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者曝「以房養老」業務難推主因之一,是對民眾來說「誘因不高」。(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商業型以房養老貸款就是「用房子借錢出來」,作為日後養老費用,但上市幾年,熱度卻逐年降溫,增幅不如前兩年成長都有三成以上,一位銀行主管今(26)日向《ETtoday新聞雲》記者坦言「業務難推,且對民眾來說『誘因不高』」。
該名銀行主管指出,業務難推主要原因有四,第一,銀行要承擔房屋跌價風險;北部房價比較高,所以業務大多集中在北北基比較多。
第二,對貸款人來說「誘因不高」;該名主管說明,假設貸款人向銀行申辦,貸款年限為20年,銀行會先看房屋總價高不高,接著,預估這棟房子20年以後的價值,假設估計20年後可會賣3,000多萬,經評估後,願意用2,000萬受理貸款,除以20年的貸款年限,等於貸款人一個月只領到一萬多到兩萬。
第三,銀行與繼承人糾紛因此變多;該名主管指出,假設貸款人拿房子抵押,但之後過世了,繼承人會質疑,為何貸款人每個月才拿一、兩萬,但房子卻變成銀行的,「一般人無法接受房子做逆向抵押的放款」。
第四,民眾「有土斯有財觀念」觀念根深蒂固;不願任意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
金管會昨日公布銀行辦理以房養老(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的業務統計,最積極的前五大銀行皆是公股行庫,分別是合庫銀行、土地銀行、台灣中小企銀、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其中,合庫銀行與土地銀行的核貸件數均破千,分別以1,924件、1,507件拿下第一、第二名,核貸金額破110億元;區域則以北北基居多,件數有2,499件,整體承做情形以女性較為踴躍。
商業型「以房養老」貸款雖然到去年底件數及額度雖都有持續成長,但「增幅明顯趨緩」,對比近四年的件數、金額,2017年分別成長79%及86%,但2018年降至37%及42%,2019年降到32%及34%,2020年又降到18.7%及21.1%。
銀行公會曾建議,希望政府提供信保機制,解決長壽或跌價風險,對此,金管會銀行局官員表示,這屬於公益型以房養老,老人福利政策的一環,但已轉內政部參考;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也表示,將持續宣導,讓多一點民眾了解商品,也會針對業者所反映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