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凱
台灣經濟正面臨四面楚歌、土崩魚爛的困境,如何緊急搶救,是不分朝野、不論藍綠,最迫切的任務。
台灣經濟的困境,既有外患、復有內憂,許多固是近數年間事,但更多隱患則積漸已久,數十年才逐漸露出端倪。若不一一對治,不唯難有步上正軌的一日,旦旦而伐之,將病入膏肓,令群醫束手。
最急迫者,就是少子化海嘯浪潮狂襲。高中職招生,出現六萬缺額,估計再過四年,私立高中職恐將無生可招。大學院校也出現所謂「東倒西歪、北傾南垮」,屏東一技術學院七個月發不出薪水,成為最佳的註腳。
學生因少子化大減,學校卻因教改而猛增,這是供過於求的直接原因。但招生不足形成買方市場,經營者降格以求、自甘墮落,坐令學生怠惰、教師放水,學習成效江河日下,畢業學生百無一用,雇主更加意興闌珊,形成螺旋式快速向下的惡性循環,不出數年,台灣將無人才可用。在今日人才戰爭的肉搏戰中,前途堪憂。
少子化令生之者寡、經濟成長乏力、所得倒退十六年前、消費意願降低、投資低迷不振。這都是結構性因素使然,除非改變結構,不會伏而再起。日本最先進入超高齡社會,成為失落二十年的主要禍因。台灣以更快的步伐急急超前,命運不卜可知。
要消弭此一禍因,必須力挽少子化狂潮,讓出生率由急降反轉回升。關鍵在年輕家庭不敢生、養不起。不敢生牽涉眾多,但純就養不起而言,自出生以後,昂貴的托嬰、育幼、就學、升學成本,壓得年輕父母喘不過氣,不生、少生,進而殃及全體生養與不生養的家庭。
因此,搶救經濟第一招,就是要讓幼兒養得起。解決之道無他,既然少子化人人受害,故養兒育女人人有責。若將全體國人的總所得拿出一%來承擔扶養、教育的主要成本,年輕家庭自會更有勇氣生育子女。先進國家早已行之有效,我們既然落於人後,豈能不見賢思齊?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8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