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電梯股資優生崇友 西進失敗3堂課

圖/商業周刊提供(僅限雜誌使用)

▲崇友總座游本立站在自家電梯中指出,新年度將招募超過百位有證照的專業人才,擴編維修團隊搶換梯商機。(圖/商業周刊/攝影程思迪)

文/林洧楨

10月底,曾打造台北101大樓超高速電梯,淨利連續9年成長的電梯類股資優生——崇友實業,總經理游本立在法說會上宣布,撤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梯市場,回頭深耕台灣,並布局新南向商機。

崇友撤守已經營23年的對岸市場,引發同業關注。「拚好幾個東南亞國家,都湊不出一個中國市場(的營收),沒人敢放棄,」電梯行業龍頭、永大中國總經理許作名,直言崇友的決策風險很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崇友董事長唐伯龍,3年前回鍋接班後就已下達撤出中國指令。儘管營收難與一路拚市占率的對手永大相較,但攤開財報的獲利數字,雙方卻在過去3年內豬羊變色,永大每股盈餘從4.5元跌到2.7元,崇友則是從近2.5元爬上4.4元,今年在機場捷運大單入帳下,有望繳出3.9元的好成績。

第一課:市場大≠能賺錢
紅海市場,客製核心無路用

這家44歲的老電梯廠,為何敢與同業逆向而行?又是如何重新定義主戰場,找到新獲利動能?答案是西進的上海崇友,連賠11年,且合計賠掉近7成股本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失敗學教訓。

同業指出,崇友能躋身台灣前3大電梯廠,核心能力是擁有近百位的設計研發團隊,能針對客戶提出客製化的產品規畫與施工服務。一座要價3百萬元的高速電梯,單價雖比一般電梯貴1倍,卻能靠技術力吸引飯店、商辦等死忠客戶。且一條龍生產的客製化產品規格特殊,同業相對不容易接手維修。它長年維持自家產品八成以上的保養維修率,維修收入占年營收約4成,高於對手永大近3成的占比,是一大獲利來源。

但到了中國,面對大型建案追求低價量產化的電梯,崇友被迫進入紅海市場,客製化能耐英雄無用武之地。擅長的維修服務也因當地電梯維修,往往因物業管理公司更換轉單,自家產品保修率始終不到3成。10多年來仍無法找到獲利方程式,經營團隊才認知到,市場大不等於人人都有錢賺。比起市場規模,更重要的是挑對自己擅長的戰場,因此決定聚焦台灣市場,並讓上海崇友,轉型為從中國出口零組件的貿易商,斷尾止住虧損。

第二課:老市場≠沒商機
推雲端監控,搶全台換梯潮

但眾所皆知,台灣是需求放緩的成熟市場,永大電機、台灣三菱電梯與崇友實業,3大廠家加總市占率更超過7成。市場秩序已定,因此崇友這回鎖定的,是全台累計逾6萬座的舊電梯更新商機。

游本立指出,台灣電梯需求大幅成長的高峰期約是在1990年代初期,現在全台約20萬座電梯當中,估計逾3成是超過20年,有更新需求的舊電梯,且未來每年成長率約10%。崇友今年這類案源就超過4百座,其中9成是自家舊客戶,另一成則是來自他牌換購,帶動新梯銷售。

崇友打破「電梯誰賣、生意就歸誰」定律,跨品牌搶單的秘密武器,是藏在楊梅廠展示廳內的物聯網雲端監控電梯系統。

走進這個展示廳,整個空間如同戰情室,全台3萬4千多座由崇友維修的電梯,全清楚標示在螢幕中的地圖上,透過紅、黃、綠三種燈號,便能一目瞭然哪些電梯是維修中、已通報維修或安全運轉中,新產品埋入上百顆監測器蒐集數據,還有維修預警、鋼索耗損、溫度監控等新功能。

同業指出,這類具線上檢修功能的電梯,早年投入的業者雖眾多,但多數都沒走完最後一哩路,就因台灣法規未開放,無法節省維修人力而放棄。但崇友不同,認定這可提升維修人員工作效率與電梯安全性、舒適度,每年投入上百萬元持續優化,成為市場上,少數有成熟商品推出的電梯廠。

第三課:市場不對勇敢殺出
中國價格年砍一成,太傷本

3年前,被唐伯龍派往中國解決虧損問題的游本立則直言,西進虧損學到最大的教訓是:「經營者面對錯誤,必須具備改變的勇氣!」

他說,3年前,中國電梯市場總需求,來到1年約60萬座,但插旗中國的全球電梯業者卻瘋狂擴廠,導致年產量比市場需求多出2成,造成中國電梯惡性競爭,價格幾乎年年都有約10%降幅。但所有崇友員工都知道,要是從中國撤退,等同代表唐家決策錯誤,更讓數10年的西進投資將化為烏有。在公司內部是沒人敢碰觸的敏感話題,儘管「很怕提了會被老闆打」,但游本立還是站在專業經理人的角度,大膽向董事會提案放棄中國市場。

沒想到,這反而打破僵局,唐伯龍毫不在意面子問題,還提出加強開發飯店與商辦等高端建築客戶,發展高單價的高速梯新產品線等,支持經理人主導的轉型策略,是從西進泥淖中抽身的幕後關鍵決策。

因為西進的豐富失敗教訓,不只讓崇友看清自己能耐,經營體質更是脫胎換骨,也為下一步轉戰新南向,蓄足再出發的新能量。

【更多報導】
↘ 陸客將大量來台?別只想賺機會財!台灣正陷入「收入陷阱」,我們該改掉的錯誤觀念

↘ 南部薪水低,還加班吃到飽!台大畢業10多年資歷的主管,月薪4萬,居然大家搶著要

↘ 安慰喪親的朋友,好難?除了「你要保重」...諮商心理師:說「這一句」就夠了

↘ 靠直播賺錢,卻連Excel也不會!他用「手機直播」賣藝術品,辦公室從10坪小套房變300坪倉庫

↘ 只有晚餐不吃白飯!50歲大嬸靠這樣吃「花椰菜飯」,兩個半月減掉7.1 公斤

關鍵字: 商業周刊崇友電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元大證券新開戶、存ETF抽多重萬元豪禮 全年抽超過百位中獎人

元大證券新開戶、存ETF抽多重萬元豪禮 全年抽超過百位中獎人

美國關稅戰衝擊全球股市,在風險與機會併存的時機,許多投資人把握長線分批佈局,透過ETF定期定額或盤中零股,小額投資打造具備韌性的投資規劃。元大證券為支持投資人長期投資,放大存股績效,即日起重磅推出台股ETF「存股計畫」,投資人除了可以透過投資先生APP設定存股目標、查詢報酬外,達成ETF投資成就最高還可領1,600元台股電子交易手續費抵用金,以及抽星宇商務艙日本雙人來回機票等多項豪禮。

2025-04-28 10:00

台積電漲10元至898 台股上漲逾150點收復2萬

台積電漲10元至898 台股上漲逾150點收復2萬

美股4大指數全面收漲,台股今(28日)以19972.07點開出,指數上漲99.34點,漲幅0.5%,隨後漲勢擴大,上漲逾150點重新收復2萬點整數關卡。

2025-04-28 09:03

美國輸大陸LNG、大豆與玉米都已「歸零」 對船運利弊互見

美國輸大陸LNG、大豆與玉米都已「歸零」 對船運利弊互見

中美貿易戰已經造成近三個月美國輸往中國的液化天然氣(LNG)、黃豆與玉米等多項大宗物資出現「歸零」現象,裕民航運高階分析,我國僅中油有4艘LNG船,但都是自用,不受歸零影響,黃豆與玉米大陸改自巴西、阿根廷進口,反而拉長航程,有利中小型散裝船。

2025-04-28 07:00

大摩挺輝達 批華爾街怕AI泡沫是「可笑的憂慮」

大摩挺輝達 批華爾街怕AI泡沫是「可笑的憂慮」

受到川普關稅影響,華爾街對AI支出前景提出修正,不過重量級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策略分析師 Joseph Moore 最新報告認為「華爾街對AI的憂慮是可笑的」這份報告預期輝達(NVIDIA)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受惠。

2025-04-27 16:31

繳稅注意!3銀行刷卡分期零利率 加掛現金回饋

繳稅注意!3銀行刷卡分期零利率 加掛現金回饋

本周遭遇牌照稅開徵、房屋稅與綜合所得稅申報繳納起跑,不少民眾在「3稅齊發」之下選擇信用卡刷卡分期,《ETtoday新聞雲》彙整多家銀行刷卡繳稅優惠,至截稿前為止僅中信銀、永豐銀、台企銀正式宣布全卡友擁有刷卡繳稅分期零利率的空間,3銀行另針對指定卡種加碼現金回饋,讓民眾繳稅失血之餘可以取得小額回補的空間。

2025-04-27 13:39

川普關稅嚴抓「含中」貨 KPMG示警美國海關緊盯3地雷

川普關稅嚴抓「含中」貨 KPMG示警美國海關緊盯3地雷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美國關稅新風暴:全球供應鏈洗牌下的台商生存戰略研討會」,針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措施提供建議,專家指出,美國海關(CBP)對進口產品查核認定上會更注意首次銷售(First Sale)合法性,企業通關前要注意3大申報環節。

2025-04-27 12:57

加油注意!汽油明不調整 柴油漲0.2元

加油注意!汽油明不調整 柴油漲0.2元

台灣中油宣布,自明(28)日凌晨零時起汽油價格不調整、柴油價格調漲0.2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3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29.8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1.8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1元。

2025-04-27 12:05

國稅局認證 綜所稅申報「18款地雷」最易踩到

國稅局認證 綜所稅申報「18款地雷」最易踩到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即將於下周四(5月1日)正式開始,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整理出18種常見申報錯誤態樣,提醒700萬綜所稅申報戶報稅時多加注意,避免因一時疏忽遭補稅處罰。

2025-04-27 10:58

8檔中小型銀行配息放榜 遠東銀、上海銀現金殖利率近4%暫領先

8檔中小型銀行配息放榜 遠東銀、上海銀現金殖利率近4%暫領先

8家中小型銀行公布董事會通過2024年盈餘分配細節,其中以遠東銀(2845)、上海銀(5876)潛在現金殖利率逼近4%暫時領先群雄。

2025-04-27 10:26

美關稅貿易戰「不擔心」 世茂農業:已走出差異化市場

美關稅貿易戰「不擔心」 世茂農業:已走出差異化市場

面對全球市場動盪與美國貿易戰升溫,許多台灣農業出口業者也憂心忡忡,但世茂農業卻顯得異常從容。世茂農業董事長特助李佳家表示:「我們並不擔心,因為世茂早就走出差異化市場,不是靠單一產品或單一市場存活。」這份自信,來自於世茂農業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的深耕與轉型布局。

2025-04-27 06:1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