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創轉型契機!臨櫃減少改線上服務 加速金融業「銀行4.0」實現

▲銀行業疫情拉警報,金管會宣佈,各據點可調整營業時間。(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疫情下銀行臨櫃業務減少,改轉為線上服務人數大增。(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文/陳鴻達(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曾經以「挑戰與回應」來總結人類歷史的發展與方向,面對COVID-19病毒的挑戰,毫無疑問的,此變局將對日後人們的生活型態產生深遠影響。為了抑制疫情的擴散,各國有了社交距離的要求,甚至推出封城鎖國的措施。但當實體的人身行動被限制後,也使人們開始動腦想其他出路。為了抗疫而不得不產生各種新舉措,無形中就是強迫人們思考、成長,並開啟新的視野,發展出新的機會,更是創造歷史。

因此各種遠距、線上或無接觸服務的模式,成為在疫情下最受矚目的逆勢成長產業。對於台灣而言,過去的一年多是幸運的。但因為疫情衝擊小,社會轉型的迫切性也較小,使得改變也較不深刻。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將迫使國人體驗國際社會之前所遭遇的抗疫戰場。期望透過觀察過去一年多來國際抗疫的經驗與啟示,搭配台灣發展出來的經驗策略,進而開發出提升社會韌性的產業,以及揭開金融創新的契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加速金融業實現「銀行4.0」

這波疫情爆發後,股市難免大幅下跌。但有些個股不靠國安基金護盤,照樣逆勢上揚甚至漲停,那就是所謂的宅經濟線上遊戲股。事實上,這種結果跟2020年差不多,去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觀光旅遊業、餐飲業、零售業等需實際接觸的產業型態最先受到衝擊,但提供線上會議或教學服務的反而逆勢崛起,同時大數據與AI的運用場景更為廣泛多元。

再如為防堵疫情實施的封城等措施,造成許多產業供應鏈斷鏈,然而也加速催生智慧化生產或3D列印等措施。因此有人說,推動組織數位轉型的最大動力來源,與其說是CEO或科技長的堅持,不如說是COVID-19病毒的壓力。

有銀行創新教父之稱的Brett King,近年來不斷大聲疾呼金融科技將顛覆傳統銀行的面貌,不用跑到實體銀行,而是隨時隨地都可辦理銀行業務。他著眼的是金融科技的力量,但他沒想到,疫情的力量使他的理想更快達成。在COVID-19疫情的催化下,各銀行臨櫃尋求服務的人次大幅減少,同時線上服務卻大幅增加。

為了減少病毒藉由現金傳染,因此疫情風聲鶴唳時也造成無接觸支付蓬勃一時,但隨著後來疫情趨緩而減少發展動能。但人們也開始探討遠距KYC(認識你的客戶)的可能性,過去必須臨櫃辦理的業務,未來可否透過線上就完成。此外,過去多數身分驗證係透過輸入帳號密碼之方式辦理,但安全性不足、易遭盜用、遺忘、帳密外洩等,進而造成客戶資產之損失。因此未來能否將生物識別與行動裝置結合,發展出同時具備身分識別與電子文件簽署等功能的機制,也值得期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目前身分認證方式仍多半得先經實體身分認證,或利用實體自然人憑證輔以視訊資料等,始能在行動裝置上進行。客戶若非經過實體身分認證,則開立的帳戶型態及交易權限將受限。這將影響業務創新或推展,因此未來能否開放更多元身分認證方式(如透過Mobile ID或VR),讓客戶可在手機上使用其他同等規格之身分安全方式認證、辦理數位帳戶開戶及後續交易,這對業務的推動將有打開任督二脈的效果,也是現階段的研議重點。

以行動支付變身實名制工具

此次疫情突然升高,許多商家都被要求對其顧客採實名制管理。有的店家以紙筆要求顧客填寫,這不但效率低,也增加防疫破口。台北市政府提供一個網址所有人可上網登錄,填寫姓名、身分證字號與手機號碼之後,便可取得自己專屬的隨行碼。到有進行實名制管理的建築或商家時,出示自己的隨行碼供商家掃碼,商家便可掌握您的出入資料。然而,這套系統的使用率並不高。

目前許多商家在門口貼出QR Code,要求顧客掃碼後填上自己的名字與手機號碼,以利店家自動建檔。雖然不是很不方便,但資料的真實性也是大有疑義。事實上若是行動支付很普及,店家可在顧客進門時要求進行零元或一元消費。這筆消費紀錄就是最佳的實名制紀錄,不用一直填寫姓名與手機號碼,並且自動取得可靠資料。

銀行加速數位化作業模式

2020年初,中國疫情最嚴重之際,也是各公司行號資金斷鏈最危急之時,因此政府要求各銀行辦理紓困貸款。但各地都在封城之際,如何辦理呢?結果他們對小型商家發展出「無接觸貸款助微計畫」,相關手續在手機上進行,無須人工接觸的進行貸款申請、審核與撥款。之後台灣也有辦理各種小額紓困貸款,但各家數位化程度不一,申請審核撥款的效率也相距非常大。

事實上,開放銀行的運用場景之一,就是更便捷的貸款流程。消費者以手機APP同意開放其各銀行帳戶資訊,第三方服務機構彙整這個消費者的帳戶資料後,向各銀行取得貸款利率的報價,消費者再從其中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辦理貸款。因為消費者帳戶資料是以API(應用程式介面)來進行交換,不用影印存摺,所以效率高又無變造問題。各家銀行拿到消費者帳戶資料後進行信用評分,決定可申貸金額與利率。這些程序都是作業系統依客觀具體資料進行審查,快速又不會有人為誤差。

數位資料將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銀行如何很有效率的取得客戶資訊,並且運用先進技術分析或預測,以作為KYC的工具,那就是數位化轉型的具體展現。要同時達到簡化作業程序,又不會犧牲風險管理,就要採資料驅動的作業模式。藉由機器可讀可處理的資料,再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與生物辨識等技術作為決策依據。這對於精準行銷、經營分析與風險管理,都會有異於過去的作法與效果。

過去的經濟學教科書說,土地、資本、勞動力與企業家精神是生產的四大要素,驅動所有經濟活動的根本。但在數位化越來越深的世界,數位化資訊是否會變成第五項生產要素呢?現在大家都在蒐集資訊,甚至很多業者都以補貼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試用,進而擴大資料庫。因此,若說數位資料將是新的生產要素,恐怕也不為過。

線上互動可以更多元豐富

去年疫情剛爆發之際,為了避免病毒傳染擴散,許多教育機構改採線上教學,著名大企業也讓員工在家上班,因此視訊軟體或設備的業者更為火紅,也讓我們看到善用科技工具打破空間限制的潛力。剛開始因陋就簡,主要就是將講師的影音傳給學生而已。然而大家激發創意,不斷改善並豐富線上溝通方式。例如,學生可舉手取得發言、可私訊講師問題,或是建立文字討論區,甚至也可開放學員上傳檔案與所有人分享。當然也可安排小編助教協助溝通,隨時掌握課程進行,並增加教學的多元性。

除此之外,目前更多的人嘗試利用5G所帶來的高傳輸速度、高畫質串流影音以及高穩定行動連網能力將能讓整合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的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實境)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溝通媒介。除了供教育訓練運用外,也將是有力的行銷工具,未來運用到醫療、觀光、博物館等領域也頗具潛力。

再以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的「2020台北金融科技論壇」為例,由於國外專家因疫情關係無法來台而必須進行線上發表,再加上為使國內觀眾更有彈性的參與,因此採實體與線上會議同步進行。結果有來自23個國家的500位嘉賓在線上共襄盛舉,國內線上觀看則有2,000位。而國內實體會議廳雖然滿座,但也只有500位左右出席。也就是說,線上會議讓更多人有參與機會,天涯若比鄰得以實現。

遠距看診縮小城鄉落差

疫情升溫之際,遠距看診成長迅速。剛開始可能只是為了避免院內感染,事實上其功效遠勝於此。藉由資通訊設備,醫療設備可以達到共享效果,偏鄉離島也可享有近乎都會醫學中心的醫療設施。醫師藉由5G與XR等工具,打破空間的限制,在遠距提供醫療服務,不但節省舟車勞頓,也能造福更多的病患,是縮小城鄉落差的利器。

就在英美逐漸解除封城禁令時,台灣的疫情突然大爆發。將近1年半來,台灣可說是全球防疫的模範生。雖然免於疫情之苦,也因為疫情對台灣的衝擊過於輕微,使得疫情帶給台灣的改變不夠深刻。此次疫情來勢洶洶,且讓我們以多一點的科技與創意來抗疫。讓疫情的壓力轉化為我們社會創新的動力。

本為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

關鍵字: 台灣銀行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抽中賺44萬!印能吸逾5萬人申購 凍資破656億

抽中賺44萬!印能吸逾5萬人申購 凍資破656億

興櫃股王、擁「封測小巨人」外號的印能科技(7734)上櫃前公開申購今(18)日為最終日,因價差大,市場估「抽中1張賺44.5萬元」,吸引大批股民進場報隊。根據證交所統計,印能兩天來參與公開申購共有5萬2543筆,以印能公開申購價格每股1250元、每張125萬元計算,凍結市場資金逾656億元。

2025-02-18 11:33

勞金局辦理16億美元委任案 徵選4業者、每家4億美元

勞金局辦理16億美元委任案 徵選4業者、每家4億美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8)日公告,將辦理新制勞工退休基金114年度國外投資「全球氣候轉型被動股票型」委託經營公開徵求受託機構,本次預計擇優徵選4家受託機構,每家受託金額為4億美元,總委託金額共16億美元。

2025-02-18 10:35

藥華藥專利戰受挫 股價跌逾9%失守700元大關

藥華藥專利戰受挫 股價跌逾9%失守700元大關

藥華藥(6446)昨(17)日晚間舉行重訊記者會,表示被國際商會仲裁庭要求藥華藥需賠償AOP公司2筆賠償金共156.29萬歐元,今日開盤後藥華藥股價重摔逾9%,股價最低來到695元,接近跌停。

2025-02-18 09:42

川普關稅、央行買盤 高盛上調2025年金價預期至3300美元

川普關稅、央行買盤 高盛上調2025年金價預期至3300美元

由於央行需求持續強勁,川普課徵關稅不確定因素,高盛週一將2025年底金價預期從每盎司2890美元上調至3100美元,若川普關稅等不確定因素再刺激,2025年可望衝上3300美元。

2025-02-18 10:00

DeepSeek刺激AI導入 法人看好台灣供應鏈優勢

DeepSeek刺激AI導入 法人看好台灣供應鏈優勢

在台股轉強帶動下,台股ETF近一月績效亮眼,去年2024年發行成立的台股ETF共有10檔,近一月全面正報酬,不過,唯有台新臺灣AI優息動能ETF基金(00962)重新回到發行價之上。展望台股後市,台新投信表示,DeepSeek並不會改變AI的趨勢,反而更顯AI是國力競爭所在,更多公司將AI導入期產品分析及行銷之中,將帶動更廣泛AI產業之產值成長循環,並進一步推升台股獲利,分析師估2025年台股獲利2位數成長,拉回即是買點,其中,台灣AI概念股是全球重要供應鏈,業績成長看俏,建議逢低布局台股AI ETF。

2025-02-18 10:43

12年來最怒!9成勞工不滿薪資 65%還被變相減薪

12年來最怒!9成勞工不滿薪資 65%還被變相減薪

年後轉職潮仍持續進行,不少勞工仍對薪資狀況不甚滿意,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超過92%上班族不滿意現在薪資,且更有約65%曾被變相減薪,對於薪資滿意度平均只有36.4分,寫12年新低,平均希望能加薪6140元。

2025-02-18 08:00

日月光吳田玉:AI引三大變革「競爭更激烈」 台廠應廣結善緣合作

日月光吳田玉:AI引三大變革「競爭更激烈」 台廠應廣結善緣合作

封測龍頭大廠日月光(3711)馬來西亞檳城新廠落成啟用典禮前,執行長吳田玉也針對半導體產業及AI帶來影響進行深度分析,他認為AI的出現與發展,將會為全球帶來三大項重大變革,包括改變世界上的一切、硬體成為進步的瓶頸以及供應鏈的重組,至於要如何面對及前進,吳田玉則重申他先前曾多次提倡的「廣結善緣、多交朋友」,同時,也要勇往直前,不要停下來考慮,但往前同時,也要努力走在對的道路上,這樣才會成功。

2025-02-18 00:26

00878輸了!2月台股高息ETF年化配發率大車拼 00894黑馬竄出

00878輸了!2月台股高息ETF年化配發率大車拼 00894黑馬竄出

2月份台股ETF配息排行榜,第一名竟然不是00878! 只有1檔ETF配息破10%,想要參與除息02月17日前記得買進!

2025-02-18 00:02

日本三菱電機成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日本

日本三菱電機成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日本

國際智慧能源大廠泓德能源(6873)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與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等夥伴在日本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以推動當地能源資源聚合業務。三菱電機亦參加泓德能源首次私募案,成為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2025-02-18 11:50

台股ETF受益人連2周創新猷 13檔同創高

台股ETF受益人連2周創新猷 13檔同創高

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2月14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66檔台股ETF受益人周增2740人,總人數來到1041萬3495人連續兩周創下歷史新高,若以單檔表現來看,總共有27檔呈現周增加,其中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等13檔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同創新高,進一步觀察這13檔中有6檔是高息型,5檔市值型,1檔產業型,整體來看,高息型略勝一籌市值型,另外季配型高息ETF還是相對月配型的受投資人喜愛。

2025-02-18 11:0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