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DAPHNE)。(圖/翻攝微博)
記者邱茀濱/綜合報導
台商品牌「達芙妮」(DAPHNE)自2015年來虧損超過百億台幣,昨(25)日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約新台幣8.0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達芙妮國際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大陸及台灣),並轉型為輕資產。
綜合媒體報導,達芙妮宣布2020年1到6月的業績,營業額達2.12億港元,同比減少85%;股東應佔溢利雖增長64%,但仍虧損1.41億港元。
對於業績表現,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表示,這主要是由於銷售點由2019年6月30日的2,208家,大幅縮減至2020年6月30日的293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對店鋪營運和消費市場的影響。
對於未來發展規劃,達芙妮國際指出,將繼續進行「輕資產」業務模式的戰略轉型,並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目前,達芙妮國際所剩店鋪均爲核心品牌業務。
但有大陸快消品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對於企業而言,轉型是一個很複雜的課題,從目前來看,「輕資產」模式並不能挽救達芙妮國際的頹勢,達芙妮國際需要在營銷、產品等方面作出系統性深刻變革。
據了解,達芙妮曾創造一年賣出5000萬雙女鞋的業績,佔據近20%的市場,因此有一代鞋王的稱號,但在2013年,市值超過170億港元後,業績每況愈下,到2018年的6年時間,關店數達4000家,而到了2019年,又進一步關閉2288家門市,平均每天就有6家店關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