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G7重大決議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洪寶山

為了防堵中國以社會主義重塑世界新秩序,七大工業國決議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唯各國在中國市場都有龐大商業利益,G7能否團結一致行動還有待觀察。

第四十七屆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於台北時間六月十三日晚間圓滿落幕,並發布聯合公報,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之議題,並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可是和平向來都需要付出代價的,隨著中國日漸強大,中國人民開始自信起來,中國正在重新塑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新世界,正逐漸將政治經濟的舞台從大西洋兩岸向亞歐大陸的東方轉移。

於是以資本主義為信仰的G7集團領袖,在已經九十五歲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宴請下,六月十一日齊聚英國康沃爾郡海濱度假村卡比斯貝海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一場景很像兩百年前,英國統治世界時的情景─當時的英國在全世界都有殖民地,女王向殖民地發出的命令,也就是向全世界發出命令,這個高峰會象徵著G7取得女王的首肯,師出有名。

西方世界面臨空前大患 中國企圖重塑世界新秩序

不過,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不再盲目迷信西方文化,不再崇拜西方價值觀,不再將西方國家當作救世主,近兩百年以英美為首所建立的舊世界秩序搖搖欲墜,整個西方世界都感受到了這種百年或千年未有之變化,中國正在重新塑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社會主義vs.資本主義、獨裁vs.民主。

這場G7高峰會最大的意義是,G7終於達成對中國反擊或競爭的一致行動共識,把維持台海和平寫入G7公報,意味著台灣在這場競賽中,站在G7陣營,在美國重組民主供應鏈的過程,台灣憑著半導體的實力被美日拉攏為可信賴的夥伴,注定了台灣在這場國際政治角力賽扮演著最關鍵棋子角色,想要「維持現狀不變」的左右逢源戰略已經是不可能了。

拒買中國代理BNT疫苗重要 還是台灣人染疫病死重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因此台灣人要有覺悟,就好比這次抗拒中國代理的BNT疫苗,雖然守住了中華民國主權,但也付出連續十天超過二十人因COVID-19確診死亡代價。同樣的道理,單靠G7就能兵不血刃的嚇阻中國,維持台海和平,也是不切實際的,台灣人必須有以色列全民皆兵的自覺,才不會讓中國輕易起了「首戰即終戰」的武統的念頭,G7也才有援助台灣的時間。

G7與中國的經濟戰將會最先展開,G7領袖接納了聯準會認為通膨上揚是暫時性的觀點,並且強調降低失業率的重要,因此一致支持採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就連在歐債危機爆發時仍反對透過舉債來刺激經濟成長的德國梅克爾也扭轉立場,凸顯COVID-19疫情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也是這次會議的特別之處。

美國企圖逼迫中國雙率雙升 營造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局面

曾經在二○一一至二○一九年出任歐洲央行行長、現任義大利總理德拉吉表示,西方主要富裕經濟體需要某種「長期財政支柱」,以安撫投資者,同時為避免經濟復甦受到損害,各國不應輕易提升市場利率,在美國五月CPI年增率達5%,創十三年新高之際,G7願意採納聯準會二○二二年底之前不升息的觀點,代表中國將面臨輸入型通膨的壓力,美國企圖逼迫中國雙率雙升,狙擊中國樓市,製造中國金融體系衰退的系統性風險,進而營造民不聊生的官逼民反局面。

同時間中國也沒閒著,六月十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表決通過了反外國制裁法,藉以反制G7拿人權議題干預中國內政。六月十一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布林肯要中國別打壓台灣。

楊潔篪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一種秩序,那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少數國家主張的所謂體系和秩序;只有一套規則,那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不是少數國家制定的所謂規則;只有一種多邊主義,那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國際法為基礎,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真正的多邊主義,而不是基於「小圈子」利益、「集團政治」的偽多邊主義,更不能以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

限期追查COVID-19起源 美中第一個新決戰點

楊潔篪等同對G7所發動意識形態戰爭做政治回應,表達中國將會堅定不移地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且只會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會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決心。由此可清楚的感受到,美中的價值觀與立場不同,這一戰勢在必行,而第一個決戰點就是拜登下令FBI九十天內追查出COVID-19的起源,顯然劍指中國,也是考驗G7能否團結一致行動的觀察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第1086期 2021.06.18出刊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08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抽中賺44萬!印能吸逾5萬人申購 凍資破656億

抽中賺44萬!印能吸逾5萬人申購 凍資破656億

興櫃股王、擁「封測小巨人」外號的印能科技(7734)上櫃前公開申購今(18)日為最終日,因價差大,市場估「抽中1張賺44.5萬元」,吸引大批股民進場報隊。根據證交所統計,印能兩天來參與公開申購共有5萬2543筆,以印能公開申購價格每股1250元、每張125萬元計算,凍結市場資金逾656億元。

2025-02-18 11:33

勞金局辦理16億美元委任案 徵選4業者、每家4億美元

勞金局辦理16億美元委任案 徵選4業者、每家4億美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8)日公告,將辦理新制勞工退休基金114年度國外投資「全球氣候轉型被動股票型」委託經營公開徵求受託機構,本次預計擇優徵選4家受託機構,每家受託金額為4億美元,總委託金額共16億美元。

2025-02-18 10:35

藥華藥專利戰受挫 股價跌逾9%失守700元大關

藥華藥專利戰受挫 股價跌逾9%失守700元大關

藥華藥(6446)昨(17)日晚間舉行重訊記者會,表示被國際商會仲裁庭要求藥華藥需賠償AOP公司2筆賠償金共156.29萬歐元,今日開盤後藥華藥股價重摔逾9%,股價最低來到695元,接近跌停。

2025-02-18 09:42

川普關稅、央行買盤 高盛上調2025年金價預期至3300美元

川普關稅、央行買盤 高盛上調2025年金價預期至3300美元

由於央行需求持續強勁,川普課徵關稅不確定因素,高盛週一將2025年底金價預期從每盎司2890美元上調至3100美元,若川普關稅等不確定因素再刺激,2025年可望衝上3300美元。

2025-02-18 10:00

DeepSeek刺激AI導入 法人看好台灣供應鏈優勢

DeepSeek刺激AI導入 法人看好台灣供應鏈優勢

在台股轉強帶動下,台股ETF近一月績效亮眼,去年2024年發行成立的台股ETF共有10檔,近一月全面正報酬,不過,唯有台新臺灣AI優息動能ETF基金(00962)重新回到發行價之上。展望台股後市,台新投信表示,DeepSeek並不會改變AI的趨勢,反而更顯AI是國力競爭所在,更多公司將AI導入期產品分析及行銷之中,將帶動更廣泛AI產業之產值成長循環,並進一步推升台股獲利,分析師估2025年台股獲利2位數成長,拉回即是買點,其中,台灣AI概念股是全球重要供應鏈,業績成長看俏,建議逢低布局台股AI ETF。

2025-02-18 10:43

12年來最怒!9成勞工不滿薪資 65%還被變相減薪

12年來最怒!9成勞工不滿薪資 65%還被變相減薪

年後轉職潮仍持續進行,不少勞工仍對薪資狀況不甚滿意,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超過92%上班族不滿意現在薪資,且更有約65%曾被變相減薪,對於薪資滿意度平均只有36.4分,寫12年新低,平均希望能加薪6140元。

2025-02-18 08:00

日月光吳田玉:AI引三大變革「競爭更激烈」 台廠應廣結善緣合作

日月光吳田玉:AI引三大變革「競爭更激烈」 台廠應廣結善緣合作

封測龍頭大廠日月光(3711)馬來西亞檳城新廠落成啟用典禮前,執行長吳田玉也針對半導體產業及AI帶來影響進行深度分析,他認為AI的出現與發展,將會為全球帶來三大項重大變革,包括改變世界上的一切、硬體成為進步的瓶頸以及供應鏈的重組,至於要如何面對及前進,吳田玉則重申他先前曾多次提倡的「廣結善緣、多交朋友」,同時,也要勇往直前,不要停下來考慮,但往前同時,也要努力走在對的道路上,這樣才會成功。

2025-02-18 00:26

00878輸了!2月台股高息ETF年化配發率大車拼 00894黑馬竄出

00878輸了!2月台股高息ETF年化配發率大車拼 00894黑馬竄出

2月份台股ETF配息排行榜,第一名竟然不是00878! 只有1檔ETF配息破10%,想要參與除息02月17日前記得買進!

2025-02-18 00:02

日本三菱電機成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日本

日本三菱電機成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日本

國際智慧能源大廠泓德能源(6873)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與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等夥伴在日本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以推動當地能源資源聚合業務。三菱電機亦參加泓德能源首次私募案,成為泓德能源前十大股東。

2025-02-18 11:50

台股ETF受益人連2周創新猷 13檔同創高

台股ETF受益人連2周創新猷 13檔同創高

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2月14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66檔台股ETF受益人周增2740人,總人數來到1041萬3495人連續兩周創下歷史新高,若以單檔表現來看,總共有27檔呈現周增加,其中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等13檔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同創新高,進一步觀察這13檔中有6檔是高息型,5檔市值型,1檔產業型,整體來看,高息型略勝一籌市值型,另外季配型高息ETF還是相對月配型的受投資人喜愛。

2025-02-18 11:0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