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表示,貿易自由化是台灣非做不可的事,台灣應把握時機做大的改變,而關鍵在於不流於口號,應儘速落實。(圖/記者林淑慧攝)
記者林淑慧/專訪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提案「自經區」修法,引發多方論戰。對此,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表示,貿易自由化是台灣非做不可的事,台灣應把握時機做大的改變,讓產業升級、並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及新技術,以培育並留住更多年輕人才。
另外,紀維德日前受邀至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演講時,提及荷蘭是台灣最大外資投資國,從飛利浦投資台積電,到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在台設立創新研發中心,顯示台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紀維德表示,台灣規模和荷蘭一樣都不大,像循環經濟、城市電動車都是雙方可以合作重點開發的新領域,當台灣產業進行結構改造時,也應透過競合力思維,改變營業模式並發展新技術,以利吸引全球優秀人才。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圖右)受邀至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分享荷蘭在循環經濟上如何創造新商機。(圖/記者林淑慧攝)
身為台灣女婿的紀維德,早在1987年就來台灣,在台灣生活超過二十年,也曾是荷蘭外貿機構派駐在中國大陸的首席代表,在兩岸都擁有豐富的實務和生活經驗。
對於台灣重啟經貿特區的政策討論,紀維德對記者露出笑容:「很好啊!鼓勵啊!」並以荷蘭是全球化「以小搏大」最經典的個案為例,正因為秉持自由開放的市場,不少跨國企業選擇到阿姆斯特丹設立分公司,帶來許多工作機會,有助於留住年輕人才,台灣應把握時機。
「這個(自經區)是台灣非做不可的事,台灣應把握時機做一個大的改變,但關鍵是在落實。」他說,台灣具競爭力的跨國大型企業底子仍深厚,99%的中小企業更有可為,其最大優勢就是全球走透透,找尋生產和跨國貿易夥伴,並積極引進新技術,這股強韌的生命力,幾乎無人能敵。
對於台灣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他認為,關鍵就在於「台灣還不是那麼開放的經濟體,至少還沒像荷蘭那麼開放」。他也提醒,政府在保護國內產業時,施政方針會較為保守,但政策鬆緊之間,必須找到平衡點,若是管得太緊,不僅人才可能會流失,新的技術也進不來。
紀維德在十五年前擔任台灣歐洲商會執行長時,就曾建議台灣應該要變成區域的大型自貿經濟區,因為台灣產業在貿易、物流都非常厲害,卻沒有抓住自貿區先機,這次政策重啟討論,台灣應掌握改變契機,「關鍵是在Action,是在落實,政府部門要把握時機,從上到下,願意配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