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招教你如何「節流」!(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在「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當然要學會開源節流。《東森新媒體ETtoday》財經節目「不管啦!給我錢」就整理出9種方式,要和大家一起練習省錢、守住荷包!
一、出門不帶太多錢,不領優惠券
雖然優惠券可以打折,但主持人海晴就提到,一旦有優惠券,有時就會為了湊滿額、湊滿千折百,花更多原先不需要花的錢;不過她也坦言,像是外送平台的優惠券,就算是優惠券的正面效應。
另名主持人強尼則補充,像他自己若要買筆電,會先思考預算,然後上網評估,找到最適合的那款;不過,他也不會馬上買,會先觀望、等有折扣再買。
二、心理的經濟壓力
強尼表示,在購物前,不妨先思考自己是不是還有什麼必要花費要負擔,像是房貸、車貸、孝親費、養小孩等,仔細想想,可能會發現自己經濟壓力挺大,就不會想買眼前的星巴克、大衣等等。
三、用時薪換算物價
有些人在買東西之前,會將該物的價錢換算,思考自己要工作多久,而那段時間有多痛苦,就會捨不得買了。像海晴就說,當她想要買星巴克時,就會先想想自己工作1小時做牛做馬,就這樣把100多元拿去買飲料值得嗎?最後便打消念頭。
四、斷捨離
「斷捨離」這名詞在近幾年很紅,意思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強尼說,在購物前,可以先檢視自己的衣櫃、書桌等,就會發現有些東西自己早就有了,只是因為換季,放在角落便忘了,而找到當下除了喜悅,也會覺得不必再多花錢。
五、不要隨意增加「心理帳戶」的預算和分類
同樣花1000元吃飯,如果是平日上班,就會覺得很貴,但如果場景換成幫家人慶生,很多人就會覺得很難得、很值得。不過,正因會幫「花錢」的舉動找些看似合理的理由,開銷也就多出許多,在內心不斷新增「原本不存在的帳戶」。
六、每個禮拜只放定量現金在錢包
在刷信用卡時,可能會對花錢比較無感,若每個禮拜固定領2000元,就能告訴自己這筆錢要花多久,不要一下就用光。強尼也說,通常拿大鈔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思考是不是要花錢,像是要拿1000元買50元的飲料時,可能就會猶豫。
七、喊停
海晴分享,她是一個「快狠準」的人,出去逛街都是看到就馬上買,買到一定數量就停;不過她的朋友不是如此,總是猶豫很久,到最後還會說「明天再來看」。對此,強尼也好奇,好友隔天真的有買嗎?
海晴說,好友後來就真的沒買了,也算是另類的省錢法。事實上,時不時的衝動消費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所以不妨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說不定隔天就冷了,會覺得沒買這個東西也不會怎麼樣。
八、提醒自己目標
「人因夢想而偉大。」強尼認為,在花錢以前,可以先想想自己有什麼目標想要達成,像是平時就可以先將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寫起來,貼在桌上、電腦上或記在手機上,在消費前提醒自己,為了夢想要忍住。海晴也說,每當她想要離職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她未來要開一家咖啡廳,要為此繼續努力。
九、不要善用自動化
現在有很多服務都採訂閱制,或自動扣款等,海晴就舉例,像她就有買雲端空間,每個月都會固定扣款,但事後想想就會覺得,她應該是要主動把東西整理好,而不是買更多的空間。強尼也補充,很多服務都是每個月固定扣款,如果沒有時時刻刻檢視,可能就會不知道錢又花去哪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