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經濟學家Viktor Mayer-Schonberger表示,大數據產業的未來就是一場新的革命。(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張煌仁/台北報導
不論是每個人口袋裡的手機、背著到處走的電腦、又或是辦公室所使用的伺服器系統,都是資訊社會明顯而豐碩的果實。但相較之下,「資訊」本身就不那麼引人注意。自從電腦在半世紀前進入主流社會以來,累積的資料已經到了一定程度,開始帶來全新而特殊的改變。現在,世界上不僅是資訊量前所未見,資訊成長的速度更是一日千里。規模的改變已經開始導致狀態的改變;換句話說,就是從量變引發了質變。
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大數據(Big Data)》 一書作者維多.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指出,網路做的事情仍只是加值的配角,只是讓經濟與貿易活動加分而已。例如東西放在網上賣,變成電子商務,和傳統零售還是差不多的。可是,大數據會更徹底改變零售以及許多事情,我認為在五年、十年內,這世上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可以逃得掉大數據帶來的革命與改變。像是客製化的商品,就是大數據可以顛覆很多行業的改革方向。
維多.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1966年生於奧地利,現為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並擔任過微軟、世界經濟論壇等大公司和組織的顧問。然而,他並不只是關在學術殿堂做研究,而是一個典型的網路年輕創業家。早在 1984 年,麥爾荀伯格剛滿18歲時,就和友人一起發現了全球第一個電腦病毒並發表研究報告,很快獲得全球電腦專業研究社群的熱烈迴響。1986 年,還在念薩爾茲堡大學的他,才剛滿20歲,就決定創立軟體公司伊卡魯斯(德文原名 Ikarus),開發出一套防毒軟體 Virus Utilities,馬上成了奧地利當地最暢銷的軟體。
麥爾荀伯格表示,許多公司到現在還以為,蒐集資料,只是幫他們改善產品,改善行銷宣傳。這是錯誤的想法,他們得把腦袋整個轉過來,因為資料本身就是產品了,不是輔助工具而已。如果現代人真的希望從大數據領域裡找到新的創業機會,新的商機,首先要學會確立這個思惟:資料,就是產品。其實,想用大數據增加競爭力,並不需要到處請IT專家。很多資料,也早在企業內部存在,只是你們不知道怎麼找而已。
就像有一家荷蘭手機公司,發現手機因為全球低價競爭,愈來愈難賺錢,可是這家公司在荷蘭建置了很多傳送手機訊號的基地台。他們發現,基地台的訊號傳輸會因基地台周遭環境的氣候而改變,像是下雨、豔陽高照等變化,成千上萬個基地台全都變成氣象台了。現在,這家公司開始靠賣氣象預測資訊賺錢,而且沒有多投資一塊錢,因為這些基地台是他們本來就有的。這完全改變他們的獲利模式,以前是賣手機硬體,現在賣氣象資訊,和以前所在的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
因此,大數據帶來的新工作機會,首包括所謂的資料科學家,或稱量化分析師,這類工作的專業包含統計學、電腦科學與數學,也需要學習市面上的一些資料分析軟體。但是大數據這一行並非全得靠數學天才,因為還要有想像力。最重要的是幫大家找到沒人找到的線索或商機,最需要的是能夠從別人看不到的神奇角度來看數據,要去找找工作中有沒有其他有用的數據,可以拿來賣錢。當然,這中間會牽涉到的是主管要不要換團隊,整個獲利模式都大改,就是一場革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