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封城榜與兵馬俑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洪寶山

太平盛世下看不出制度的優劣與管理者的應變能力,所以說,歷史都是意外造成的。2022黑虎年的第一季在北京冬奧結束後,迎來的是加劇通膨壓力的俄烏大戰,從原先的閃電戰預期,到現在醞釀的烏東大戰在即,最新的發展不排除比照越戰、韓戰般的打持久戰的可能。

總之,就連通縮的日本都感受到物價上漲,停滯性通膨的風險越來越大之際,偏偏第二季又遭遇到上海市Omicron疫情外溢,全中國大陸近三千萬人隔離,二十二個地方進入「全域靜態管理」。

封城之亂 產業鏈復原估要一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表示,許多人口多的城市實施不同程度封控,造成產業鏈中斷或斷鏈危機,不只是在特定電子產業,在其他產業也會因為封控生產中斷、交通中斷,人員控制而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即使能夠很快結束封控,產業鏈估計要一季時間才能夠完全恢復正常。

目前上海市的目標就是在四月二十日之後達到社會面清零,所以四月十八日起每天做一次核酸檢,所謂的社會面清零是目標社區無陽性,沒有陽性的小區可以自由活動。四月十九日上海公布四月十八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494例、無症狀感染者16407例,合計18901例,從數字來看,確診數字還在二萬附近高位震盪,統計曲線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轉折訊號。

從正面的角度,北京政府宣稱堅持動態清零是為了保障人民的性命安全,跟世界各國一樣面臨到老年人接種意願不高的情況,與病毒共存將會造成大量的死亡。此外,三月發布的香港大學研究指出,與施打兩劑BNT疫苗者相比,接種兩劑科興疫苗的六十歲以上民眾,死於新冠肺炎的機率高出三倍,該論文尚未經過同儕審查。這對於十一月要破例連任的習近平來說,可能會成為連任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只好硬著頭皮堅持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 防疫政策比歐美好?

另外,在武漢封城之後,因為中國大陸的企業與民眾快速恢復到正常生活,對比當時歐美與東南亞的疫情嚴重,許多訂單反而回流中國大陸,以至於在過去兩年,中國大陸受惠於動態清零的成功,官方相信中國大陸的防疫政策比歐美更好,不僅動用官媒做大內宣,當然也順便批評了歐美不顧人命的群體免疫法,只是如果新冠病毒的變異只到Delta病毒的話,那中國大陸可以稱得上是這場疫情的贏家,然而對於中國大陸來說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Delta病毒的傳染力約一人傳六、七人,去年的鹽田港封港也花了一個月時間,勉強清零,可以說是封城手段的極限,但是到了Omicron病毒的一傳十就封不住了,民間口語怎麼接種了疫苗好像沒用。的確民眾的懷疑是有科學依據,因為科興跟國藥的疫苗用的是死亡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s),WHO建議,不活化疫苗年長者需要施打三劑,只打兩劑效力不足。

疫苗難產 愛用國貨成了絆腳石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指出,不活化疫苗引發的免疫系統T細胞反應較小,長期保護力較不可靠,因此接種兩劑科興疫苗者,需要再打兩劑mRNA補強針,中和抗體數才能與施打三劑mRNA疫苗者相當。

問題來了,中國大陸製的mRNA疫苗還在研發中,目前,沃森生物科技公司正與蘇州阿博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開發ARCoV或ARCoVax疫苗,這是中國大陸首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mRNA疫苗。

其他已獲得臨床實驗批准的艾博生物、斯微生物和艾美疫苗都在與時間賽跑,因為習近平堅持愛用國貨,否則上海復興早就拿到BNT的大中華代理權,還曾經提供千萬劑BNT疫苗給台灣。為何內地民眾還需要等待「國產製」的mRNA疫苗?政治凌駕於科學之上,在歷史上也不少見,從這個角度再回頭檢視中國大陸堅持以人民性命為優先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就有點諷刺。

原地封控 是木頭人還是兵馬俑

西安市在冬奧開始之前就封過城,解封不到三個月,四月十六日起四天「臨時性管控」,傳出民眾搭地鐵直接被通知原地封控,網民嘲諷是兵馬俑嗎?推測應該是配合同步上海的社會面清零目標的每日核酸檢。無獨有偶,解封一周後的唐山市也在四月十九日宣布路北區、路南區、豐南區、開平區、玉田縣五個縣區,全域實行封控管理,並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時間暫定三天。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階段性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後,在Omicron的高隱匿性與高傳染力威脅下,能維持多久是個大問號。可預見的是,到明年三月的兩會閉幕之前,中國大陸各地將處在斷斷續續的「全域靜態管理」,運輸能量不可能達到百分百狀態,就類似美國的缺工造成的物流壅塞,這對於第三季的旺季會有什麼影響,值得觀察。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13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106萬股民嗨翻 0056花13個交易日填息

快訊/106萬股民嗨翻 0056花13個交易日填息

受惠美股走揚,權值股台積電(2330)、鴻海(2317)表現活躍,帶動指數衝逾160點,元大高股息(0056)開盤漲0.27元至39.15元,瞬間填息,僅花13個交易日填息。

2024-05-07 09:12

快訊/鴻海飆170.5元刷16年新高! 美系外資目標價喊破201元

快訊/鴻海飆170.5元刷16年新高! 美系外資目標價喊破201元

美股收高,激勵台股7日開盤氣勢。鴻海(2317)以169.5元開出,一度站上170.5元攻下紀錄,隨後拉回平盤,也仍有買盤持續進駐,正在169元來回震盪,對此,美系外資表示,看好鴻海今年AI營收占比將達10%,因此預估獲利水準後,目標價從172元也上調至201元。

2024-05-07 09:53

獨家/7-11錢包刷信用卡「再少一家」 台新銀行7月停止合作

獨家/7-11錢包刷信用卡「再少一家」 台新銀行7月停止合作

繼永豐銀行、新光銀行停止統一超商(7-ELEVEN)門市支付合作,前五大發卡銀行之一的台新銀行也宣布,今年7月1日起,將終止「OPEN錢包綁定台新銀行卡片於門市刷卡交易」,這意思是,習慣用OPEN錢包的台新卡友到7-ELEVEN超商消費時,必須改換台新實體卡、其他支付工具,或者將OPEN錢包綁定其他銀行信用卡,才能完成結帳。

2024-05-07 00:05

女股神大舉敲進晶片股 回頭買台積電ADR逾2000股

女股神大舉敲進晶片股 回頭買台積電ADR逾2000股

根據外媒Markets Insider報導,女股神Cathie Wood的Ark Invest週一大舉購買晶片股,這次購買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在AMD公佈財報之前進行的。

2024-05-07 00:24

開發資本、工研院聯手 「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串連資金技術

開發資本、工研院聯手 「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串連資金技術

中華開發金控(2883)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下稱「開發資本」)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下稱工研院)為加速台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於去年共同催生「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開發資本強調,平台目的除串接技術及資金外,更期待有效對接伯樂及千里馬,為不同階段的生醫產業帶來資金夥伴,扮演資金運水車的角色,使資金活水得以流動。

2024-05-07 11:58

記憶體活跳跳!威剛118.5元創新高 廣穎商丞十銓齊奔漲停

記憶體活跳跳!威剛118.5元創新高 廣穎商丞十銓齊奔漲停

記憶體族群今日股價起飛,龍頭威剛大漲7%達118.5元,寫今年以來新高,廣穎(4973)、商丞(8277)也亮燈漲停,十銓(4967)也拉出第二根漲停板。

2024-05-07 11:22

指數翻黑!股王信驊3000元岌岌可危 高價股創意、世芯遇亂流

指數翻黑!股王信驊3000元岌岌可危 高價股創意、世芯遇亂流

股王信驊(5274)6日公布首季財報,在業外收益挹注下,單季獲達3.91億元,季增26%,寫近五季來高點,每股純益10.36元,然而今日高價股遇亂流,信驊早盤紅翻黑,一度重挫6.9%,面臨3000元保衛戰。

2024-05-07 10:26

台積電好強!去年製造業25%研發經費、53%投資都靠它

台積電好強!去年製造業25%研發經費、53%投資都靠它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2023年製造業概況,隨營收及獲利衰退,但研發支出持續成長,其中,台積電(2330)投入1787億元居冠,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另台積電去年固定資產投資達6350億元,佔整體製造業53%,超過半數。

2024-05-07 09:46

台積電漲11元至797 指數漲逾160點挺進20700

台積電漲11元至797 指數漲逾160點挺進20700

美股周一(6日)全面收漲,台股今(7)日以上漲111.31點、20634.62點開出,漲勢擴大,指數漲逾160點,最高來到20689點挺進20700點大關,台積電(2330)上漲11元至797元。

2024-05-07 09:03

4月份貨櫃船新增運力高過第12大貨櫃船公司 航商預留後路

4月份貨櫃船新增運力高過第12大貨櫃船公司 航商預留後路

根據Alphaliner統計,今年4月,約有50艘全新貨櫃船交船,運力高達33萬箱(20呎櫃),比全球第12大貨櫃船公司新加坡太平船務(PIL)的總運力29.48萬箱還高;Xeneta高級分析師分析,這也是在歐洲、地中海航線因紅海危機運價高漲之際,船公司不要求提高長約運價的原因,因為他們擔心在一個不確定的市場上運力過剩的問題。

2024-05-07 01:4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