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攻新創公司走向資本市場的「臺灣創新板」,於2021年7月開板至2022年12月底,上路1年半以來,雖有10家申請,卻僅1家完成,2家核准待掛牌,離10家的目標很遙遠。為持續打造更有利新創企業掛牌籌資的環境,金管會自去年8月開始,陸續放寬「臺灣創新板」多項門檻,包括:承銷商輔導期間、申請時之掛牌條件、掛牌後之轉板年限、縮短承銷商保薦期間、放寬合格投資人資格,與引進證券商造市制度等6大項目。
2023-01-29 16:05
近年來全球新創產業蓬勃發展,不少公司成功,成為獨角獸,但也有許多公司失敗。專家認為,新創初期最傷腦筋的事情莫過於人與資金,建議採取透明決策機制、建立具願景的新創文化及獲利的商業模式,才有機會創業成功。
2021-01-15 22:52
長期以來,美國矽谷堪稱是全球新創產業的巨人,新創公司比比皆是,也捧紅了不少新創獨角獸,例如WeWork、Uber等公司,如今矽谷逐漸走下神壇,新創公司開始走向全球化,其中以亞洲地區最令人注目。若想要像韓劇《Start-Up》南柱赫創業成功,可以善用國內哪些創業孵化器或加速器?目前台灣創新發展環境,存在哪些挑戰?政府該如何為新創開路,協助台灣新創產業走出去?《雲端最前線》15日邀請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局長余宛如、羅賓斯科技執行長林奕帆,以及時事評論員王時齊與主持人楊文嘉深度探討。
2021-01-15 11:20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當起賣果郎後,1小時內賣光600箱芭樂,霸氣表示要把盈餘15萬全數退還給燕巢農民,不過有立委認為此番作法,難以讓台灣農業進步,「一方產業梟雄,配合地方首長弱智演出,也未免失了格局」,不過郭台銘今(23)日在臉書上提出5大點回應,讓網友大讚「真正的企業家是有高度有格調」,更是傳統銷售的範本。
2019-03-23 14:59
美中貿易戰僵持不下,促使許多台商增加回流意願,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在立法院表示,大陸知名車廠向他探詢回台相關事項,且把此個案介紹給經濟部長沈榮津。
2018-10-01 16:19
M17 Entertainment昨(13)日驚傳可能在美下市,長期關注新創產業的立委余宛如表示,M17花了1億元成本買到國際級經驗,凸顯台灣金融體系長期與國際脫節,也不利新創產業在國內募資的問題;她並提醒,未來新創公司在股票初次上市(IPO)的規劃上必須更加謹慎。
2018-06-14 12:20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上路至今稅收不如預期,民進黨籍立委余宛如指出,坊間已有適用舊制的民眾以高於市價賣給自己公司,再由公司用市價「賠錢賣」,個人藉此獲取暴利,法人則可認列虧損,在未來10年盈虧互抵。對此,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該作法恐涉及背信,會清查後移送相關單位。
2016-11-14 17:01
有立委質疑,農委會轄下26家財團法人資產總規模達143億,不少單位當初設立目的早已不符社會現況所需,導致長期營運績效不彰。對此,農委會盤點近1個月後,15日傍晚公布結果,26家財團法人2015年總收入為28.39億元,並強調,當下正針對業務性質相同、業務量少或績效未顯著的單位,研擬整併或退場措施。
2016-07-16 14:17
余宛如批評,中興保全旗下子公司立保保全董事長高昌雄等人今年1月參訪社會企業──多扶事業,並以投資名義打聽其商業模式,事隔1個月,竟對多扶主管喊話:「薪水不是問題,double pay都可以。」藉此進行惡意挖角,之後更比照多扶推出陪伴就醫、陪伴復健等業務,根本是大企業霸凌小社企,令人痛心。
2016-07-02 00:46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19日表示,農委會轄下不少財團法人設立迄今時日久遠,當初設立目的早已不符社會現況所需,導致長期營運績效不彰,卻有三分之一的負責人還可坐領6位數高薪;甚至有基金會在13席董事中,8人已連任4次,且12人年逾65歲,直言這類財團法人已淪為酬庸之用的養老院。
2016-06-19 14:56
「余宛如」三個字對政治人物來說很陌生,她開玩笑的說,連質詢時行政院長張善政都不知道她的名字。然而,余宛如說她不是政治小白兔,她畢業就擔任國會助理,且原為綠黨黨員。甚至在創業圈,大家對她的名字應該不陌生,她是「生態綠」的創辦人。
2016-05-02 15:16
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