買賣的第一步。根據徵信機構Experian調查,60%的年輕人會使用手機app理財。若想打動他們,得從他們有感的服務下手,提供他們想要的理財商品,並運用短片、漫談播客與社群媒體直播影片,讓投資過程一目了然。
於是,Acorns、Stash及Robinhood等投資理財app應運而生。此類小額投資平台因加入門檻低、操作簡便,加上以開戶優惠吸引年輕世代,所以使用人數快速成長。在標榜只需幾美元即可開始投資下,其用戶清一色都是年輕人,約70%的Acorns用戶年齡介於18歲至34歲之間;同樣的年齡層占Stash用戶的比重高達60%;而Robinhood也有超過75%的用戶年紀不到36歲。
Acorns和Stash鼓勵年輕一代透過自動存款與微型存款(microsaving)等功能儲蓄,並推出精選的ETF基金或投資組合供選擇,另用戶也可以用小額金錢投資並持有零股,以求更快速累積財富。Robinhood的理財app,則是以交易個別的股票為主。至於交易手續費,通常會從銀行帳戶或app帳戶扣款,Stash和Acorns每月酌收1美元,Robinhood甚至不收手續費。
ETF特性投年輕世代所好 投資比例偏高
就投資產品而言,不論美、日機器人投資顧問平台或理財app都是以ETF為主,除了具備交易成本低、資產類別多元化、選股範圍廣及風險分散等優點外,ETF近年來表現也不亞於主動型基金績效。
例如,Wealthfront主打ETF指數型基金、債券,投資標的涵蓋美國股市、海外發展中國家股市、新興市場股市,以及美國公司債券、公司債、房地產、天然能源等不同類別。摩根士丹利推出Access Investing機器人理財顧問,除了透過線上平台提供多檔ETF、共同基金外,還提供7種不同主題的投資組合方案,希望藉此吸引年輕一代加入投資行列。
日本機器人理財顧問的運作模式,亦以世界各國的ETF作為投資標的,並以美元為主要購買貨幣。像是THEO理財機器人可針對客戶喜好和風險承受度,從6,000多種的ETF基金中,挑選出35到45項標的,然後自動建立投資組合,並同時計算出此投資組合的過去報酬率及未來績效預測。
根據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於去(2017)年1月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千禧世代投資 ETF的比例到達 33%,高於平均年齡的 25%;且多達 70%的千禧世代計劃未來一年內投資ETF的比例,也高於平均年齡的52%,顯見ETF商品大受年輕人喜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