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元強勁升值引發人民幣大暴跌,從4月以來已重貶近10%。(圖/CFP)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不到3%就讓投資人驚慌失措,而近日美元強勁升值引發人民幣大暴跌,從4月以來已重貶近10%,卻未引起投資人恐慌。分析師指出,投資人已習慣人民幣的劇烈波動、資金並未撤出中國,且全球經濟穩健這3大因素。
華爾街日報資深市場專欄作家James Mackintosh表示,首先,在2015年和2016年初,人民幣走貶被視為是中國政府用來提振經濟的決定,這個舉動會導致全球陷入通貨緊縮,進而衝擊原物料報價,國際油價更是幾乎腰斬。然而今年卻不一樣。
中國在2015年8月擴大人民幣的交易區間,接著在同年12月讓人民幣與一籃子貿易夥伴掛勾,而非僅釘住美元,自當時起,投資人便開始習慣人民幣的交易區間擴大且與多國貨幣掛鉤的事實。今年人民幣下跌被視為是對中國經濟趨緩、貨幣寬鬆和中美貿易戰的自然反應。換句話說,2015年投資人擔心貶勢會繼續跨大,而今年他們面對人民幣貶值,則認為情況會受到控制。
其次,2015年時中國的投資人與企業都深信著人民幣會持續走強,並到處借美元以購買人民幣。對此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表示,貶值的衝擊使得這些企業對人民幣的信仰看起來錯很大,經他們統計,當時企業至少解除出過1000億美元的套利交易,還有不少投資人急著在人民幣進一步下跌前把錢匯出中國,資本逃竄使得中國外匯存底萎縮達1兆美元。
相較之下,今年投資人對人民幣的押注就少了許多,一來是對當年的貶值心有餘悸,二來則是因官方資本管控變得更加嚴格。今年中國外匯存底跌幅不到1%,顯示中國市場並未出現資本竄逃的現象。
最後,美國、歐洲經濟持續穩健成長,足以承受人民幣貶值的衝擊。
這些理由都解釋了為什麼人民幣貶值沒有釀成像當年一樣的股災,不過今年的情控與2015年還是有許多共通點,例如原物料報價重挫、衝擊新興市場,中國的社會融資總量(total social financing)、生產者物價指數再度萎縮等。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