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超會賺!年繳國庫2000億 學者好憂心

11月初,央行總裁楊金龍(左)在立院答詢,就前副總裁許嘉棟質疑「央行上繳盈餘讓台灣付出代價」論點,反駁說「我繳庫犯罪嗎」。(圖/黃鵬杰、劉耿豪攝)

▲11月初,央行總裁楊金龍(左)在立院答詢,就前副總裁許嘉棟質疑「央行上繳盈餘讓台灣付出代價」論點,反駁說「我繳庫犯罪嗎」。(圖/CTWANT提供)

圖文/CTWANT

11月9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一句詢答,「我繳庫2千億是犯罪嗎?」使得央行「利率匯率雙低」政策是否扭曲台灣經濟,讓民眾付上高房價、低薪、貧富差距代價的爭議,再受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他直言「央行升息太少」,台灣通膨較嚴重;另一位經濟學家形容,央行雙低政策「帶來微笑,也夾雜眼淚!」

央行9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業務計畫及營業預算資料,預計2024年度繳庫2000億2706萬元,較2023年的1800億元增加近200億元,創下2010年來以來14年新高,為央行27年來次高,累計央行總裁楊金龍2018年上任以來至明年,七年繳庫將逾1.26兆元,維持央行向來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央行超級會賺錢,不但打贏台灣金控業者,還冠居全球央行,為國庫挹注龐大的財源,這樣有錯嗎?為何近年來不斷被學者專家質疑?

前央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曾拆解央行的獲利模式,央行主要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也就是以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收益,主要支出有二,一是「利息費用」,也就是央行發行定存單從市場收回新台幣所支付的成本,二是預期新台幣升值外匯存底恐出現的「匯兌損失」提存準備。

依此,許嘉棟解釋,央行創造盈餘需要四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發行量不能多、定存單利率不能高,且要阻升新台幣匯率;而這四條件,央行都有相當程度的政策操作空間。

依央行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逾5610.8億美元,113年預算報告中揭露的營業總收入逾4125億元,其中因外幣資產利息收入增加等來到3717億元占九成;營業總支出2372億元,其中利息費用1917億元居冠,其次為各項提存366億元,收支相抵後盈餘1753億元,扣除提存法定公積350億元,連同前年度累計盈餘598億,共計繳庫2000億元。

由於央行明年盈餘繳庫創14年新高,再度引起專家學者及民代關注。許嘉棟日前發聲,多年來,一個暴賺的央行,讓台灣人付出「資產價格失控、偏低新台幣匯率不利進口、間接損害國民福祉、所得與財富分配更趨惡化」四大代價,呼籲台灣經濟需要「轉骨」,立委吳秉叡、林楚茵也援用此一論點,質疑央行的利率匯率「雙低政策」,在立法院質詢楊金龍。

不料,楊金龍罕見地高分貝反駁說,「根據央行法完成四項目標」「央行沒有失職」。依央行法第二條,這四項目標是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並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至於盈餘上繳國庫,則在央行須完成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內。

楊金龍說,央行若因繳庫多導致發生金融危機,來懷疑央行失職,「我可以接受」,但這20年央行都達到經營目標,「我多繳國庫,難道是種犯罪嗎?」

嚴格說起來,盈餘上繳國庫雖非央行的主要任務,也是執行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從1998年彭淮南升任央行總裁後,每年上繳國庫的成績單最耀眼,20年任期中上繳盈餘逾3兆元,2010年起的連續八年,還創下年年上繳1800億元、占政府歲入約一成的紀錄,楊金龍升任總裁後,也「彭規楊隨」。

也因此,引起專家民代憂慮,央行上繳國庫的「任務」,恐影響利率匯率決策的獨立性,恐扭曲台灣經濟發展。

央行的匯率政策,常被學者專家討論為「重出口,輕內需」。(圖/CTWANT資料照)

▲央行的匯率政策,常被學者專家討論為「重出口,輕內需」。(圖/CTWANT提供)

對此爭議,一名經濟學家告訴CTWANT記者,「帶來微笑同時,也夾雜眼淚!」「低匯率政策雖有助於出口,進口成本相對貴,台幣貶或升,到底帶給台灣產業甚麼發展?」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更關心通膨議題,「我覺得台灣通膨問題比較嚴重,這對所得相對較低民眾非常有感,央行升息不夠快,所以應該考慮增加升息的速度,來抑制通膨。不過,因為經濟成長率放緩,所以利率政策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立委郭國文告訴記者,「央行曾預測CPI低於2%,我提出質詢,央行不用任何作為就可以讓CPI符合通膨門檻?總裁難以回答,結果該年的CPI超過2%。」在盈餘繳庫的任務上,央行年年拿滿分,面對經濟民生議題上,顯然學者專家及民代認為央行還要再努力。

根據央行預算報告強調,央行以穩定物價及促進金融穩定為主要營運目標,營運特性須考量總體經濟面,盈餘受國內外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外幣資產運用收益為央行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影響收益之各項因素,包括營運量、主要外幣利率及匯率,均非央行所能完全掌握;另營業支出則受本行沖銷性措施以及國內利率調整變動影響,因此,亦具有不確定性,此為各國央行面臨的問題。

延伸閱讀
最會賺錢央行2/三大主權基金都虧我照賺 專家:「繳庫占歲收一成理事恐壓力大」
新車試駕/配備升級、售價反降 Ford Kuga ST-Line Sport又帥又帶勁
星談心/深夜熱線戴佩妮被觸動 林曉培學習「先祝福自己」

關鍵字: 周刊王央行楊金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52萬股民注意 台新金股東會紀念品送「精緻密封調味罐」

快訊/52萬股民注意 台新金股東會紀念品送「精緻密封調味罐」

52萬台新金(2887)股東注意!台新金今(28)日正式公告股東會紀念品是「精緻密封調味罐」。

2025-04-28 15:42

川普關稅戰 陽明:貨量不可能被美國製造取代

川普關稅戰 陽明:貨量不可能被美國製造取代

川普關稅戰影響海運市場,陽明海運(2609)總經理白崑榮指出,美國一年從亞洲進口約2300萬TEU貨量,這些貨量不可能被美國製造取代,除非美國經濟狀況惡化造成購買力下降,不然貨品未來繼續出貨機率大,長期來看也沒有那麼悲觀,畢竟全世界貿易、生產分工還是存在。

2025-04-28 16:05

萬海曝近洋線運費年增4成 美國線貨載不理想但「貨還是會出口」

萬海曝近洋線運費年增4成 美國線貨載不理想但「貨還是會出口」

川普關稅戰對全球海運造成影響,萬海航運(2615)總經理謝福隆表示,美國線貨載都有受影響,但近洋線的狀況還是很好,前4月運費年增3-4成;以出貨狀況來看,客製化家具、工具機、低單價的電商這3類受到的影響比較小,終端需求還是有,所以貨還是會出口,目前沒有搶艙的狀況,但可能也會發生一些急單的現象。

2025-04-28 15:20

3檔主動式ETF搶市 台股震盪中競推10元發行價

3檔主動式ETF搶市 台股震盪中競推10元發行價

台北股市加權指數今(28)日收復2萬點大關,以20034.41點作收,法人認為,台股基本面強勁,後市個股仍有表現機會,3檔主動式ETF近期以10元發行價先後開募,有望位居績效成敗的關鍵。

2025-04-28 15:09

台股2萬點站不穩!蔡明彰拋美國公債4考驗 壓力測試6月底見真章

台股2萬點站不穩!蔡明彰拋美國公債4考驗 壓力測試6月底見真章

台股反彈回到2萬點大關,惟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指出,美國公債壓力測試6月底才會見真章,美國如何借新還舊、要求中國大陸、日本主要美國公債投資買更多美國公債,或是發行更長期美國公債都是考驗。

2025-04-28 11:46

快訊/貨櫃船公司美國線推5/1漲價 因貨量減又遇中國五一長假難實現

快訊/貨櫃船公司美國線推5/1漲價 因貨量減又遇中國五一長假難實現

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貨櫃船公司因目前美國線運價已在成本價上下,加上本月底美國線長約即將到期,因此逆勢推出5月1日漲價辦法,美西線要從每大箱(40呎櫃)1700-1800美元提高到2500美元,但因遇到中國五一長假,加上美國線整體貨量少了約五成,估計很難實現,即使硬漲上去也是曇花一現。

2025-04-28 13:00

新光金「二公主」吳欣儒出清3630張持股 承接買盤湧入股價有撐

新光金「二公主」吳欣儒出清3630張持股 承接買盤湧入股價有撐

「新新併」有具體時間表,台新金(2887)、新光金(2888)兩家金控合併基準日訂為7月24日,在合併前夕,新光金董事、創辦人吳東進次女吳欣儒將所有3630張新光金持股全數出清,今(28)日新光金股價依然維持紅盤之上,最高來到11.6元,近11點成交量逾2.5萬張,為上市公司成交排名第7大,顯示她出脫持股動作,並未撼動股價表現。

2025-04-28 10:58

中信金現金股息破6%嗨翻金融股 湧逾4萬張大量居成交王

中信金現金股息破6%嗨翻金融股 湧逾4萬張大量居成交王

中信金(2891)上週五(25日)公布2024年盈餘分派,每股配發2.3元股息,創下歷史次高水位,以今(28)日平盤價36.95元計算,潛在股息殖利率達6.22%,激勵股價帶量走高38.1元,漲幅一度達3%,開盤交易1個半小時,成交量衝破4萬張居上市公司成交王。

2025-04-28 10:34

英特爾宣布莊蓓瑜出任台灣區總經理 負責市場業務及行銷

英特爾宣布莊蓓瑜出任台灣區總經理 負責市場業務及行銷

英特爾今(28)日宣布任命莊蓓瑜(Tasha Chuang)擔任英特爾業務行銷事業群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負責帶領團隊推動英特爾台灣市場業務及行銷工作,為全球客戶提供成長動能,並深化與生態系夥伴關係。此項人事命令自5月1日起生效。

2025-04-28 11:35

前閣揆看海湖莊園協議 警告「無條件接受台灣恐淪貧窮國家」

前閣揆看海湖莊園協議 警告「無條件接受台灣恐淪貧窮國家」

金融界人士對HIPC一詞,不會陌生,那是1996年起,由國際貨幣基金(IMF)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所主導,針對37個開發中國家的債務紓困計畫,HIPC代表高負債貧窮國家,被列入的國家並不光彩,但也無奈,而因IMF與WB採取的標準與手段,相當嚴苛,效果又不彰,所以三十年來HIPC一直是很爭議的機制。

2025-04-28 10:1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