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Skechers不創新 為何營收翻倍飆千億?

圖/商業周刊提供

▲押寶老爹鞋,讓Skechers變成時下年輕女生的最愛, 助攻股價攀高。(圖/商業周刊/攝影楊文財)

文/曾如瑩

「Skechers很酷!」2019年12月6日,霸榮網站(Barron's)的文章裡寫著。根據統計,它近5年營收與淨利都成長超過一倍,成長率雙雙高過老大哥Nike,去年股價創4年來新高,近一年漲幅達到75%。

Skechers是美國第二大運動鞋品牌,1992年創立,創辦人格林柏.伯格為父子檔,這名字是加州俚語,意思是「坐不住的年輕人」,它沒有天價明星球員代言,也無強大行銷活動,為何仍能維持高成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案是,它跟得快。

當一般人對Skechers印象,還停留在銷售熟女愛穿的健走鞋時,近3年它大量推出潮流鞋款,成長動能由熟女,轉向愛跟潮流的年輕族群。最熱賣的款式,非老爹鞋莫屬。

精品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設計出外表笨重搭配厚鞋底的運動鞋款,跟八○年代爸爸常穿的運動鞋類似,被戲稱為老爹鞋,Skechers跟上這一波趨勢,款式比對手多一倍以上,售價約是Adidas與Nike的近一半,在亞洲熱賣。

以台灣為例,2017年老爹鞋僅上架15個款式,到去年推出60款,這款鞋款也由2017年台灣營收占比2%,一路上升到2019年的13%。一位製鞋代工廠總經理說,當單一浪潮起來,該品牌很勇於重壓。

這不是它第一次跟流行成功,2009年,它推出鞋底是弧形的塑身鞋,聲稱可以多消耗卡路里,搶下美國市場逾8成的塑身鞋市占率,這點子的創始者並非Skechers,但賺最大卻是它。4年前編織鞋大紅,Skechers也沒缺席,售價還僅是編織鞋始祖Nike的一半。

大開直營店,被逼的!
反而掌握顧客潮流

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賴奇見指出,追隨潮流,短期營收會衝高,但是,常會模糊原有專業運動形象,品牌定位變模糊,Adidas就吃過虧,大品牌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敢大做。

當大品牌小心翼翼,本來運動形象不強的Skechers反倒看到機會。它的定價非常微妙,比主要品牌低,卻比白牌球鞋高,價格不貴,又兼具設計與舒適,吸引想跟流行又精打細算的族群。

然而,要跟對流行,嗅覺得夠敏銳。台灣Skechers代理商思克威爾總經理蔡淑妹認為,該品牌更倚賴直營店營運,以提高對顧客需求的敏感度。

截至去年為止,Skechers在全球有約692家直營店,約占整體店數的23%,比重高於Nike。

提高直營店比率,在20多年前並非主流,多數運動品牌多半批發給代理商,降低庫存風險,還能快速擴張。但近年為取得市場與顧客資訊,運動品牌轉向直接對顧客銷售,設立直營店或跨入電商通路。

Skechers大開直營店,並非有先見之明,而是被逼出來的。

Skechers在運動領域是晚進者,創業時整整比Nike晚28年,這使得它很難找到大經銷商,Skechers只好轉向增加直營門市比重,單在台灣就有約百家直營店,數量是所有運動品牌之最。

蔡淑妹透露,現在所有產品在上市前,會在19家到30家直營門市先試賣兩週,若反應好,才會大量生產。總部還會根據不同產品,決定試賣的家數,以更準確推算訂單量,倘若反應差,就會盡快打折出售,避免庫存。

熱賣好點子,學別人也行
配套+執行力,營運創新高

Skechers內部也摸索出各種品項流行時間長短,蔡淑妹說:「內部認為,老爹鞋會有5年的流行期間,顏色的流行最多3年,配件就更短,僅能撐2年。」

一位運動鞋供應鏈負責人分析,為了更靈活,Skechers的代工策略也與Nike不同,它對於代工廠的管理沒Nike嚴格,例如,允許鞋廠轉外包,這有利於降低工廠的成本與隨市場調整訂單數量;同時,它給出的價格都比對手好,製造難度也不高,工廠更樂於配合這個好客戶。

其實,過去Skechers曾因為重壓潮流而跌跤,該品牌推出有特殊鞋底的塑身鞋,宣稱穿上後可以增加卡路里的消耗量,讓2010年營收、獲利創下新高。然而,它卻被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廣告不實,庫存暴增下,只好打折出售,隔年營收大減近兩成。

有了這次教訓,它光在台灣,每個月就會召回全台所有店長開會,理解營運脈動,隨時調整下單數量。

未來能否持續再破營收高峰,就端視在品牌越來越大後,對市場快速反應的能耐,能否持續下去。

要打勝仗,不一定非得跑第一!Skechers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做為跟隨者,只要營運配套能跟上,靠著絕佳執行力,就有機會創造千億營收。

【延伸閱讀】

韓國瑜下一步選黨主席或面對罷免?2020大敗後,國民黨茶壺內風暴開始!

哈利梅根引退,為何這麼嚴重?「全球最高大上公關公司」英國皇室,有哪些權利義務

創業維艱時,他借5萬放皮夾,現營業額破億...「裝久了就像」原來是有道理的?

醫院門口前一個人拿藥、一個拿臉盆,你要載誰?13年前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至今仍是經典

濕氣排不掉,久了就變「脂肪肝」!中醫師:2種食物別再吃,甩開濕滑黏稠的體內廢物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79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商業周刊Skechers老爹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證交所:上市6檔明起暫停融資融券交易 5家恢復

證交所:上市6檔明起暫停融資融券交易 5家恢復

證交所今(21)日公告6檔上市公司淨值低於票面,明(22)起暫停融資融券,另有5檔上市公司因每股淨值已回復至票面以上,恢復融資融券。

2024-11-21 16:12

華航明年復飛關島、奧克蘭 看票價仍能維持高檔

華航明年復飛關島、奧克蘭 看票價仍能維持高檔

華航(2610)今日舉行法說會,經營團隊指出,明年客機新航點將復飛關島、紐西蘭北島的奧克蘭,貨機則會在明年2月開啟加拿大多倫多包機;針對票價,預期明年票價仍能維持相對高檔,但會有一點下滑。

2024-11-21 16:11

抽中拼賺逾8萬!LINE Pay上市申購下周起跑 一張要50.8萬

抽中拼賺逾8萬!LINE Pay上市申購下周起跑 一張要50.8萬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7722)配合上市前公開承銷,公告將於下周一(25日)起展開3天申購期,每股申購價格高達508元,也就是參與抽籤一張要價50.8萬元,此次公開承銷張數1748張,每戶申購1張,11月29日抽籤,新股定12月5日掛牌。

2024-11-21 15:43

快訊/5張7-8月千萬發票沒人領 嘉義停車100元中大獎

快訊/5張7-8月千萬發票沒人領 嘉義停車100元中大獎

今年9-10月統一發票即將在下周一(25日)開獎,不過財政部統計7-8月統一發票兌領情況發現,還有5張千萬元特別獎沒有人來領,有人在嘉義嘟嘟房花100元停車就幸運中大獎。若加上4張200萬元特獎與4張100萬元雲端發票獎待領,共13名幸運兒還沒現身,財政部呼籲明年1月6日前要領走,以免和財神爺擦身而過。

2024-11-21 10:30

下市可能性再增! 美超微收那斯達克發函「未遵守上市規則」

下市可能性再增! 美超微收那斯達克發函「未遵守上市規則」

根據外媒報導,對於看好美超微的多頭來說,現在的局面是一個毀滅性的發展,美超微要求額外時間提交必要財務報表的請求已被拒絕,可能導致美超微從交易所下市。根據最新消息,美超微電腦已經收到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一封正式信函,信中稱該公司「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5250(C)(1) 」。

2024-11-21 11:17

你有領到? 人力銀行:千萬勞工今年平均年薪80.2萬元

你有領到? 人力銀行:千萬勞工今年平均年薪80.2萬元

你有領到嗎?104人力銀行公布《2024-2025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今年千萬勞工平均年薪為80.2萬元,其中以半導體業103.5萬元最多,若以職務來看,則以類比IC設計工程師平均年薪176.2萬元最高。

2024-11-21 11:06

輝達發財報股價跌!陸行之:投資人被餵毒 憂台積電拖下水

輝達發財報股價跌!陸行之:投資人被餵毒 憂台積電拖下水

在NVIDIA發布財報後,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發文表示,NVIDIA盤後小跌,盤後表現比上季度好,不過分析師胃口越來越大,公司越來越難為了,他也憂心半導體業整體何時會和AI熱潮脫鉤,脫鉤後是否會拖台積電下水。

2024-11-21 10:01

年終獎金掀牌!企業預期1.12個月 金融業1.88個月13連霸

年終獎金掀牌!企業預期1.12個月 金融業1.88個月13連霸

2024年接近尾聲,大多數員工都相當關心今年可以領到多少年終獎金,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有99.5%企業預期會發年終,平均發放1.12個月,與去年相比約略增1.2天薪資;其中,以金融業1.88個月居冠、住宿餐飲業0.69個月最低。

2024-11-21 10:35

華航65周年交出亮麗成績單 董座謝世謙:明年展望「樂觀」

華航65周年交出亮麗成績單 董座謝世謙:明年展望「樂觀」

華航(2610)今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謝世謙表示,今年前3季獲利達103.7億元,剛好在公司65周年慶,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65年周年慶是個轉捩點,以往談到展望都是說「審慎樂觀」,但對於明年市場預估,謝世謙直接說是「樂觀」。

2024-11-21 15:03

新青安10月受理、撥貸雙雙跌破5千戶 4行庫放款低於300件

新青安10月受理、撥貸雙雙跌破5千戶 4行庫放款低於300件

財政部國庫署今(21)日公告10月底新版青年安心成家放款情形,在抑制房市的策略下,出現受理、撥貸各僅達4599戶與4682戶,雙雙跌破5千戶,其中兆豐銀、彰銀、一銀、華銀等4家銀行不論受理或撥貸皆不到300戶,行庫審慎「挑案」,假性需求也因此退散。

2024-11-21 13:4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