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企業有獲利 但錢都到哪去了?老闆沒說的祕密

【文/彭杏珠】
 
根據調查,台灣實質薪資不僅倒退15年,而且回不去了,員工想要加薪,已經很困難。
 
老闆沒說的祕密

企業不是沒有獲利,台灣租稅負擔全球最低,被稱為資本家的樂土,但是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

壓低薪資的元凶

勞動成本攀升,企業不加薪,老闆有話說;派遣制度變調,年薪、特休假被誰坑掉;外勞逐年增加,本土勞工如何生存?薪資又該怎麼突破?

2014年伊始,各大企業紛紛表態徵人、加薪。金融保險業將合力招募超過4萬人;科技業徵才需求從1萬5000人起跳,台積電起薪優渥,大學生3.8萬、碩士生4.5萬、博士6萬;信義、永慶、台灣房屋三大房仲業者也要增聘超過1萬名新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展現大氣魄,啟動全台徵才1萬5000人,起薪跟台積電相仿,4月起年薪低於120萬的員工至少加薪3000元,作業員起薪調為2萬6000元。「Google不論給多少待遇,只要拿到錄取通知,鴻海願意付二、三倍的薪水,」郭台銘高調搶人才。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5年
薪水上不去了?你我都是窮忙族!

接二連三好消息,是否意味著台灣將迎來「薪資成長」的春燕,從此遠離低薪困境?如果你抱著雀躍的心情,可能要失望了。《遠見雜誌》彙整30多位產官學與勞工代表意見,都一致認為台灣實質薪資想要翻轉,實在困難。

薪資回不去了,是老闆們不想說的祕密、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真相,卻是全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全台四成二受雇人口 月收入不到3萬

台灣陷入低薪困境,從近30年的薪資成長率可看出端倪。1981年~1990年名目經常性薪資(不含端午、中秋、年終、例行績效獎金)的平均年增率為10%,當時正是經濟起飛的年代。1991年~2000年,對外出口仍持續成長,平均薪水增幅還有5.5%的水平。但2001年~2013年則大幅衰退至0.8%。

「0.8%扣掉約1至2%的通膨,讓實質薪水倒退15年,」台新投顧協理李鎮宇指出。

與世界各國比,台灣的低薪狀況實在超乎想像。根據勞動部統計,從2002~2012年,韓國每月的名目薪資由約194萬增加到約299萬韓圜、新加坡從3158成長至4433新幣,台灣僅從4萬1530元微增至4萬5888元。

這11年間,台灣年增率僅0.3%,不如南韓5.34%、香港6.86%、新加坡2.28%,僅小贏日本(-0.84%)。依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台灣的單位勞動成本從1990年~2011年都是呈現下滑趨勢。以美元計算,台灣1990年~2000年間衰退1.3%,2001年~2011年更下跌了3.1%。同一期間,韓國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卻成長1.9%,日本、新加坡也分別上升0.4%和0.2%。

如果以製造業每小時工資成本來看,2011年台灣以9.3美元居亞洲四小龍之末,韓國每小時18.9美元、新加坡為22.6美元、日本則是35.7美元。

低薪的結果讓台灣的窮忙族愈來愈多。有高達四成二、357萬的受雇者每月經常性收入不到3萬,30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六成月薪不到3萬元。

低薪風暴襲台 三大困境亟需突破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公開表示,月前香港議員來訪,竟然對他說:「你們的薪資好低!」讓他心裡很痛。不僅被香港議員看笑話,美國國務院2月28日公布的「2013年全球人權報告」,在台灣的章節中,更點出多項勞工權益問題,其中就包括薪資微薄。

台灣從被外國仿效經濟奇蹟的經驗,到現在的低薪國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由眾多因素所造成。未來,這些問題有解嗎?

 困境1〉產業無法轉型,低薪是代工的宿命

 首先,數十年的產業轉型效果不彰,是造成薪資低迷的主因之一。早期台灣的產業定位是世界的代工廠,用低廉勞力賺取微薄利潤。等到工資上揚、環保意識高漲後,就像游牧民族,遷移到能提供更廉價的勞力、土地與租稅優惠的地區。

1990年代,當廠商陸續外移後,政府為留住產業,開始引進外勞。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表示,最底層的工作都是外勞,薪資未與本勞脫勾,供給面固定,最低階的不動,薪水就上不去,成為拉低薪資的因素之一。

近20年來,即便產業重心從傳產轉到電子業,除部分業者轉型成功外,多數仍擺脫不了代工宿命,想的還是如何取得便宜勞力、土地、租稅優惠,台灣的企業持續深陷在降低成本的遊戲規則中,薪資當然難上漲。

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說,製造業靠降低成本賺代工錢愈來愈難了,國際買家非常強勢,只給固定毛利,知名品牌不會超過9%,如遇罷工、停電,損失都要自行吸收,連供應商都要受買家規定,被掐得死死的。

一位是某國際品牌的主要代工台商指出,幾年前買家為分散風險,要求剛在浙江設廠的他轉到柬埔寨,由於投資龐大,他無力再遷移至金邊,沒想到後來訂單竟被抽走,讓他欲哭無淚,只好到處找小訂單。「他以前不可一世,現在一把年紀還要到處跑業務,」一位同業心酸地說。

困境2〉大陸崛起取代台灣,企業獲利變少

海外台商看似是台灣經濟力的延伸,其實對台灣的GDP、就業市場助益有限。國外的產值必須扣掉當地成本後,才能算進GDP。

而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例逐漸增高,更從1999年的12.24%增至2013年的51.49%,「代表有一半以上工作機會不在台灣,」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說,業者對大陸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以台灣50指數成分股為例,50大企業就拿走868家上市公司69%的獲利,而「50大中有八、九成企業的主要獲利來自大陸,」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說,老闆想要徵人、加薪,絕對會在有獲利機會的大陸,不會在台灣。

諷刺的是,現在大陸已逐漸取代台灣的代工地位。10年前,喬盟企業董事長王明智為去化訂單,陸續下單給陸資廠代工,3年前卻發生下包廠搶單,「想都沒想過一手培育的陸資伙伴,竟反咬一口,搶我的客戶,」王明智不敢置信地說。

連主計總處都坦承,台灣的GDP、出口貿易額已連續3年低於全球平均GDP成長率、貿易成長率,為歷年罕見,研判是大陸供應鏈壯大,低價搶進原由台商把持的代工體系。

全球景氣溫和復甦 台灣卻未同步好轉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也發出同樣警訊。根據最新報告,近年台灣的經濟表現出現與國際走勢「背離」的現象。以去年為例,隨著歐盟、美、日經濟逐漸擺脫陰霾,全球景氣溫和復甦,但台灣卻未同步好轉。這種現象從未出現過。甚至跟大陸也出現背離。去年大陸經濟成長率7.7%,出進口成長分別為7.9%和7.3%,然而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只有1.5%。

背離現象顯示台灣產業競爭力出了大問題。反映在代表競爭力指標的附加價值率,也是大幅下降。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台灣的產業附加價值率從1991年的42.37%,降到2011年的36.27%;製造業萎縮更多,從32.56%下滑至24.26%。競爭力衰退,導致企業獲利受影響。根據金管會的資料顯示,上市公司2011年較2010年的稅前純益衰退32.43%(5316億元),2012年又比2011年減少4.04%(484億元)。而中華徵信所調查的2012年台灣百大集團的獲利,也僅有7892億,較2011年減少2.5%,且連續兩年負成長。

老闆愈來愈難賺,更降低加薪意願。儘管製造業大遷徙後,服務業順勢而起,補齊職場空缺,目前產值占GDP比重68.29%,提供約460萬個工作機會,仍無法撐起薪資的一片天。

除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金融保險業平均薪資較高外,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服務業普遍長工時、低工資,轉型升級不易,這幾年靠服務業發展,雖然解決了失業問題,也同時埋下低薪隱憂。

困境3〉學用落差大,資方不願付高薪

雪上加霜的是,學用落差大,也是平均起薪滑落的原因。台灣廣設大學的結果,讓大學生數量快速膨脹,1999年畢業生約10萬171人,到2011年為23萬2448人,13年內增幅達到132%。

許多大學生雖具文憑,卻能力不夠,資方只願意付高中職的薪資,壓低新鮮人的平均起薪。以服務業為例,很多都只要高中職學歷就能從事,現在卻是大學生在做,全國商業總會祕書長賴榮坤指出,是教育體系造成的結果,韓國大學錄取率約50%,日本約70%,台灣幾乎是百分百,大學生供過於求,應該要回歸到技職教育,讓學生適才適所。

從產業轉型效果不彰、大陸取代代工地位,到學用落差等,都是壓低薪資水準的原因。難道台灣的低薪困境無解嗎?

擺脫均貧噩夢
只靠撙節成本,誰能幫台灣加薪?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感歎,台灣靠廉價勞力、租稅優惠所形成的血汗經濟模式如果無法改變,只會繼續沉淪。「假設企業家還不爭氣,一味靠節省成本,不想研發創新,薪資根本不用想翻轉了,」他無奈說。

當產業競爭力衰退,出口貿易萎縮,就會導致獲利下降,薪資就難提高,民間消費也無法提升,政府就課不到稅,稅收不足,更難投資建設,這四個撐起GDP的主要支柱都無法成長,經濟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如何將壞的循環,扭轉成良性循環很重要,」台大經濟系副教授李顯峰說。

台灣勞工陣線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加稅救台灣、加薪救勞工,但在民粹主義盛行的此刻,加稅會引起企業、民眾反彈,加薪也非企業所願。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則建議下猛藥,政府必須向只想要廉價勞力、租稅減免、便宜土地的勞力密集產業Say No,引進外商或鼓勵高附加價值產業台商回國投資,才有機會解決低薪困境。

「加薪絕對是企業的責任,但政府也要創造有利經營的環境,」蔡練生語重心長,全球競爭激烈,企業都很焦慮,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523萬9972個工作機會,占比達65.36%,政府應該輔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薪資才會有感。

最終還是回到經濟問題,市場餅做大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而開放則是台灣無法迴避的課題。對內要改善投資環境,讓外商、人才願意進駐,對外要積極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近年來區域經濟整合成為趨勢,各國競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競爭對手韓國已生效、簽署的FTA有12個,共涵蓋51個國家,還繼續跟9個國家洽簽中。

反觀台灣,與大陸的服貿協議還被擱置在立法院,3月18日晚間,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民間團體和學生還突破警力、衝進立法院、霸占議場,讓議事為之癱瘓。

台灣再繼續內耗、拖延下去,就只能困守在2300萬人的市場,無法以對等的優惠關稅,與各經濟體進行貿易往來。

低薪是不是國恥,不只是政府的事,立法院也有責任,全民都要面對。台灣到底是要一起均貧,還是要升級賺全世界的錢,讓薪資翻轉,就從現在開始吧!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關鍵字: 遠見雜誌加薪老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王品砸上億元徵才! 明年起薪調幅最高7%

王品砸上億元徵才! 明年起薪調幅最高7%

搶攻農曆年後轉職潮,王品(2727)集團今宣布,2025年元旦起調升品牌正職起薪及計時人員時薪,計時同仁時薪加全勤津貼210元起、正職起薪含全勤調升為35,800元起,喊出無經驗可,品牌調幅最高7%,搭配獎金、1年最多調薪3次制度,有望挑戰年薪百萬,年度調薪人事成本初估增加億元,全年預計釋出1,200名職缺。

2024-12-18 09:35

輝達GB200生變! 集邦:出貨高峰延後至少1季

輝達GB200生變! 集邦:出貨高峰延後至少1季

近期市場關注NVIDIA GB200整櫃式方案(rack)各項供應進度,TrendForce於最新調查指出,由於GB200 Rack在高速互通介面、熱設計功耗(TDP)等設計規格皆明顯高於市場主流,供應鏈業者需要更多時間持續調校、優化,較原預期時間延後1季以上,最快將於2025年第二季後才有機會放量。

2024-12-17 22:56

88萬股民揪心!00929配0.05元史上新低 貼息拉至填6成

88萬股民揪心!00929配0.05元史上新低 貼息拉至填6成

擁有88萬受益人的月配型台股ETF始祖、資產規模2431億復華科技優息(00929)今(18)日公告除息,每股配發0.05元,創下新低,早盤最高來到17.87元,一度填息6成。

2024-12-18 09:45

陽明「小海星」嚴綺瑄拼當三副 女船員月薪上看13萬 

陽明「小海星」嚴綺瑄拼當三副 女船員月薪上看13萬 

航港局昨(17)日舉行「海員新星2.0成果發布會」,也請「海員新星1.0」計畫獲選的學生分享經驗與心得,其中在民國111年成為陽明海運首批小海星的嚴綺瑄,現在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4年級學生,她透露會選擇陽明是陽明女性船員多,對於女性船員的管理及與異性共事的問題處理經驗豐富,未來登船擔任水手,預計一年後可申請船副適任證書,擔任三副職位,月薪上看13萬。

2024-12-18 09:13

快訊/台積電持平至1075 台股開盤下跌3點

快訊/台積電持平至1075 台股開盤下跌3點

美股4大指數全面下跌,台股今(18日)以23014.43點開出,指數下跌3.58點,跌幅0.02%。

2024-12-18 09:02

PWC 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 7成認為企業應投資在AI及人才

PWC 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 7成認為企業應投資在AI及人才

PwC發布《2024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Global Investor Survey 2024),調查發現,企業正面臨如何將人工智慧的投資轉化為實質營收與獲利的壓力。超過七成的投資人表示,企業應該大規模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且應同時增加在AI及人才方面的投資。超過六成的投資人預計,其投資的企業在未來一年可因生成式AI而提升營收與獲利能力。

2024-12-18 02:11

翻車了!ETF「00637L」驚爆3229萬違約交割

翻車了!ETF「00637L」驚爆3229萬違約交割

ETF市場又再爆出鉅額違約交割案!臺灣證券交易所17日發布公告,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證券商申報投資人違約金額達3229萬6700元。據了解,申報券商為國票證券南港分公司。

2024-12-18 00:07

高息ETF好日子沒了!00929失色 市值型0050、00662更貼大盤

高息ETF好日子沒了!00929失色 市值型0050、00662更貼大盤

相信許多投資人都會納悶,上半年每個投資人手中的寶貝「高股息ETF」,如今怎麼各個走勢疲軟,甚至還有明星ETF股息下降的現象,近期許多媒體紛紛開始討論2025年到底該買大盤ETF還是趁便宜持續存股高股息?今天股編就帶大家速速了解兩者的差異。

2024-12-18 00:03

審計部查就安基金「5000萬不符用途」 勞動部:絕不迴避

審計部查就安基金「5000萬不符用途」 勞動部:絕不迴避

勞動部近日爆出濫用就安基金,「小金庫」包含花百萬裝潢休息室、舉辦前部長許銘春個人演唱會等爭議,審計部審計長陳瑞敏今證實發現用途不符金額達5000多萬,一定會如額收回,採購異常會移送檢調,未盡職責會送至監察院;對此,勞動部晚間也做出回應。

2024-12-17 20:21

日立永大無正當理由解任獨董案 陳世洋告贏跨國公司勝訴定讞

日立永大無正當理由解任獨董案 陳世洋告贏跨國公司勝訴定讞

國內電梯大廠永大電梯四年前爆發經營權大戰,在日立以每股72元高價買入外資股份而取得關鍵過半股權後,為了低價公開收購剰餘股權,執意解任另一派獨董陳世洋引發爭議衍生訴訟,最新判決結果出爐顯示,陳世洋二連勝,法院判日立永大應給付陳世洋原定剰餘任期之薪酬,共計新臺幣近200萬元。

2024-12-17 18:5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