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讓蘋果代工廠受衝擊。(圖/路透社)
記者周康玉/台北報導
美國對中國第二波商品加稅清單總值達160億美元,今(23)日生效。然而中美貿易戰猶如兩隻大象跳舞,台廠除了計畫該如何把「Made in China」標籤撕掉,改成「Made in XX」,跨領域轉型是更積極的作法,尤其物聯網、智慧製造、人工智慧等等,都是近來科技業的熱門關鍵字,包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從去年開始高喊迎接工業物聯網,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更是逢人就提人工智慧等。不少代工廠一腳還在電子業,另一腳紛紛跨足其他事業,種種跡象,都透露出大老闆們正帶領企業紛紛朝向轉型之路。
蘋果最新財報也是產業轉型的指標之一。蘋果第3季財報指出,蘋果服務部門的營收年增率達31%,創下歷史新高,也是連兩季的大幅成長;與台廠息息相關的硬體產品iPhone、iPad、Mac銷售不如軟體強。
iPhone銷售的持續成長當然仍是帶動營收的主力,光是iPhone X就賣了4130萬台,但成長力道不如過去強勁;iPad則是維持平穩,賣出1160萬台,季增1.1%;但電腦產品Mac竟然出現負成長,共賣出370萬台,較去年同期銷售下滑13%。
換言之,原本就面臨大客戶從硬轉軟的態勢,再加上中美貿易這顆不定時炸彈,讓台灣代工廠都面臨不得不轉型的道路。
▼蘋果正在由硬體轉軟體。(圖/美聯社)
郭台銘近幾年最常說的就是「雲、移、物、大、智、網」和「軟硬整合」,要集團朝向工業物聯網、人工智慧方向轉舵。這些不只是喊口號,還會經常舉辦內部考試,根據《ETtoday新聞雲》了解,鴻海從去年下旬開始籌備工業富聯(FII)A股上市一案,公司內大約一季發一題庫給所有員工,舉行物聯網線上筆試;同時安排中高階主管上課,讓員工從上到下,都能更明瞭公司政策方向。
郭台銘更在今年年初、鴻海家庭日中提到,「去年是鴻海轉型升級的『準備年』,今年開始,是走向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平台經濟的『紮實工作年』,未來3年的工作將非常繁重。...過去賴以成功的法則,在未來歲月裡可能都會被翻轉淘汰,不進則退」這番話充分凸顯,郭董意識到製造業的瓶頸。
另一代工大廠廣達也積極表現轉型,董事長林百里一面對媒體,就至少有三分之二時間在談人工智慧(AI),除了6月份與台哥大、華碩等成立AI雲端平台聯盟,也正積極將AI導入醫療、交通、製造、企業和智慧城市等五大領域,更強調未來投入AI的資本支出會「加倍、加倍、再加倍」,光是第2季資本支出,就比上季增加了5億元。
▼今年6月,台灣大、華碩董與廣達共同得標AI雲端運算平台,讓三位巨頭難得同框。(資料照/記者屠惠剛攝)
大老闆紛紛「跑醫院」
為了轉型,連跟對手結盟也願意,廣達在這個月初和緯創資通與台北榮總簽定合作意向書,攜手搶進建置智慧醫院。林百里也透露,現在自己經常跑醫院,就是為了把院長和副院長請出來,一起討論AI能帶給醫院運作什麼幫助。
緯創今年也積極加速智慧醫療布局,旗下緯創醫學先和恩主公醫院合作,推動建置「智能醫院」後;接著攜手小港醫院,透過導入智慧血液透析系統、打造智慧血透病房,未來並將進一步朝建置全方位智慧醫院前進。
仁寶同樣多角化,但走不一樣的路,其轉投資宇核生醫打造核心動物醫院高階影像診斷中心,瞄準少子化商機,跨足寵物醫療,提供地區動物醫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及正子造影等服務,結合電子病歷系統,更有助於醫療大數據分析,協助獸醫後續更精準的治療評估。
每家代工廠都在思考如何彈性運用海外據點,同時也一邊思考轉型出路,但因為殺出中美貿易這個程咬金,真有如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的形容,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呀。
▼鴻海正在積極轉型。(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