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指數狂飆!長榮是「ETF心頭肉」 下半年利多浮現

▲長榮海運。(圖/長榮提供)

▲長榮海運。(圖/長榮提供)

文/玩股網

目前持有長榮的ETF,包含0050、006208、00900、00919、00918、00922、00939、00940、00944都有買,這些都是大家很喜歡的ETF。以持股比例最高的來說,目前00918、00919都超過一成以上,以張數而言,00919持有超過13萬張成為冠軍,00940五萬多張排在第二,00939、00918也都有一萬多張。

換句話來說,只要你買到這些ETF,不管是高股息或市值型都一網打盡,即便手上沒有任何海運股,依舊是間接持股長榮,如同台積電一樣的地位。畢竟ETF已經成為台股漲跌的關鍵,這也變成你必須關心長榮的主因,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公司及產業營運的近況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要看的重點當然是獲利結構,以2023年全年度來看,長榮營收是2,767億元,但營業成本高達2,268億元,必要開銷包含燃油、轉運、港埠費用等,扣一扣的毛利其實並不高,再對比2022年全年營收超過六千億,2023年當然是相對辛苦的一年,因為營業成本很難下降,除了油價之外,還有港口運輸等各項費用,其實也是不斷上漲中。

長榮營收的好壞,最重要的是報價,而報價就是我們經濟學概論常常在學的「供需法則」,在2022年新冠疫情回到常態之後,對於海運吃緊的情況也開始趨緩,這參考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就有答案,2021年指數最高峰超過5,000點以上,但2022年開始迅速下滑,直到2023年才開始在1,000點築底,所以2023年的長榮,遇到運價報價不高卻必須面臨通膨及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當然也比較辛苦,但2023下旬開始又迎來產業旺季,指數一舉回到2,000點,近期更衝上3,000點,從基期角度來看,海運雖然還沒重返2021年的榮景,但因為近期紅海危機帶動需求緊縮,再次受惠漲價潮,從產業角度來看,長榮當然是戰爭受惠題材股。

接著來看看近況,技術面其實已經有一波多頭出現,只不過近期因為台積電及半導體實在太威猛,資金都被吸光光,加上以巴戰事開打超過半年,市場反應慢慢趨於冷淡及麻痺,於是長榮出現短線的拉回修正潮,甚至在2024年6月11日出現跌停,6月12日把前一波跳空上漲的缺口都給跌光了,不過這幾天又慢慢走穩,目前又重回200元大關,但要注意的是跌停板出現爆量,導致短期技術面出現空頭格局,目前長榮必須同時消化短均線壓力及跌停的大量套牢籌碼,其實也很不簡單,此外,外資仍持續賣超長榮,顯然是「賣海運換電子」的換股動作,只要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廣達、日月光及台達電等一線AI股持續吸金,那麼長榮就很有可能持續「被提款」。

再幫大家看長線技術面走勢,以近十年的月線表現來看,2021七月底就是前一波海運最高峰,長榮當月從204元開盤,曾出現233元的高價,但月底殺到132元,從此開始進入修正行情,不過好消息是2023年底隨著運價指數重返多頭,即便營收還在大幅度衰退,股價表現卻已經開始出現反彈,年底一口氣收回143.5元,2024年表現更是驚人,每個月都在上漲,直到六月出現回檔休息,不過這也非常合理,漲多本來就要休息整理一下,才能再往上衝高。但這兩個月其實也默默拼回前高的位階,已經可以拍拍手了,不過也不要忘記2021年到現在的冤魂還是一大堆,就算2024年開始有一堆ETF進場護盤大買長榮,這些套在高點的人還是過多,想一舉衝破前高,除了運價指數還要再拼一下,ETF規模是否能持續放大吸引籌碼,也會是關鍵重點,至於外資短期上已經沒有什麼幫助,甚至只會逢高賣股轉進半導體,因此三大法人之中,投信及自營商是否持續加碼,倒是可以多留意。

接著就是費用規模,從長榮2024年第一季季報來看,影響成本的關鍵就在「其他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科目,這個從上面的成本結構已經看得很清楚,就是油價、港口以及貨運的相關費用,2023年第一季營業費用是443億元,但來到2024年第一季已經上升到595億元,光是成本就已經多出三成以上,營收如果也能維持三成的成長,或許有機會打平一些開銷,畢竟長榮還有一堆新船的折舊攤提費用。

從營收表現來看,確實反映出運價指數的反彈態勢,2024年前五月營收年增36.16%,月增也相當不錯,從2023年開始就一直維持成長,以基本面及產業面反彈來講,再考量半導體跌倒或中東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各項指標及狀況也算不錯,或許這也是大型ETF配置長榮的主因,畢竟長榮也是權值股之一,如果大型電子股開始出現拉回修正潮,那麼長榮搞不好還有一波避險資金湧入,再說啦,大家罵歸罵,長榮也是多頭格局在走,這對於00939、00940淨值重回發行價,當然也是有一點幫助,再加上馬士基即將在七月加徵附加費,這產業利多一棒接一棒,難怪高股息ETF五月份都沒有對長榮做出剔除的動作。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提供。

關鍵字: 長榮ETF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美債送分題白忙一場!ETF全面走疲 華爾街大佬:殖利率挑戰5%

美債送分題白忙一場!ETF全面走疲 華爾街大佬:殖利率挑戰5%

美債在降息呼聲中獲市場認定為極具潛力的投資工具,更有不少投資機構以「送分題」吸引資金湧向債券市場,不過包括國泰20年美債(00687B)、元大美債20年(00679B)等多檔ETF股價全跌破年線,華爾街重量級投資報告示警,在通膨和美國財政支出擔憂下,未來6個月內美債殖利率可能會觸及5%的關鍵水準,顯示債券還有下跌空間。

2024-10-22 13:20

航海王揚帆!馬士基4度調高財測 長榮、萬海逆勢翻紅

航海王揚帆!馬士基4度調高財測 長榮、萬海逆勢翻紅

台股今(22)日開低,一度下跌逾270點,不過貨櫃三雄盤中逆勢上漲,萬海(2615)漲近3%、長榮(2603)漲逾2%;據悉,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在半年內已4度調高今年度的獲利預測,預計紅海危機將讓運價持續上揚。

2024-10-22 09:59

台積電寶山F20廠工安意外!52歲工人觸電亡 竹科管理局停工調查

台積電寶山F20廠工安意外!52歲工人觸電亡 竹科管理局停工調查

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台積電(2330)F20廠傳出發生工安意外,一名52歲工人疑在施工時觸電身亡,警方通報職安調查後相驗完成,初判是電擊性休克。對此,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指出,已停工調查職災原因,釐清是否有疏失。

2024-10-22 11:26

6檔ETF換股今生效 00733、00905變動股數均逾40檔

6檔ETF換股今生效 00733、00905變動股數均逾40檔

台灣指數公司最新公布6檔台股ETF成分股增刪於今(22)日生效,其中富邦台灣中小50ETF(00733)、FT台灣Smart ETF(00905)換股檔數別46、41檔之多,為成分股變動最大;而受益人數有28.41 萬人,為此次換股ETF當中受益人最多國泰台灣5G+ETF(00881)此次只有 1 檔成分股調整。

2024-10-22 10:50

碳化矽基板價格跳水!陸行之:若需求沒爆發 產業鏈1年內大砍單

碳化矽基板價格跳水!陸行之:若需求沒爆發 產業鏈1年內大砍單

供應鏈近期傳出,碳化矽(SiC)6吋基板因新產能大量開出,供過於求,導致報價逐季跳水,價格崩盤讓多數業者賠錢銷售,對此,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22日表示,如果歐美電動車市場需求無法見到「大爆發」,SiC供過於求不改善,價格持續大幅下跌,相關設備產業鏈也將在一年內大砍單。

2024-10-22 10:09

綠界關不住「再飆第6根漲停」!喜迎電商旺季 小金雞也將登興櫃

綠界關不住「再飆第6根漲停」!喜迎電商旺季 小金雞也將登興櫃

第三方支付綠界科技(6763)繼上周連4天漲停、股價漲幅過大,被櫃買中心列入處置股,也就是俗稱「關緊閉」,22日起共10個營業日改以分盤交易,每5分鐘撮合一次,但股價仍未受影響,盤中再飆上80元漲停價,是股票變更面額1拆10後新高。

2024-10-22 12:11

達方子公司傳火警!桃園龜山庫房鋰電池燃燒 起火原因待鑑定

達方子公司傳火警!桃園龜山庫房鋰電池燃燒 起火原因待鑑定

達方(8163)22日表示,子公司達瑞創新公司位於桃園龜山庫房在10月21日晚間發生火警,火勢已完全撲滅,無人員傷亡情況,起火原因待消防單位鑑定,生產未受影響,並初步評估對整體營運及財務無重大影響,將加強廠區安全維護機制。

2024-10-22 09:48

日圓貶破150 達人:美元和美債2因素走高

日圓貶破150 達人:美元和美債2因素走高

美債殖利率大漲 11 個基點,來到 4.19%,美元指數也強勢收在103.995。目前1美元兌日圓再度突破150關卡,來到150.72;兌新台幣也來到32.101。

2024-10-22 09:42

今年雙11、雙12遠不如去年 航空貨運估計11月上旬僅能小漲

今年雙11、雙12遠不如去年 航空貨運估計11月上旬僅能小漲

去年跨境電商市場雙11、雙12運價快速上漲,運價從10月的每公斤平均新台幣90元開始一路攀升,到11月下旬遠東至北美的空運幾乎是爆艙狀態,MUST GO的貨品,每公斤運價漲破300元,美西、美東都是320元,49元油料附加費外加,今年市場運價水平原是高於去年,但8月開始逐月下跌,至今未見漲勢,估計11月上旬季節性高峰只能見到小漲,且漲不久。

2024-10-22 08:20

17LIVE遭爆退出台灣 發5項聲明駁斥

17LIVE遭爆退出台灣 發5項聲明駁斥

市場傳出遊戲直播公司17LIVE 有意出售台灣業務,17LIVE 今(22)日發出5項聲明,強調「此為市場荒謬不實傳言」,並指營運調整策略生效,且營運狀況已逐步改善,會持續投入經營台灣市場。

2024-10-22 13:23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