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圖/路透)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根據外媒Tom's Hardware報導,英特爾近日在技術會議上表示,儘管有意減少對台積電的依賴,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繼續向這家台灣代工廠訂購晶片。英特爾高層指出,現在約有30%的產品是外包給台積電生產,但已在評估這一比例在未來顯著下降。
英特爾企業規劃和投資者關係副總裁約翰皮澤(John Pitzer)在摩根士丹利科技、媒體和電信會議上提到,英特爾的策略已經調整,不再急於完全擺脫台積電的生產服務。他說:「一年前我們還在談論盡快將(台積電的使用量)降至零,但這不再是我們制定的戰略。」他表示,與台積電合作可以創造良性競爭,台積電是一家很棒的供應商。
目前,英特爾在台積電生產用於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的旗艦酷睿200系列「Arrow Lake」和「Lunar Lake」處理器的矽片,然後在美國的封裝工廠進行組裝。而下一代酷睿300系列「Panther Lake」CPU將主要在英特爾自家的亞利桑那州Fab 52和Fab 62製造設施生產,使用18A製造技術。英特爾預計,這樣的內部生產將提升產品的毛利率。
儘管如此,英特爾仍會將部分產品外包給台積電。現在約有30%的產品是外包生產,但這一比例將在未來顯著下降。皮澤表示:「我們還在評估外包生產的合適比例,可能是20%或15%,但在新戰略下,我們將更長時間地使用外部代工供應商。」
英特爾計劃在內部生產其最先進的高利潤產品,如單顆售價數千美元的至強處理器,這些產品從未外包過。此外,英特爾也不願意將高階大容量CPU外包給客戶端電腦。
然而,英特爾可能會利用台積電來製造一些利基產品和各種控制器,這些產品對英特爾的平台有巨大價值,但售價僅為10至15美元。這些控制器通常依賴台積電的技術,而英特爾目前缺乏相應的製程技術,因此使用台積電和其他代工廠來生產它們是合適的選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