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核四」反方曾文生:期待核四才是真正造成缺電主因

▲▼公投說明會第一場,重啟核四,反方代表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圖/記者李毓康攝)

▲公投重啟核四反方代表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心怡/台北報導

中選會今(13)日舉辦的首場意見發表會率先聚焦「重啟核四」,經濟部派出次長曾文生代表反方上陣,對上正方是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曾文生表示,期待核四才是真正造成缺電的原因,核四重啟,只是不切實際的意識形態,不是科學專業評估。

另外,針對正方代表黃士修稱「沒有人因為福島核災而死」,曾文生直言,「這個說法沒有同理心、也不負責任,可惜連前總統馬英九也這樣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文生指出,黃士修對於核四的問題,它的解決方式就是反對都是錯的,它沒有說明核四要怎麼樣安全運轉,核四的廢料問題,要怎麼取得人民的共識、好好做儲存的工作?一如以往,用「反對反對」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沒有效果的。

曾文生說,前總統馬英九執政8年,拍板的能源開發計畫,總裝置容量是310萬千瓦,其中大型的電廠只有通霄電廠的更新改建案。從西元2000年以來,近3位總統任內,他是最少的,不但低於陳前總統的457萬千瓦,更遠低於蔡英文總統的1600萬千瓦,「為什麼馬前總統任內沒有能源開發,因為他把台灣的電力全部賭在核四,只顧核四、不辦正事。」

曾文生表示,2016年5月31日蔡總統剛上任,我們的備轉容量剩下1.64%,至今我們的核四沒有辦法發電,是造成今天供電挑戰的罪魁禍首,而提案人告訴說,核四是解決供電現況的最佳辦法,錯把病灶當解藥,不斷的欺騙台灣人。

大家會好奇為什麼一直講核四已經通過測試?曾文生表示,核四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沒有辦法運轉,沒有辦法重啟,公投理由書說,它已經完成運轉測試,這是謊言,其實那是當年自己政府辦的測試,是經濟部辦的安檢,而不是由原能會審查通過的試運轉測試,因為正式的試運轉過不了,所以只好自己辦模擬考,辦完以後對外宣稱說我已經通過了考試,這才是真正的實情。

曾文生指出,完成試運轉測試,這只是75大項裡面的一項,說核四已經完成安檢測試,已經完成試運轉的準備,這只是欺騙國人的一廂情願,試運轉不會過不是封存多久的問題,是封存品管的問題,舉例來說,核四的提案方說核四可以洩壓灌水,靠既有的sop可以解決缺失,但是反應爐壓力槽的洩漏測試,就恰恰是核四試運轉測試沒有通過的項目之一,它從來沒有拿到原廠的品保文件,非常關鍵的必要文件,工程實務上沒有辦法拿到品保文件就裝上去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致命錯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更重要的是,在2015年的12月台電自己針對核四的狀況提出反請求,核四的安檢小組是從2014年的3月到2014年的7月,做完就對外說安全沒問題,但事實上,當他宣稱安全沒問題,2015年的7月封存之後廠商奇異公司就提出仲裁要求台電付錢,台電公司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本於事實跟專業,在同年12月跟奇異公司提出43項反請求,證明核四沒有完成,而且安全並非沒有疑慮,這是2015年12月,這是馬英九執政的時間,不要再牽拖民進黨政府要台電這麼做的。

曾文生說,黃士修最喜歡做一件事,把核廢料放在他家去,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一個政府可以同意這樣做,它又同時告訴各位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核廢料回收再利用,但他沒有告訴各位處理過後還是要運回台灣,要找地方空間最後儲存場,全世界沒有一個已經完成的核廢料高階儲存場,此外核廢料的爭議始終沒有共識在台灣社會,核一廠的乾式儲存場從新北的朱市長到侯市長沒有一位同意使用。

至於黃士修說核災不可怕,甚至說沒有一個人因為福島核災而死,曾文生直言這個說法這是沒有同理心的行為,可惜的是連馬總統都這麼說。

曾文生表示,福島核災很多情形國人都歷歷在目,甚至福島三十公里的範圍人口都疏散,數十萬居民無家可歸,過十年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曾文生說:「在台灣核電廠超過三十公里的範圍,如果跟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宜蘭超過一千萬的居民說,恭喜你,核災發生你不會死亡,但是你要撤離家園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回去你可以接受嗎?」

「我們討論核能好壞,也要關心人性關懷,不要失去台灣人對人性的情感。」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新聞...

► 4大公投同意度排行「反萊豬居冠」 39.6%不同意重啟核四
► 4大公投過關門檻估5百萬票 2018十項公投有7案成功闖關 
► 
公投查詢系統上線 逾1988萬人可投票超越總統大選

相關新聞...

► 1218四大公投 藍綠黃白立場一次看
► 
20場公投意見發表會時程曝 連勝文談萊豬、呱吉VS黃士修辯核四
懶人包/四大公投怎麼投 主文重點、正反意見、各黨立場一次看

關鍵字: 核四曾文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川普對等關稅 中鋼:仍適用25%稅率「惟恐影響用鋼需求」

川普對等關稅 中鋼:仍適用25%稅率「惟恐影響用鋼需求」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被課徵32%關稅,許多產業都陷入難題;對此,中鋼(2002)指出,經初步評估,此次政策對中鋼直接出口美國的影響相對有限,主因是鋼鋁產品仍適用原有法條課徵的25%關稅,但關稅政策若導致美國經濟或消費市場出現波動,恐將影響鋼鐵產業鏈的用鋼需求。

2025-04-04 06:10

關稅政策出爐!美非投債三大優勢 抵禦不確定

關稅政策出爐!美非投債三大優勢 抵禦不確定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出爐,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情緒,保德信指出,此舉不僅可能壓抑美國境內的消費意願,更可能進一步擴大美國通膨壓力,風險性資產持續修正,信用利差大幅攀升雖然面對近期市場大幅震盪,但從多數美國非投資級債發行人的資產負債表仍健全來看,目前現金流仍屬充沛,今明到期規模較低;另一方面,隨著利率降低,今年新發行量將有所提升,發行人也可以透過借新還舊,減輕後續幾年的到期壓力。

2025-04-04 06:05

川普對等關稅大刀 jpp-KY:目前未受影響

川普對等關稅大刀 jpp-KY:目前未受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台灣被課徵32%關稅,泰國則被徵收36%,對此,生產基地在泰國的jpp-KY經寶精密(5284)表示,目前對公司並未造成影響,主要原因是直接銷往美國的客戶不多,且相關產品也不受新關稅影響。

2025-04-04 06:00

精測Q1營收年增7成 美關稅影響有限「但將加大投資美國」

精測Q1營收年增7成 美關稅影響有限「但將加大投資美國」

中華精測(6510)3日公布 2025年3月份營收報告,單月合併營收達3.88 億元,較前一個月成長1.3%,較去年同期成長 53.8% ; 第一季合併營收達 11.52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70.6% 。受惠於高效能運算 (HPC) 相關高速測試載板訂單動能持續,今年第一季營收符合預期表現,隨著智慧型手機次世代晶片(AP)測試訂單開始進入工程階段,今年第二季業績有望再成長。

2025-04-04 06:00

台灣除32%對等關稅還需繳10%基本關稅 小額包裹5/2取消關稅豁免

台灣除32%對等關稅還需繳10%基本關稅 小額包裹5/2取消關稅豁免

海空運承攬捷迅(2643)長駐美國達拉斯的總經理孫鋼銀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本月2日公布的關稅措施,對所有國家實施的10%基準關稅將於美東時間4月5日生效,對等關稅(額外關稅)將於4月9日生效,需要繳交對等關稅的60個國家,還需要繳交10%基本關稅,台灣出口商合計要繳42%關稅;另800美元以下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這次也公告將於5月2日取消豁免。

2025-04-04 02:03

川普重拳台股回測2萬點 法人點6產業23檔抗震首選

川普重拳台股回測2萬點 法人點6產業23檔抗震首選

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祭出高達32%的關稅,震驚市場,本土法人最新報告推演3大情境,揭露台股中期恐將回測2萬點整數關卡,這份報告同時建議投資人應重新整理選股策略,轉向6大產業共23檔個股避險。

2025-04-04 00:02

快訊/大陸貨已裝船不出、越南廠商暫停出貨 估輸美貨將大量被取消

快訊/大陸貨已裝船不出、越南廠商暫停出貨 估輸美貨將大量被取消

在亞洲-美國航線攬貨量名列全球前五大的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今(3)晚指出,因為川普公布的對等關稅遠高於預期,公司已收到外站通知,中國大陸很多已裝船貨載要求取消出口,越南也有多家企業今天通知取消出貨,估計未來幾天會有大量輸美貨載被取消,貨櫃船運市場受到的衝擊非常大,現在就看川普4月底訪問大陸能不能有突破性發展。

2025-04-03 22:27

應對關稅已有出口商通知延期出貨 SCFI今日小漲但估下周跌回成本價 

應對關稅已有出口商通知延期出貨 SCFI今日小漲但估下周跌回成本價 

美國對等關稅今日出爐,由於徵收比例遠高於預期,且不計品項同一稅率,對於低價值或是低利潤的商品殺傷力非常高,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今(3)日下午已有出口商通知暫緩出貨,貨量估會再減二到三成,雖然今日發布的上海貨櫃運價指數(SCFI)小漲2.65%,估計下周美國線運價會跌回3月底的成本價。

2025-04-03 20:02

關稅大刀砍電子股!蘋果最慘盤前重挫逾7%  華爾街曝原因

關稅大刀砍電子股!蘋果最慘盤前重挫逾7%  華爾街曝原因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實施對等關稅,震撼全球股市,美股七巨頭盤前全面走跌,其中蘋果因工廠全部建在海外,投資者擔心其生產鏈遭關稅打擊後利潤受損,跌勢最為明顯,重挫逾7%。

2025-04-03 17:50

超預期對等關稅震撼全球 電子代工大廠影響一次看

超預期對等關稅震撼全球 電子代工大廠影響一次看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衝擊台灣供應鏈,專家與業者分析,電子代工大廠將被迫加速美國製造,以AI伺服器後段組裝廠腳步最快,iPhone和筆電因供應鏈龐雜,毛利不高,終端組裝赴美可能性低,可能要由供應鏈、品牌及消費者共同承擔關稅成本。

2025-04-03 16:5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