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閣揆陳冲。(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記者陳瑩欣/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院長陳冲今(27)日以「哪雙鞋不合腳?」為題,分析APEC(亞太經濟合作)、IPEF(印太經濟框架)、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經貿協議的背後意涵,陳冲直指「APEC裝模作樣,IPEF假戲真做,還是CPTPP故弄玄虛?」
陳冲認為,最近APEC「平順」落幕,習近平對拜登拋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此番話,令人想起十年前,習近平曾向歐巴馬表示「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由措詞言語可以看出,十年之間,中國大陸的視野已然不同,由亞洲擴至全球,只不知我們外交觀點是否還在井底。
依以往參加APEC資深官員會議經驗,APEC一向以促進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為主軸,印證1994年的茂物宣言(Bogor Declaration),就是以在2020建立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為目標,轉眼2020已過,政治人物拿出WTO的老把戲,low-hanging fruit(低掛果實),也就是低標準的太子城願景2040(Putrajaya Vision 2040),一口氣就延長比賽二十年,置自由貿易於腦後,各國領袖也毫無愧色,不以為意。陳冲認為,反正APEC在法律上只是個論壇,不算個組織,當個雞肋也無妨,不過其他亞太國家或多或少都已簽有幾個多邊、雙邊自貿協定,但台灣自2013年起就無關稅減讓的業績進帳,遇此困境,應比其他國家更為心焦,2020年(及之後)與會的部長或所謂領袖代表,又怎能一言不發?
陳冲觀察,在APEC會期中,比APEC更搶鏡頭的,就是主辦國在場邊同時舉辦的IPEF(印太經濟架構)會議,其不僅因拜登「打電話」遲到,把各國領袖晾了一個多小時而出名,而且還因預訂宣布的數位貿易條款突然怯場,一事無成收場,最後更因川普放言2024重返白宮後,將撤銷協議(knock out TPP Two)而遠近知名,結果是TPP Two比IPEF名聲還要響亮。
談起IPEF,台北經貿官員真是有苦難言,當年為彌補川普退出TPP美國在亞太的經貿真空,拜登在2021/10宣布將組建IPEF,不僅印太大於亞太,可抗衡北京的一帶一路,而且又穩定全球供應鏈,兼顧環境永續,一舉數得。可惜美國瞻前顧後,想對抗中國,又唯恐中國不悅,2022/5/23成立的IPEF竟然獨缺供應鏈要角的台灣。
陳冲認為,為補此缺憾,乃又發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台灣另起爐灶,但因具有IPEF Two性質,為利於日後與IPEF對接,在內容設定上難免礙手礙腳,國內議論不少(例如本基金2023.5.31「勞苦可再功高的貿易協議」一文)。總之,美國在印太/台灣問題上,想要刀切豆腐兩面光,但苦了台灣兩面不是人,一方面無緣加入IPEF已感委屈不在話下,另一方面TIFA或貿易倡議又忌談關稅減讓,更慘的是還要強顏歡笑,卻又講不清楚倡議內容與WTO的貿易便捷化比較有啥優越之處。
美國前總統川普揚言取消TPP Two,顯然是對2017年上任次日即退出TPP之舉深感自豪,也對國內反對自由貿易、主張保護主義的呼聲有所交代,有利來年大選。TPP由早年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轉為TPP,進而變身為現在的CPTPP,是一連串的意外與偶然(詳見本基金2022.2.16 TPP奇遇記),但畢竟是美國亞太戰略重要的一環,也符合多數亞太國家的利益,CPTPP內部成員也曾翹首盼望美國重返。台灣了解其中利害,業已遞件申請,但北京動作早先一步,考慮當前地緣政經情勢,實在前景難卜。其實國內專家都知道,兩岸ECFA相對其他自貿安排,只是手段,並非目的,但因2013年的民粹運作,很難期待國人能迅速凝聚共識。奇怪的是,當年譏笑ECFA中F(Framework)的人士,認為只是架構,現在卻對IPEF的F(Framework),趨之若鶩,只是不可得罷了。
CPTPP、APEC、IPEF,究竟哪雙鞋不合腳?老實說,對台灣,這已不是鞋的問題,這是削足也要適履的問題,經過十年的折騰,已經錯過談關稅減讓,市場准入的自貿協定時代,總統或準總統可曾注意,十年之間,對岸眼光已由亞洲轉向世界,台灣卻與世界漸行漸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