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Momi;攝影/王耀賢】
捷運文湖線自港墘站至文德站以南一帶,早期散落著分屬於陸軍、海軍、憲兵、國防部等眷村,八○年代改建後,湖光新城算是此區占地最大的社區,不僅發展出完善的生活機能,也保留當年眷村生活的人情味,在現今繁忙的都會圈中實屬難得。
氣候舒爽的秋日午後,從車水馬龍的文德路彎進六十六巷內,場景瞬間轉換成洋溢濃厚日常感的風情畫。菜販占據街角與路旁,小吃攤也傳出陣陣引人垂涎的氣味,熱絡嘈雜的聲響中包含了採買、殺價,當然也有親切的招呼語,這就是湖光新城每日上演的生活一隅。
眷村改建 傳承舊時情感
再轉入社區內的靜巷,整齊劃一的街區在眼前展開,兩旁大樹枝葉繁茂,陪伴社區一起成長三十餘載。跟著老住戶李媽媽的腳步,我們悠閒地在巷弄中漫走閒聊。
李媽媽說:「我嫁過來的時候,這邊還是眷村,我們家在陸軍的精忠新村,當時附近還有影劇五村、憲光新村、國防一二村等單位,因為家中人口比較多,改建之後就分配到四十三坪的三房,眷村時期的鄰居也一樣住在附近,當然現在的環境是比從前舒適,但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熟悉感卻沒有因此而改變。」
也許是好天氣的緣故,一路上看到許多資深住戶不是閒坐門口,就是三五成群在樹下休憩聊天,很有古早年代的閒散氣息,李媽媽也是逢人寒暄招呼,雖然社區占地頗大,卻絲毫不影響鄰里間的情感交流。
李媽媽說:「我們家位在湖光新城的乙區,整個社區就占了瑞光里的八成,除了社區委員會舉辦的活動,里長幾乎是專門為我們服務,像前陣子的中秋節活動,還有不定期的講座或旅遊,我們只要報名就可以參加,真的很不錯!」
機能完善 描繪幸福生活
在李媽媽分享的同時,我們剛好來到活動中心,碰巧遇見桌球社的社員正在練習,雖然建築本身看得出歲月痕跡,但簡樸空間依舊提供住戶各種學習的機會,豐富的課程從兒童美術到長者健康講座,也包括動態的舞蹈、球類,以及靜態的語言學習與歌唱。
湖光新城近兩千的戶數中,目前一半仍是眷村人口,另一半則為新移居的住戶,除了工作的關係外,也有人遷居來此過退休生活,住在甲區的范伯伯和范媽媽就是如此。
「以前我們住在士林夜市附近,雖然生活機能也是不錯,但同一棟公寓裡就有三戶在做夜市生意,樓梯間總是弄得油膩膩,老鄰居又不好說什麼,因此一直有搬家的想法。後來因為女兒嫁到附近,才開始看內湖的房子,發現社區周邊生活機能很便利,黃昏市場就在隔壁巷而已,我們終於在這裡找到合意的房子。」看著一塵不染的住家,范媽媽笑說,只要有一點不乾淨,她就會渾身不舒服,因此自從三年前搬到這裡,房子也重新整修後,讓她住起來格外開心。
范伯伯微笑補充:「我們就是鎖定要一樓有院子的房子,年紀大了樓梯爬不動,加上我有許多盆栽,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擺放。」經這麼一說才發現,湖光新城除了巷弄夠寬,一樓的房子退縮也加強了隱蔽性,范伯伯院子裡蒐集的三、四十盆植栽,在多年照顧下各自擁有獨特的姿態,每一株也都能說上一段故事,彷彿是陪伴多年的老朋友。
「我們房間就在這個窗戶旁,沒事看看窗外綠意心情就很好。」每到澆花修剪的時候,范媽媽就在一旁提供意見,同時也能和鄰居閒話家常。一個小院子,不僅讓興趣得以保留,也輕鬆串起夫妻和鄰里的幸福時光。
環境優質 搶進熱門學區
湖光新城不僅適合過生活,對於家長關心的教育也能提供滿意的選項,多所公私立國小、國中和高中齊聚在這區,讓生活圈充滿了人文氣息。李媽媽說:「文德這邊有『內湖文教區』的稱號,算是內湖最有文化感的地方,我們家的小孩都是念附近學校長大,環境單純、離家又近,比較不會擔心,有不少新鄰居就是因為考量小孩未來就讀的學區才搬來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好房網HouseFun》雜誌2015年11月號http://bit.ly/1UqT1JS】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