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mart智富雜誌 鄭 杰
2015年11月30日這天,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這消息幾乎成為所有國際財經媒體主要的頭條新聞。一時之間,數以百則的消息席捲各新聞平台。為何人民幣納入SDR這麼重要?
▲(圖/翁挺耀攝)
原因就在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這個決定,不僅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里程碑,同時也是加速中國金融、經濟改革開放重要的催化劑,更將從根本翻轉亞洲債市,甚至是全球債市版圖!
貝萊德亞洲信用投資團隊主管賽思(Neeraj Seth)在2015年12月接受《Smart智富》月刊訪問時就預言,人民幣納入SDR將促進中國市場的開放,可以說是放眼未來10年,對全球固定收益市場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將大幅改變全球債市結構,影響全球資金流向,「中國債市將成為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投資人,難以忽視的市場。」
IMF在11月底達成共識將人民幣納入SDR,權重占比為10.92%,成為第3 大儲備貨幣(詳見圖1),正式與美元、歐元、日圓、英鎊等國際貨幣平起平坐。權重調整將從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而伴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預料國際市場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會逐步攀升。
事實上,人民幣納入SDR對各國央行外匯儲備調整並不具強制力,但是,法人卻普遍認為人民幣資產需求將因此增加,因為人民幣納入SDR,代表國際對於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以及人民幣國際流通的認可。這種「國際認證」將會增加各國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增加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一開始市場或許會先觀望,可是長期而言,勢必會有更多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也會有更多資金願意進入中國。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據IMF調查,目前全球有38個國家在外匯儲備中持有人民幣資產,占總儲備量僅1%,而這1%若是在未來5年能增加到5%,使人民幣資產與日圓、英鎊在全球儲備位置相當,在這個過程中就至少創造約4,5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4兆8,500億元)的資產需求。目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是全球第3大,僅次於美國、日本。高盛更推估,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到2025年時可望由現行6兆3,000億美元擴大至21兆6,000億美元。
而在這波資產流入的過程中,又是哪一類商品將最先受惠?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汪濤與塞思等專家,皆一致認為,中國政府公債與由中國五大銀行或中海油、中石油所發行的類政府債券,將會是新一波資金流進中國債市的受惠對象。
2015年操作績效在亞債基金中排名第1的鍾美君觀察,中國債市現在流動性還不是很大,預估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人民銀行(人行)、五大銀行會陸續增加人民幣計價債券的發行量,增加債市供給,「先丟出籌碼試試市場水溫。」
而對投資人來說,這些政府公債、類政府債券的債信夠高,較不用擔心違約的問題,亦是相對安全的選擇。鍾美君預估,2016年,中國投資等級債券收益率水準約在4%。不過,市場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會有多大,更重要仍是取決於中國政府後續的改革進展。
鍾美君指出,中國現在仍以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配額管控外資投資,中國債市流動性仍存有障礙,外資無法隨意進出,「人民幣債券市場要完全邁向自由化,現在僅是第一步而已,中國官方後續的改革進展才是關鍵。」
鍾美君認為,2016年市場將處於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將會以觀望為主,但是長期需求勢必增加,因此投資中債將是短空長多、先蹲後跳的格局。汪濤也強調,國際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不會忽然拉高,而是漸進的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自學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