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mart智富雜誌 陳佩儀
年輕人也會罹患失智症嗎?當然會!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屬疾病,也有年輕型失智症(又稱「早發型失智症」,泛指在65歲前發病的失智症)。不過許多人對於失智症的認知,觀念似乎仍停留在只會發生在高齡者,對失智症的成因,也有「是老化跟遺傳造成的」迷思,但事實上,憂鬱症、工作壓力大、生活型態不正常⋯⋯等,也可能造成失智症。
為調查國人對罹患失智症的認知、看法與實際作為,富邦人壽、商周集團與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合作,針對30~65歲民眾進行「失智症病識感與準備度全台大調查」,發現多數人都擔心自己會失智,但對失智症(含年輕型失智症)卻缺乏正確認知及觀念,且未開始做準備。
根據調查顯示,有逾8成5的民眾擔心自己罹患失智症,再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無論哪個年齡層、是否關心長照議題者,都對「罹患失智症」的擔憂程度高;而民眾擔憂度高的主因,是害怕自己一旦失智,會拖垮自己或家人的生活;但矛盾的是,逾8成的民眾卻還沒開始準備失智的照護費用。
當問及「因應失智所需的照護支出,你認為每月至少應該準備多少費用才夠?」7成以上民眾認為失智照護每月費用在5萬元以下,甚至有近2成的民眾「不清楚照護需要花多少錢」。再從年齡交叉分析可發現,50歲以下認為每月3萬元以下就夠,50歲以上則認為每月需要3萬~5萬元。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祕書長李會珍指出,失智照顧實際費用約為每月5萬~6萬元,而50歲以下的人會認為每月失智照護費用在5萬元以下,可能是忽略了無法繼續工作或中斷職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對數字預估的太過樂觀;而50歲以上族群可能因為有開始關心相關議題或真實有接觸失智照護,預估的金額較接近實際情況。
至於失智照顧費用的來源,多數民眾選擇「銀行裡的存款」(74.89%),其次是「商業保險」(48.93%)。值得注意的是,選擇以商業保險作為失智照顧費用的來源者,以平常有在關心長照議題的民眾居多,比率高達近6成。
長期照顧險在失智症上是保障「認知功能障礙」,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有分辨上的障礙,或依臨床失智量表評估或簡易智能測驗達標準者,即符合長期照顧狀態。
而失能扶助險是以失能等級表作為理賠依據,分為11級79項,其中與失智症最相關的給付項目是「神經障害」,但表內沒有明確標示「失智」狀態的定義,且引起失智原因必須是疾病或意外,目前保險公司雖然有理賠案例,實際核賠結果仍須視個案情形而定。
特定傷病險則是部分保險公司有將「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納入保障範圍,但若是這兩類以外的失智症,就不會理賠。
另外,調查也發現,多數民眾雖知道失智症,卻有近4成民眾認為失智症是65歲以上才會罹患,而事實上,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屬疾病,也有「年輕型失智症」,顯示民眾對失智症的發病年齡認知不足。
李會珍表示,2018年65歲以上失智人口有26萬9,725人,30~64歲失智症人口則有1萬2,638人,比例雖然不算高,但年輕型失智症病程惡化速度往往比老年失智症更快,一旦發病可能會失去工作,若又是家中經濟支柱,可能讓家庭面臨龐大的經濟壓力,自己也無法受到妥善的照顧。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財經好讀
★從元大創辦人失智看「長照3寶」怎麼賠 女兒馬維欣:未來的事無法預知
★不可不知保險迷思》經醫師診斷罹患失智,長照險、失能扶助險恐不賠!
★用「474理財法」 打造穩定退休現金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