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劉姵呈/台北報導
自去年底以來,金融市場受到內有經濟結構轉變、需求漸趨飽和,外有美中貿易戰的夾擊下,在銀行、壽險、證券三大金融行業中,唯獨證券業面臨了相當大的困境,而擁有相當豐富證券期貨經驗的賀鳴珩剛好接任券商公會理事長,他甚至用「艱困的時局」來形容現在的狀況,他說:「蔡英文總統的政策目標要讓台灣變成亞洲理財中心,而我認為這個時機點,法規應該要更開放且證券商應該要集合周邊單位,積極爭取更好的投資環境。」
台股去年日均量超越1,600億元,帶動四大交易所(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結算所)獲利成長都約有二成,反觀全體證券商去年稅前盈餘332.97億元,較前一年衰退近25%;賀鳴珩說,過去因為證所稅的產動,讓許多台商對外發展往中國大陸設點,券商的獲利比起銀行跟壽險業,就顯得落後;而現在這個時機點,因為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即使台灣投資環境比較沒那麼好,但公會也積極在爭取更多的機會跟業務的開拓。
首先,亞洲理財中心首要就是推動「台商回流政策」,許多東南亞國家也在等待這個機會,賀鳴珩認為,稅務方面70%可以用在經濟層面上的措施,像是幫助企業回來台灣租地蓋廠房生產等。他也提到,券商公會目前要積極做的就是創投跟私募這一塊,因為最了解產業的其實是證券公司,如果讓證券業直接經營私募基金的募集跟管理,再配合私募創投跟台商回流,不但可以解決產業問題,因金融業有高度監督管理,對於投資人的保護其實更加分。
賀鳴珩說他也在思考,這次針對海外資金回流的立法,對證券業來說有什麼機會?他認為,把資金引回台灣,不見得會產生100%投資,但因為私募跟創投也跟承銷有關,如何利用此次機會讓券商更「接地氣」,跟新興產業接軌,以及與周邊單位一起合作,對公會來說目前其中一個很大的目標。
▼賀鳴珩認為,美中貿易戰對台灣是種轉機,公會也積極在爭取法規上的開放,幫助券商突破目前的困境。(圖/記者湯興漢攝)
再者,賀鳴珩提到,台灣賣了那麼多海外金融產品,但自製理財產品卻很少,而且有管理經驗的人才都跑到海外去,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若證券、期貨、投信投顧三個公會加上四大交易所,一共七大單位,組合起來就有700億元的準備盈餘,其實是很夠我們去解決創新與發展的問題的。」
而從海外證券市場統計資料來看,現在有40%的交易都是短線交易,另外40%至45%為被動式交易,過去像老一輩的人買股票的僅存不到15%,變化非常的大,證券業勢必要轉型。
這不僅是設備上的更新,賀鳴珩認為,證券業目前的從業人員也要進步。因此券商公會也跟台灣CFP合作,針對近3.5萬名證券從業人員,提供更多課程與專業證照考試,針對不同年資的人員作合適的課程規劃,另外證券業也要網羅更多人才,協助宣導金融相關知識,包括高中職投資理財教育宣導活動、大專院校課程,畢業後的人才不會外流。
賀鳴珩認為,國外理財商品經過包裝,就可大肆在台灣吸收資金,但是台灣卻不准券商開這些產品,最大的問題出在法規上有很多限制,他認為,美中貿易戰反而是種「轉機」,公會要突破證券業人才只能「銷售」國外的理財產品的限制,讓台灣能自製這些金融商品,才會有更多各方人才回到台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