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圖/路透社)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全球車用晶片爆發缺貨潮,美、德、歐、日等國向台灣政府求助增產,《日經》評論指出,美國過去致力於半導體「水平分工」模式,專注於上游設計開發,而將生產轉給亞洲企業,台積電因此興起,分工深化的結果讓台積電「擁有出乎意料」的實力,如今美國也「感到不安」。
全球車用晶片面臨史上最嚴重缺貨潮,德國部長級官員致函經濟部請求協助,經濟部長王美花上周表示,在邀集台積電等供應鏈業者協調後,業者提出「一共識、三方法」解決車用晶片荒,經濟部也正式回函德國政府,說明協調過程及業者增產計劃。
目前全球能生產尖端半導體者為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針對經濟部請求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協助增產車用晶片,《日經》訪問相關人士表示,雖然台積電回應若能進一步擴大產能,將優先生產車用晶片,這是「表面上回答得很禮貌,但事實上完全拒絕了請求。」理由是台積電目前已經沒有增產餘地。
另外,《日經》指出,美國通過制裁中國大陸半導體業者中芯國際(SMIC),導致全球半導體短缺,台積電訂單則持續增加,而台積電目前正打算與中國大陸合作,其位於南京的廠房將面向大陸市場進行大幅增產。
《日經》分析指出,美國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的抗中路線,加劇了地緣政治的風險,台積電的關鍵地位也更加提升;過去主導「水平分工」模式的美國,目前又以供應鏈的安全保障為由,要求台積電赴美投資,如今看來「具有諷刺意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