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楊卓翰
「如果」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家公司,它的財報會長得怎樣?每四年都要參加選舉選出董事長(總統)的你,看過這家公司的財報嗎?為什麼這家公司的財報如此神祕,從未見世?如果你看過,就絕不會想投資!
「政府舉債、赤字,與我何干?」勞保基金破產新聞鬧大前,很多人會這麼想。但現在無數人開始追問,勞保公保為什麼破產?用稅收來填補不行嗎?結果發現,政府財政早已陷入困局,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事實上,台灣已經背負龐大的潛藏債務,稅、費、捐、債等四大財源更是追不上逐年高漲的政府支出。然而除了少數學者,少見有人對台灣整體財政問題發出質疑。因為一般人看到政府數十種的預算、報表,老早頭昏眼花,誰有工夫跟你算?
如果把中華民國政府想像成一家公司──「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就是總統,財務長是財政部長,三十四萬名公務員就是員工。而你,就是二千三百萬名股東之一,每年我們的國民收入有一八%要「強迫投資」這家公司。但你,看過這家公司的財報嗎?
財政不及格
檢視財報 潛藏負債無所遁形
當這家公司十三年來連年虧損(赤字),總共賠掉三兆八千萬元新台幣,負債占總資產比急速竄升到五九%(十年前為二○%),還能相信財務長說這家公司的財務「非常健全」嗎?我們還能相信董事長保證給股東的「現金股利」(退休金)能如期發放嗎?
再設想一下,二年後台灣的勞動人口開始減少,這家公司要求入股(繳稅)的金額會增加多少?如果連財報都沒看過,又有什麼辦法每四年一度選出新董事長?
事實上,「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根本沒有一般人看得懂的財報。政大財政系教授黃明聖就指出:「政府長、短期債務、非營業特種基金(如勞保等)的債務都揭露在不同的年報、網站,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逐項比對。」國內許多學者早就呼籲政府應該和國際接軌,編列資產負債表,來衡量政府的資產管理。
為什麼勞保要等到快破產才爆出來?就是因為這些潛藏性負債從來沒有被注意過。這家公司如此躲躲藏藏,因為如果按照應計會計原則,「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報,其實破洞百出!四大「財政幻象」,正在蒙蔽、惡化這家公司股東── 也就是你我的荷包!
幻象一:高資產
若算變現資產 公司淨值為零
《今周刊》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政府財政統計手冊》原則以及多數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會員國採用的「應計基礎」,試算「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這張資產負債表,破除了政府「把現金流量當成資產」的盲點,發現政府其實根本沒有償債的能力!
乍看之下,台灣政府有三十三兆元新台幣的雄厚資產,「但是這個資產和一般企業不一樣。」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分析,其實政府資產大部分都是二百多萬頃的國有土地,分為像停車場可出售的「非公用土地」,以及像國家公園保護區、河川、綠地等不可出售的「公用土地」。而可以出售變現的部分,只占國有土地的十分之一,以市值推估總值約為十九兆元,但負債卻超過二十二兆元!
其實,國有財產局一直持續地「變賣祖產」好充裕國庫收入。但是根據國有財產局統計,過去十年政府處置國有土地的收入,加起來也只有四一七一億元,連彌平去年的赤字都不足。
「你有資產又怎樣?又不能把台灣整個拍賣掉!」前財政部長、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說。加上馬政府上任後,變賣土地的政策趨向保守,國有財產局的業績都只有目標值的六、七成,更讓這些龐大資產的變現能力,被打上問號。殷乃平進一步指出:「更不用說,拋售國有土地及政府持股,會對房地產市場及資本市場造成多少衝擊。變賣土地本來就不是常態。」
幻象二:低負債
規避債務上限 營造財政幻象
「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負債到底多少?只見各界各說各話,沒有人有定論。雖然財政部一再強調,依照IMF定義,公共債務不用提列公營事業負債、社會保險給付義務,也就是俗稱的「潛藏性負債」。「這是台灣財政的大漏洞,一定要現在處理!」顏慶章一再強調…【全文請見今周刊834期 】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