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為落實「以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兩岸交流原則,工總日前邀集國內兩岸事務相關學者專家進行閉門座談。與會學者專家除針對中國經濟前景進行預測,也對未來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提出建議,並提醒中國供應鏈有無法取代之處,未來供應鏈將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台商恐會從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
工總表示,在中國經濟前景及政策預測方面,與會學者專家認為,二十大報告中頻繁提及「安全」,顯示未來將以經濟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取代過去重視經濟建設及GDP高速成長的路線,經濟發展路線可能左傾,並更加以意識形態掛帥。且未來經濟政策將著重於國營經濟及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化,至於屬民營色彩、數位及金融的企業,恐會受到更進一步的限制,呈現「國進民退」的態勢。
工總指出,未來中國將強調「分配」重於「成長」,經濟政策可能著重在稅收改革、提高薪資及社保費用以保障勞動人口;並敦促富裕者貢獻社會。此外,也會更加重視環保議題,因此,未來台商的節稅、避稅活動應合規合法並更謹慎,投資及經營策略亦應隨政策趨勢進行調整。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儘管中國第3季GDP成長率達3.9%,優於外界預期,但那是由於中國將原先規劃的基礎建設投資進度提前落實,進而拉動第3季的GDP表現。然而,因為投資總量不變,如果「清零」政策不鬆綁,經濟疲弱的狀態勢必就會持續。
工總指出,在未來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方面,與會學者專家提醒,二十大報告中,雖然對台政策方針並未有太大變化,但政治面有更加緊縮趨勢。未來對台商的言行恐更加嚴格審視,台商宜盡量避免涉入政治事務。同時,預判未來中共對台政策並不會有結構性的改變,諸如ECFA亦不至遭陸方片面中止,主要是因為兩岸經濟上的依存紐帶如遭切斷,並不符合中國目前對台的經濟融合方針。
但由於疫情致使兩岸互動中斷已久,近年來中國涉台人事已有極大變化。在雙方都不熟悉的前提下,彼此須重新建立信任基礎,互動將會面臨極大變數,對於雙方往來的交流、投資,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陸方將持續對台經濟融合措施,並吸納台灣優勢產業的人才及技術。過去各種對台優惠措施、融台舉措將繼續運用,惟目標會調整為將台灣的優勢強項為中國所用。
與會學者專家也提醒,在中國經營的台灣企業應留意中國環保及稅務的政策動態。目前已在7個省分試點「重點行業碳排放環境影響評估」,針對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行業,未來新建工廠的成本將會提高。此外,「企業環境訊息依法披露」制度已經開展,財報上必須揭露環境和氣候資訊。再者,「金稅工程」實施後,台商所有資金運用及流動動態均將無所遁形,因此在稅務的處理上必須格外留意,以免受罰。
其次,學者專家也提醒台商應高度關注「共同富裕」,台商應思考建置如慈善基金會等方式,平時就進行捐獻且依法節稅,並將慈善資源優先投入在員工及投資地的社會公益方面,同時要避免炫富舉措而遭員工檢舉,行事須盡量低調。
最後,學者專家提醒未來全球供應鏈將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台商從過去的左右逢源,恐變成左右為難。中國供應鏈有無法取代之處,故在中低階成熟產品部分,美中仍將繼續維持來往,但高階、先進製程部分將「精準脫鉤」。基此,從事半導體或在特定領域達「隱形冠軍」,又與中國市場連結較深的台商企業,未來須特別留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