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馬可波羅磁磚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看這名字也許會覺得它是來自歐洲的高級磁磚,但其實,它是一個大陸瓷磚品牌,是號稱「瓷磚大王」的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的傑作。
黃建平是建陶行業的風雲人物,締造了暢銷全球的品牌——馬可波羅瓷磚;他放棄鐵飯碗下海經商,只為圓一個「當廠長」的夢想;他讓一個瀕臨破產的陶瓷企業起死回生、發展壯大,成長為大陸規模最大的建築陶瓷製造商和銷售商之一;他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興建的陶業第一個國字號博物館——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實現了建築陶瓷藝術化、藝術陶瓷大眾化的目標,更是第一個將陶瓷廠開到美國本土去的大陸瓷磚企業。
投入製陶專業 只盼圓「廠長夢」
綜合陸媒報導,黃建平出生於廣東普寧,1980年代初,黃建平考入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因著對陶瓷行業的熱愛,黃建平在大二時毅然轉到無機材料系陶瓷專業學習,並從此結下與陶瓷的不解之緣。而這份專注,源於深藏內心的夢想,「我當時就想到要自己管理一個企業,就是要做廠長,這個目標是很明確的。」所以在專業學習上一直專注投入,只為離目標更近一些,大學四年的青春歲月,黃建平沒有其他消遣,只專注在專業學習。
畢業之際,班上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本子,大家在上面互貼照片,互贈祝福,以作紀念。在黃建平的本子上,超過九成的同學贈言都是祝福他將來「做廠長」。而當年的同班同學中,畢業後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直接關係的僅剩2人,黃建平就是其中之一。
黃建平的第一份工作在陶都佛山,他去了當時陶瓷工業的搖籃——佛陶集團。在工作實踐的過程中,黃建平發現鄉鎮私營企業比國企更靈活,也更有競爭力、盈利能力更強。於是,當他發現東莞有機會後,大膽地選擇了辭職創業。
創業初負債200% 三個月發不出工資
1988年,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的前身——東莞市建築裝飾材料廠成立,黃建平出任副廠長,主抓生產技術。然而到了1995年,企業就遇到了瀕臨倒閉的危機,公司負債達到8000萬元人民幣,而總資產卻只有4000萬元,已嚴重資不抵債。
在這關鍵時刻,黃建平負起了廠長的重擔,面對高達200%的資產負債,企業沒有任何信譽可言,銀行不信任、供應商不信任,黃建平最困難的時候,還曾三個月發不出工資。黃建平到現在還特別感謝當時的廠裡工人,「不發工資我們就發飯卡,就免費到食堂,管飯票,先管吃飽,確實有那麼一幫非常好的共同打拚的員工、兄弟,與企業共同度過了這樣的一個艱難期。」
後來,黃建平力挽狂瀾,在他的帶領下,當年負債8000萬、僅有300員工的小廠發展成今天擁有3000多員工、18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2500萬平方公尺,年銷值十幾個億,出口近一億美元的大規模的企業。
勇於挑戰 賺得第一桶金
當時在深圳,有一棟建築需要規格十乘十公分的外牆磚,但大陸還沒有企業生產,建商就準備從台灣引進,成本預算比較高。知道這個信息、看到產品以後,黃建平就拍胸口:「這個東西我能做。」但當時唯美都還沒有開始研發。
黃建平把產品拿回去,其實內心承擔了很大的壓力,緊張得冒了一身冷汗。但既然話已出口,只能把吹過的牛逼成現實。他每天加班,從產品設計、模具開發到把樣品拿出來,只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出來的成果對方也很滿意。交付產品以後,雙方建立了信任,二十幾年來那家公司都是黃建平非常好的客戶。
這是黃建平賺到的第一桶金,這件事讓他與團隊在創業路上增強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
▲ 融合東方文化的馬可波羅磁磚。(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文化加值產品 馬可波羅躍上國際
唯美集團能扭虧為盈全靠黃健平的經商智慧。在黃建平接手唯美后,在市場策略和品牌運作方面都進行了革新。產品策略的改變,使得唯美的發展更適合市場經濟運作;而「馬可波羅」品牌的創立,則使得唯美集團品牌運營獲得了極大成功。
此前,唯美的經營路線是高產量低檔次。黃健平意識到這種模式根本無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於是提出「小市場、大份額」的思路,將唯美的目標定在「以知名品牌進軍中高檔市場」。馬可波羅瓷磚率先在陶瓷行業推出了完全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中國印象」系列產品,開啟了建築陶瓷原創的元年。
黃建平說,「產品創新是進行品牌化的基礎。」仿古磚就是當時產品創新的一個突破口,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有內涵、有演繹的空間。「馬可波羅」這個名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想出來的。
「馬可波羅出身於代表陶瓷最高水平的義大利,而且成為中西文化的交流使者,具有很深層面的意義。」黃建平後來總結,馬可波羅本來就是一個出名的品牌,他是用這種天然的品牌知名度,為唯美節省了數百萬元的廣告費用。
而唯美使用「馬可波羅」名稱之後,一直沿著傳承中西方文化的路徑作為產品運營。與當前市面上很多企業一味強調產品質量特性的營銷模式不同,黃建平更在意的是「文化營銷」。因為產品質量只是基礎,文化因子才是別人無法模仿的企業特質。
1989年,因公司需要引進日本生產設備,黃建平赴日本考察,在偶然的機會下參觀了日本豐田汽車博物館,自此便在心中埋下了打造行業博物館的種子。2002年,恰逢著名書法藝術家陳復澄來莞進行壁畫創作,「以刀作筆,以瓷為紙」的創作模式賦予了唯美陶瓷創新思維,黃建平通過這一契機,將打造建築陶瓷博物館的計劃提上議程。
2006年,黃建平自行投資了300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陶瓷行業內首家國家級「建築陶瓷博物館」,以此為基礎推動傳統瓷磚行業藝術化的進程,就當同行都單一心思地投身建陶市場激烈競爭的時候,黃建平的這舉動讓所有人都覺得意外。
斥資3000萬打造一座博物館,對於當時的唯美陶瓷來說可謂是天文數字,由於短期內看不到實際產出,公司高層中不乏反對聲音。然而,隨著博物館的不断發展和完善,從「唯美陶瓷博物館」升格為「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唯美成功借助博物館搭建起了文化營銷平台,研發推出獨具東方神韻的原創文化陶瓷產品「中國印象」,通過為產品注入文化、藝術的基因,不僅使得其產品附加價值較普通瓷磚提升10至20倍,更被運用裝飾在東莞地鐵二號線、敦煌藝術文化中心等重要城市窗口、地標建築之中,近期才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的東西兩座人工島,內部裝潢也都是使用馬可波羅磁磚。
2014年,馬可波羅瓷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專業方向博士王少華簽約,正式引其入站。希望在企業雄厚的資源支持下,通過加強技術研發,有效地推動公司關鍵核心技術的解決,增強企業科研創新能力,保障技術領先。
簽約工藝美術家、藝術陶瓷引入建築陶瓷、籌建建築陶瓷博物館等等,在很多人看來似乎跟主業都沒有直接關係。但在這背後,黃建平有自己的想法。
「產品要是沒有文化、不能作為文化的載體,文化就很難落地。」黃建平說,回過頭來看,陶瓷博物館、藝術館的建設,讓“馬可波羅”品牌注入了文化的DNA,也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特質,使得唯美集團擁有更大的競爭實力,甚至將生產基地發展到了美國。
德國陶瓷協會主席、ABK陶瓷公司董事長曾到中國尋找合作夥伴,當他來到唯美集團總部,參觀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和「中國印象」文化陶瓷產品的時候,稱讚起中國建築陶瓷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內涵,隨即與公司簽下了幾千萬美金的訂單。他說,一個注重歷史和文化的企業,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2015年,唯美集團在田納西州的Lebanon市投入1.5億美元建造一個50萬平方英呎(約4.6萬平方公尺)的工廠。2016年,美國田納西州州長訪問唯美集團,同樣驚艷於獨具歷史底蘊的文化陶瓷產品,對唯美集團赴美投資建廠表示了歡迎和支持。
2017年4月11日,唯美集團美國田納西州生產基地正式投入運行,唯美成為大陸陶瓷行業首個赴美投資的企業,為集團實現「世界品牌,行業第一」的企業願景打下的基礎,也為集團的國際化邁出堅實一步。黃建平認為,唯美之所以能夠在一個以科研前線、品牌高地著稱的美國發展自己的傳統產業,就是憑藉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品牌文化影響。
唯美陶瓷從一個負債率極高、被判死刑的企業,如今成長為大陸規模最大的建築陶瓷製造商和銷售商之,2017年馬可波羅瓷磚品牌價值315.89億元人民幣,連續六年位居大陸陶瓷行業之首,這份可喜的成績離不開多年的艱苦奮鬥,也同樣離不開黃建平的戰略眼光與文化實踐,他所獲得的一項項殊榮,也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一個瓷磚行業領袖的風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