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大江生醫營收從1億到80億 「少年董仔」林詠翔如何做到?

▲▼             。(圖/記者遠見雜誌攝)

文/林宜潔

2017年,生技產品代工一哥—大江生醫世代交棒,由林詠翔接下董事長,為台灣企業譜下「傳賢不傳子」佳話。兩年來,大江生醫的業績空前亮眼,未來還要如何再創巔峰?

「一二三四」「左蹲右蹲」「一二三四」「左蹲右蹲」。早上9點鐘,來到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上百位大江生醫員工已身著熱情無比、像賽車手般的紅色制服,配合動感健身音樂,充滿活力地跳著早操。

在員工正中間的是兩年前剛升任董事長的林詠翔,他頂著一頭招牌捲髮,跟大家穿著相同制服,配上牛仔褲、球鞋,跳得非常賣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詠翔談吐活潑,時不時夾帶幾句台語俚語,帶著爽朗草根氣息,絲毫沒有董事長的架子。

罕見專業經理人接班典範

今年43歲的他,18年前進入大江,從業務員做起,一路參與大江生醫從貿易商轉型進入生技產業,如今已成為台灣生技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產業龍頭,從面膜、保健食品到功能性飲料統統有。

2017年,創立37年的大江生醫首度世代交棒,原任總經理的林詠翔從創辦人楊武男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正式成為「少年董仔」。毫無血緣關係的兩人,為台灣企業寫下一段「傳賢不傳子」的佳話,是罕見以專業經理人接班的範例。

外界對楊武男的選擇倍感好奇,經常問他,為什麼選上林詠翔?「他不只很努力,本質也很好,」楊武男強調:「尤其對父母十分孝順。」因此,很早就刻意培養他接班。

原來,林詠翔到台北工作這十餘年來,固定每兩週回台中探望父母。三年前,父親生病住院時,林詠翔更是天天一大早搭6點半的高鐵回台中,趕在8點會診前與醫生討論病情,再趕回台北上班。

直到今天,平常眉飛色舞的林詠翔,談到不在人世的爸爸,還是會突然無聲哽咽。

林詠翔家住台中霧峰,爸爸是鐵工。身為家中長子,最記得就讀大三那年,想參加澳洲遊學團,費用高達8萬8000元,父母拗不過他,只好答應。

出門搭機那天,他拖著新買的行李箱經過爸爸身邊,爸爸正蹲在地上焊鐵,沒有搭理他的道別。上車後,爸爸突然以無線電跟他說:「歹勢,剛才沒跟你講再見。」頓時他心裡湧現對父親的感謝,一路哭到機場。

那次遊學讓他與不同國籍的人交流,大開眼界,逐漸形塑出自己的世界觀。「回頭來看,我今天在這個位置上,做這些事情,或許跟當時有關係吧,」林詠翔說。

深感國際觀對孩子的重要性,近年來他自掏腰包,送員工的孩子出國遊學,每個員工的孩子都能有一次補助機會。今年暑假孩子們去英國,平均每人花費20萬,都是他個人支出。

接任董事長以來,林詠翔若說有什麼煩惱,就是需求太旺,成長太快。公司設定的年成長目標只有30%,但年年超標。

2017年大江年營收才40億,2018年已經超過80億,較前一年成長100%。2019年Q1與Q2,業績成長率也較前一年同期超過六成,每一季每股盈餘皆超過6元。

由於去年營收百分百的成長,獲利大幅上升,去年8月時,大江的股價一度衝破600元大關,成為生技類股股后,僅次於精華。但今年4月起,月成長動能明顯放緩,股價也已下修至300元左右。

敏銳業務鼻 提議代工惹議

2017年大江員工才500多人,現在已經1100多人,員工來自18個國家,代工客戶則遍布全球54國,連法國萊雅集團(L'Oréal)及全球最大精品集團LVMH旗下的美妝通路SEPHORA都向大江下單。

因此今年上半年,林詠翔「閉關」,不太接受活動邀約,就是為了重整公司管理制度、重寫電腦後台架構等,讓管理能跟上成長的速度。

從貿易商起步的大江,如今成為生技產品代工一哥。林詠翔雖非創辦人,但大江能有今天,絕對與他密切相關。

原名大江興業的大江生醫,原本從事國際貿易,創辦於1980年。2000年,看上生技業未來前景,開始嘗試轉型。

大學就讀植物系、先在藥廠工作過的林詠翔,因為大江開始推生技食品,加入擔任業務員。

活潑開朗又嗓門大的林詠翔笑說,起初大江員工很少,辦公室很安靜,「你知道什麼叫紙的聲音嗎?紙輕輕飄落在地上會有聲音的,我一講電話,全公司都在欣賞我講電話。」當時楊武男就注意到這個年輕人了。

那時,大江推出「安克留」綠茶膠囊,很不好賣,「當時安克留的營收,連每個月廣告費7萬元都打不平,」楊武男說。

有一次林詠翔參觀健康食品的製造工廠,突發靈感,為何大江不能做ODM呢?他認為,大江擅長貿易,知道原料在哪裡,客戶在哪裡,若在自創品牌與ODM間選擇,應該選ODM。

建議一出,公司內部吵成一團,最後楊武男拍板:好啦,不然你做做看,死馬當活馬醫。

沒想到他賭對了。2003年就做1億生意。之後幾乎每年增加1億,直到2011年幾乎達10億。

「成為神話前,先成為笑話」

轉型ODM成功,並未滿足林詠翔旺盛的企圖心,反而讓他望向「更大的餅」。

隨著全球大健康市場年年上揚,在公司營收1億的時候,林詠翔就喊出2030年營收2000億的目標。

這個目標,即便今天聽來都覺得太大膽,更何況當年?林詠翔只好自我解嘲:「在成為神話之前,必須要先成為笑話。」

「後來營收卡在10億上不去,」林詠翔解釋,2010年前後,大江首度面臨數年成長瓶頸。眼看每天陪客戶喝的酒愈來愈多,業績卻沒有跟著成長,他十分沮喪。

殘酷的現實是,當時關鍵原料都從國外進口,替代性高,客戶發現別家少1塊錢就跑掉。不想再繼續喝酒應酬的林詠翔,建議公司投入成立研發部門,自己研發配方與原料,才能成為無可取代的代工公司。

但林詠翔在2010年首度成立的研發部門,撐不到一年就失敗收場。

當時高薪挖來好幾位博士,花了數百萬建立實驗室,但研發人員與內部同仁無法磨合,人走光光,還反過來批評林詠翔:「你們公司沒有決心。」

隔年,林詠翔捲土重來,竟再度失敗。

「既然雞兔不能同籠,第三次我就去中興大學租實驗室,」中興大學植物系畢業的他,決定回母校找機會。「無三不成禮」的嘗試,換來了甜美的果實。

大江2012年於中興大學成立「明日實驗室」,2013年就交出亮眼成績。原本是農業廢棄物的香蕉皮,成功製成「超音波冷萃香蕉皮」(Happy Banana)粉劑,特殊成分具有抗憂鬱效果,創新研發獲得瑞士日內瓦發明展特別獎及金牌等肯定。

時至今日,研發自有原料已是大江的DNA,「明日實驗室」更是大江目前旗下九大實驗室的領頭羊,迄今已為公司累積拿回123項全球國際發明獎項。

最新產品就是今年5月跟鮮乳坊合作推出的TCI633優酪乳,添加獨家能製造玻尿酸的益生菌,甫上市就話題不斷。

「我們研究功能型益生菌已經七年了,最近主流趨勢才走向這裡,」對七年前就慧眼獨具的自己,林詠翔顯然十分滿意。

現在,大江每年光研發經費就投入4億多台幣,研發人員有200多位,占員工總數近1/5,開發新素材更只要半年到兩年。

「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標,也很堅持。而且他的意志有強大感染力,會讓你覺得一定可以辦到,」與林詠翔認識兩年多、常私下交流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觀察,林詠翔是目標導向的人,「他常說要邁向世界第一,不是畫大餅,而是只要他相信,絕對會想辦法做到。」

天生硬頸性格,忠實反映在林詠翔堅持台灣製造,以「行業界的賓利」自詡的生產信念。

剛踏入生技代工產業時,林詠翔第一次出國到香港參展。客人對產品很感興趣,但一知道是台灣做的,馬上掉頭就走,給他帶來很大的震撼,代表台灣跟保健食品完全沒有畫上等號。

「那畫面到現在還是烙印在我心裡,我想消掉它,方法是什麼?不停的做外銷,」林詠翔說。時至今日,除了在大陸設廠供應大陸市場外,大江持續投資台灣,八成出口都是台灣製造。

為翻轉國外客戶對台灣的既定印象,大江用最高規格建廠。屏東農科園區的大江面膜廠S11,就以世界最高標準管理。

2017年啟用,這座廠通過20種以上工廠認證,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零碳排放的面膜廠,每年可減排528噸二氧化碳,並獲美國LEED綠建築標章認證。大江學院營運長陳彥任補充說,廠內光是濾水設備與管線,就比一般工廠多出至少兩倍的投資。

去年,大江生醫成為首家入選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台灣企業,還受邀於聯合國第24屆氣候高峰會(COP24)論壇,分享節能成果。

今年年中,大江斥資8億餘元在屏東農科園區打造的最新自動化倉儲廠剛完工,啟用後將另設置每秒10瓶的功能飲料產線,效率之高,連日本都追不上。去年動土時,印尼工業部總處長也特地來參加,儼然成為東南亞國家朝聖工業4.0的取經模範。

「別人面膜的零售價是十幾塊台幣,我代工的面膜出廠價最高可到100塊台幣。」現在大江的定位已是無庸置疑,「大家都知道我是出了名的貴,我們就是行業界的賓利,因為我值得,」林詠翔驕傲說。

大江能飛躍成長,願意一起向前衝的團隊,絕對是關鍵。一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業資訊組研究員,在招商場合感受到大江生醫業務團隊的積極,讓他感到更特別的是,為了符合不同市場的特性,大江還雇用不同國籍的員工,「是一家活潑的公司,」這位研究員評價。

上下一心 目標印在襪子上

進公司六年的陳彥任也說,「我們同事都很有志氣。公司想要邁向世界第一,他們就會一直精進。」

大江員工的生產力高,目前人均產值約900萬~1000萬元。實力直接反映在員工薪資,在相關行業上市櫃公司中,大江生醫薪資比同業高出20%~40%。

「我們比較像是邪教團體,組織文化很團結,」林詠翔半開玩笑說。核心幹部50、60個人,過去三年幾乎沒有異動。下班後,他經常吆喝員工到家裡吃飯喝酒,聯絡感情或開會。即便是屏東廠區也一樣,年資較長的作業員他幾乎能一一叫出名字。

為上下一心,邁向世界第一,林詠翔奇招盡出。他拉起褲管,秀出以紅字繡上營收目標的「大江襪」,引起眾人爭相觀看。

「這襪子我有20幾雙,」林詠翔咧嘴大笑說,為提醒員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讓員工每天穿著營收目標上班。

歷經18年打磨,林詠翔要以打死不退的志氣與日漸成熟的眼界,帶著大江繼續前進,實現2030年營收2000億的目標。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關鍵字: 遠見雜誌大江生醫林詠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股匯雙殺!台股挫千點 台幣重貶3.4角失守33元

股匯雙殺!台股挫千點 台幣重貶3.4角失守33元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台股今(3)日開盤重挫逾千點,蛇年紅盤遇挫,台幣重貶3.4角失守33元大關。

2025-02-03 09:29

第4個刮刮樂2000萬頭獎開出! 30歲台北男看財神招手買到

第4個刮刮樂2000萬頭獎開出! 30歲台北男看財神招手買到

台彩今(3)日證實,第4張2000萬刮刮樂頭獎開出,獎落台北市,由位在台北市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4號的「伍來八彩券行」賣出。

2025-02-03 10:07

蛇年紅盤大屠殺!台股重挫逾千點 台積電跌75元至1060

蛇年紅盤大屠殺!台股重挫逾千點 台積電跌75元至1060

美股在台股農曆春節休市期間承受川普關稅與DeepSeek兩大利空衝擊,4大指數表現皆墨,台股今(3)日開盤殺聲隆隆,指數開盤重挫逾千點,回測22500點,台積電跌75元至1060元,季線失守;台指期開盤跌逾千點回測22500點整數大關。

2025-02-03 09:02

川普關稅戰!日股大屠殺逾1100點 美期指慘摔

川普關稅戰!日股大屠殺逾1100點 美期指慘摔

美國統統川普宣佈2月4日正式對加墨中3國加徵關稅,關稅衝擊,日股今(3)日開盤跳空開低,開盤半小時,指數重挫逾1100點,失守38500點。

2025-02-03 08:45

張忠謀曝台積電當年裁員風波  張淑芬買燒餅油條慰問解危機

張忠謀曝台積電當年裁員風波  張淑芬買燒餅油條慰問解危機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張忠謀自傳》下冊於去年11月29日出版,其中提到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時任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決定裁員840人,這一舉動引發被資遣員工的抗議,甚至組隊到張忠謀家樓下表達不滿。張忠謀近日接受外國自媒體訪問時,再次詳述此事,強調台積電過去幾乎不裁員,而蔡力行的做法促使他重返台積電擔任執行長。張忠謀還透露,當時他的太太張淑芬幾乎整晚未眠,隔天一早便買了豆漿、燒餅油條慰問過夜的自救會員工,感動了大家,最終取消了原本計畫的凱道示威活動。

2025-02-03 09:47

蛇年紅包更香!7銀行台幣競推優利活存 年息衝上10%

蛇年紅包更香!7銀行台幣競推優利活存 年息衝上10%

搶攻金蛇年紅包回存商機,7家銀行祭出台幣優利活存,其中包括聯邦銀、王道銀、將來銀行等3家業者優利年息都高達10%,讓蛇年紅包回存更香。

2025-02-03 06:00

4檔台股ETF本月除息春節前先開獎 00940周四打頭陣

4檔台股ETF本月除息春節前先開獎 00940周四打頭陣

台股蛇年開紅盤,包括季配型「國民ETF」封號的國泰永續高息(00878)、月配型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等多檔台股ETF即將在本月除息,其中有4檔台股ETF已先公告2月除息時程與配息金額,其中又以月配型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本周四(2月6日)最先發動,牽動投資人的目光。

2025-02-03 00:02

勞動基金2024年大賺1兆428億元 創歷史新高

勞動基金2024年大賺1兆428億元 創歷史新高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3)日公布勞動基金最新績效,截至2024年12月底止,勞動基金規模為7兆479億元,全年評價後收益數為1兆428億元,收益率為16.48%,12月單月收益數為100億元。

2025-02-03 10:18

75%企業計畫發開工紅包 勞工期望值1613元

75%企業計畫發開工紅包 勞工期望值1613元

多數人有9天春節連假,今(3)日開始恢復上班,根據求職網站調查,有超過半數勞工無法馬上收心,最期待開工能夠加薪、有開工紅包,平均希望開工紅包1613元;有75%企業計畫發開工紅包,但平均預算為992元。

2025-02-03 09:29

蛇年開工!勞工最想對老闆說「幫我調薪」 盼加薪7%起跳

蛇年開工!勞工最想對老闆說「幫我調薪」 盼加薪7%起跳

春節假期結束,迎接蛇年開工第一天,根據求職網站調查,勞工最在乎能否調薪,平均希望能調薪7.2%,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估算約為增加3341元;若是換新工作期望待遇則為44610元。

2025-02-03 09:2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