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遭追稅,2018年第1季起將補繳近4700億給愛爾蘭政府。(圖/達志影像)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科技巨擘蘋果(Apple)曾在2013年爆出避稅風波,利用美國與愛爾蘭稅法漏洞,以取得不用向政府繳納營利所得稅的機會,不過如今蘋果與愛爾蘭達成協議,最快2018年第1季開始補繳稅款130億歐元(約新台幣4691億元)。
愛爾蘭企業的營利所得稅率僅有2%,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均值,因此一向是許多企業的避稅天堂,這回蘋果也不例外,在愛爾蘭成立「蘋果國際營運」(Apple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子公司,從2009年至2012年間共擁有300億美元淨利,但卻不用像愛爾蘭及美國政府繳稅,最大關鍵在於美國稅法只針對在境內設立的公司,而愛爾蘭稅法僅限於境內經營公司,利用上述方式鑽法律漏洞。
▲蘋果繼愛爾蘭避稅風波後,又被「天堂文件」披露,把大部分未稅境外現金轉至英屬澤西島。(圖/路透社)
歐盟執委會在2016年8月時裁定,蘋果過去那段時間在愛爾蘭享有稅率接近於零的優惠結果,對其他歐盟國家造成不公平的情況,因此非法逃稅130億歐元,須補交稅金給愛爾蘭政府,不過判決出爐後,愛爾蘭政府和蘋果紛紛提起上訴,目前暫時仍以歐盟規定處理相關稅款的方式為主。
隨著蘋果和愛爾蘭政府都不服歐盟執委會決定,雙雙提起上訴,原本預計今(2017)年第1季愛爾蘭就要向蘋果追討稅金,不過愛爾蘭遲遲拖到現在,仍還沒有託管這筆特殊帳戶,因此歐盟執委會在10月將愛爾蘭政府告上歐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愛爾蘭財長多諾霍(Paschal Donohoe)日前表示,與蘋果達成補稅協議,明年首季就會把補交稅款匯入一個託管帳戶,目前正在尋找地方三託管人員經營該基金帳戶,此外在所有訴訟結束前,該款項皆不會被動用;蘋果也發聲明,公司有專門團隊會迅速執行歐盟執委會的命令,「我們也有信心歐盟普通法院檢視完所有證據,就會推翻歐盟執委會的裁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