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30歲前是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的黃金期。(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金融研訓院歷時半年規劃《2020台灣金融生活調查》與調查,發現六大族群國人處於財務脆弱狀態,包括30歲以下及60歲以上者、新住原及原住民、非典型就業或無業打零工者、家庭收偏低者、租屋族及社宅居住者、婚姻狀態不穩定者,「近兩成無法一週內籌到10萬」。
此調查參考澳洲金融風險抵抗力研究及G20成人金融素養報告等,利用電話訪查蒐集全民在金融風險抵抗力、金融行為、經濟脆弱性等各面向的表現,範圍涵蓋台澎金馬共22縣市,共22,061成功受訪者。
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低於澳洲
報告指出,47%的家庭收入低於80萬元,對照主計總處相關數據呈現入不敷出,尤其在應對緊急財務風險方面,19.5%無法在一週內籌到10萬元,15.5%連支應生活都有困難。
上述六大族群都是政策制定上或金融業CSR應優先關懷的對象。台灣金融研訓院表示,將給予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教育課程,透過分地、分世代、分眾施教,如同養分補足民眾金融素養。
院長黃崇哲表示,調查發現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2.77分,略低於澳洲的3.06分,屬於中等。細究「自身財力」、「金融素養」、「金融服務取得」、「他人支援」四大面向,尤以「金融素養」差距最大,低於澳洲0.64分,其次為「金融服務取得」低於澳洲0.51分,「自身財力」與「他人支援」方面分數可謂相當。
三成民眾幾乎沒有儲蓄
黃崇哲說,由儲蓄與借貸可發現兩極化的雙峰現象。第一,有三成民眾幾乎沒有儲蓄,但也有另外三成,儲蓄非常豐厚充足,而原先預期應該是大數的「適當儲蓄」者,反而較預期為少;第二,近四成的民眾有餘裕透過金融機構借款用來購屋、投資,然而也有逾一成民眾,即使有緊急需求,也無法獲得任何形式借貸。
對照澳洲金融風險抵抗力調查結果,更明確掌握台灣人的生活樣貌與特色,可發現台灣人的生活支出支應能力與澳洲相去不遠,生活非常寬裕比重低於澳洲,緊急籌款能力稍遜澳洲,近兩成民眾財務潛在脆弱。儲蓄呈現兩極化,中間族群儲蓄占比弱化程度高於澳洲;而台灣借貸管道與行為相對多元,民眾傾向購屋擔保貸款,但商業保險缺乏的民眾高達四分之一,正確保險觀念建立與行為培養有待加強。
30歲前是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的黃金期
黃崇哲指出,30歲以前,在金融風險抵抗力的表現相較其他年齡層較低,雖然從年輕時期各面向表現即出現差異,但此時差異並不算大,然而年紀增加,金融素養將是最關鍵的變數。
也就是,30歲之後的金融素養高於平均與低於平均的兩個族群在自身財力,以及其各面向包括家庭收入、儲蓄、緊急籌款能力及支應生活能力等,開始呈現兩極化的表現,並且落差有隨年紀增長而擴大。
「30歲前是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的黃金期」,可以藉由金融素養的強化,同時也提升自身財力及金融服務取得面向。而不同世代雖然有著不同的金融潛在弱點,年輕世代即使在不同縣市,面臨的環境和個人的金融知識與行為表現也大不相同。然而,在年輕時透過金融知識和教育的介入,對未來的財務生活品質影響深遠,金融素養的高低影響了未來自身面對家庭負擔沉重時及老年後的安養,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和財力來因應,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