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怡杼/特稿
7月失業率升至4.31%,遠高於韓國的3.1%,且薪資漲幅也跟不上猶如坐上噴射機般的物價飛漲速度,原始貧富差距來到史上次高,就連GDP也宣告保二失敗,僅剩下1.66%,一連串令人怵目驚心的數據,著實反映著當下生活的艱困,對於這些警訊,政府救經濟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要務,要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帶領台灣經歷這波低潮後,走出下一個經濟奇蹟,也是政府責無旁貸的重任。
雖然就經建會認為,台灣目前坐六望七的痛苦指數,為四小龍之末,情況並沒有想象中嚴重,不過,相較韓國今年GDP預估仍有3%的水平,台灣竟然僅有1.66%,幾乎為韓國的一半,其次,就業市場方面,韓國最新失業率為3.1%,而台灣則為4.31%,再者就國民所得來看,雖然台灣去年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不過,韓國硬是台灣多出了3千美元,都凸顯了台灣沒有跟韓國一較高下的條件。
而儘管歐債問題衝擊全球經濟表現,台灣當然無法倖免於難,不過,若將經濟表現不振全然歸咎於歐債,卻無法適時提出救經濟的措施,不免讓民眾對政府施政能力大感失望,而國家面對全球景氣疲弱,應該就如國際企業善戰卻不言戰,平日厚植實力,以儲備面對產業逆風時不怯戰的勇氣。
就如上世紀70年代,面對全球化的石油危機問題,政府大刀闊斧進行一系列的經濟建設措施,為台灣日後的石化及重工業發展扎下穩固的根基,配合當時正值越戰,美國大手筆向台灣訂購物資,一舉造就傲人的台灣經濟奇蹟。
又如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採取閃電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城掠地,打得以英、法為首的同盟國毫無招架之力,使歐洲大陸悉數成為其領土,面對如此的劣勢,英國首相邱吉爾選擇大規模的戰略性撤退,將聯軍自敦克爾克撤出,不僅使英國轉危為安且儲備了日後反攻歐陸的戰力。
雖然對於國內當下經濟情勢欠佳,大家都有話說,到底歐債是政府的非戰之罪,還是因為避戰已久、養成怯戰慣性,進而將所有過錯歸咎歐債問題衝擊、全球大環境欠佳的非戰之罪,相信大家心裡都有答案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