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薪水只排業界第7!半導體薪資10強揭密 祥碩日薪高達萬元勇奪薪資王

▲晶片,半導體。(圖/取自Pixabay)

▲半導體產業近年業績大好,也使得從業人員的薪水大好,羨煞不少上班族。(圖/取自Pixabay)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科技業的高獲利,連帶讓從業人員的薪水,普遍優於服務業,也吸引理工科系畢業生,每年紛紛投入科技業,尤其鎖定名氣大的上市公司求職,像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其實,綜觀台灣上市半導體公司,台積電的平均員工薪資僅名列半導體業第七強,反觀薪資水準最高的公司,去年平均年薪高達370.7萬元,等於每天的日薪高達1萬元,相信會讓不少上班族羨慕不已。

現在,就跟著《ETtoday新聞雲》,一起來瞭解,台灣前半導體業年薪前10大公司有哪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半導體業薪資。(圖/ETtoday製表)

▲半導體上市公司109年薪資排行。(製圖/ETtoday)

台灣半導體產業平均年薪166萬 優於許多產業

根據證交所最新公佈的上市公司員工薪資資訊,民國109年半導體業薪資排名第一的祥碩,是一間高速傳輸IC設計廠,以平均370.7萬的高薪傲視群雄,換算下來,平均日薪就超過1萬元!

而第二名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平均年薪也有341.5萬元,第三名則是驅動IC設計大廠聯詠,平均薪資為325.9萬。

而在前10名榜單中,台積電以年薪239.2萬元位居第7,封測大廠日月光則是227萬元位居第九。

整體說來,平均年薪前三名,都是無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

yes123人力銀行公關副理楊宗斌指出,以全體(包含主管)的平均薪資來說,一般來說,IC設計研發人員的薪資,會比晶圓代工廠高一些,原因是晶圓代工廠有一部份是產線工作人員,另一方面,IC設計公司員工人數比代工廠少,平均薪資也比較高。

▲▼ 薪資 。(圖/ETTODAY)

▲半導體上市公司109年福利費用排行。(製圖/ETtoday)

加計勞健保、退休金等員工福利 半導體業平均高達184.1萬元

所謂員工福利費用,也就是包括薪資、勞健保、退休金、其他員工福利費用,如果檢視這個項目,排名前10優的公司,其實跟薪資前10強公司一樣,只是名次稍有變化,像是瑞昱超越聯詠,躍居第三名,顯示加上福利計算,會更佔優勢。

另外,日月光也從第9名攀升至第7名,也是福利費用大加分。

晶圓雙雄近三年薪資成長約2成 聯發科平均薪資突破3百萬

▲▼ 薪資 。(圖/ETTODAY)

▲半導體龍頭公司近3年薪資變化。(製圖/ETtoday)

整體來看,近三年來,由於疫情造成全球半導體短缺,相關需求持續暢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薪資不僅不受疫情影響,甚至還更上一層樓,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來說,107年薪資約199萬元,108年小幅降低為197.3萬元,去年業績暢旺,反映在薪資表現上,平均薪資來到239.2萬,比起107年,短短兩年就有2成的薪資成長。

至於晶圓代工二哥聯電,則是由107年的134.3萬,成長至109年的160.5萬元,也有19.5%的成長,跟台積電不相上下。

IC設計一哥聯發科,成長也十分驚人,從107年的277.2萬,成長至109年的341.5萬,平均薪資突破300萬大關,更有23.1%的漲幅。

半導體大缺貨 業績薪資近年長紅

自2019年疫情爆發後,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再只是財經新聞和股市投資討論的議題,變成與民眾息息相關,像是車用晶片缺貨,導致汽車產量大減,消費者花錢買車還得排隊等候,驚動了歐洲與美國政府出面搶晶片,還來拜託我國政府與業者幫幫忙。

半導體業近年業績大好之下,普遍薪資水準持續向上成長。至於未來薪資水準是否會持續上漲?楊宗斌指出,這其實是個大者恆大的問題,就目前看起來,在半導體需求持續高漲之下,這些公司的薪資當然有望繼續成長。

不過半導體業高薪的背後,也不時會耳聞是「用肝在換錢」,高工時加上24小時待命的特性,還有對於專案的進度都是一大壓力,也是不少理科畢業生在求職時,會擔心的一大問題。

投入半導體業不需擔心薪水 反而應考慮未來發展

但楊宗斌分析,理工科畢業生往半導體業發展時,其實操不操、累不累、薪水高不高固然是考慮要點,但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科技業本身薪資水準就已經很高,操勞程度其實也都差不了太多,反而求職者應該把重點放在未來的發展性上。

楊宗斌解釋,求職者應該要看看負責的業務或經手的專案,是否有發展性,一方面可以在專業上有所成長,另一方面,履歷會增加許多加分點,特別是在科技業相當重視專案成果的背景下更顯重要。

因此楊宗斌指出,其實畢業生不需要執著台積電、聯發科等知名企業光環,反而一開始進入一些二線、三線廠商,反倒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發揮長才跟想法的空間,這樣對於未來如果想晉升或轉換公司的話,可以交出更漂亮的履歷,當然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能進得去,絕對不會是錯的選擇。

關鍵字: 半導體台積電聯電聯發科祥碩數字新聞薪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儒鴻11月營收月年雙增 廣越年減近5成估明年Q2需求轉正

儒鴻11月營收月年雙增 廣越年減近5成估明年Q2需求轉正

紡織三雄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公布11月營收,儒鴻11月營收近30億元、月年雙增,更看好明年Q1持續成長;聚陽同樣看好明年Q1勝過今年Q4;廣越則受到淡季影響,11月營收月年雙減、創今年新低,估明年Q2需求才會轉正。

2023-12-10 16:43

不只台積電、三星 輝達:希望有第3個合作夥伴

不只台積電、三星 輝達:希望有第3個合作夥伴

輝達(NVIDIA)目前有2大優秀的代工合作夥伴,分別是台積電(2330)及三星,近期輝達首席財務長Colette Kress 在瑞銀全球技術大會中接受訪問時坦言,「輝達當然希望有第三家合作夥伴,不一定是不同廠商、可能是不同地區的同一廠商,台積電美國廠可能是選項之一。」而輝達CEO先前也對於和英特爾(Intel)合作持開放態度,顯見輝達不排除有第三家合作夥伴。

2023-12-10 11:40

謝金河罵Google「吃人夠夠」 肺癌詐騙廣告未查就上架

謝金河罵Google「吃人夠夠」 肺癌詐騙廣告未查就上架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深受冒名詐騙困擾,今(10)日突然公開責罵Google「吃人夠夠!」並表示要對Google提出嚴正聲明與抗議!

2023-12-10 14:42

線上、自動化設備存匯款全面上緊箍咒! 北富銀、華南銀新增門檻

線上、自動化設備存匯款全面上緊箍咒! 北富銀、華南銀新增門檻

詐騙猖獗,銀行全力「阻詐」,近期陸續公布線上或自動化設備交易門檻規範,且不限轉帳匯款,也擴及存款帳戶。繼先前永豐銀與土銀將網銀功能「倒退嚕」,限縮原本已放寬措施外,台北富邦銀與華南銀則是新增門檻,前者針對持金融卡在ATM存款新增每月存款上限,後者新增網銀轉帳約定帳號的組數。

2023-12-10 00:13

陸行之:射頻及遊戲卡11月表現最好 看好8公司Q4成長

陸行之:射頻及遊戲卡11月表現最好 看好8公司Q4成長

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11月財報,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整理有4類行業年增率明顯改善,尤以射頻及遊戲卡表現最好,更點名8間公司Q4營收可能成長。

2023-12-10 13:00

負利率喊卡倒數!日央放話「洩題」 最快12/18動手

負利率喊卡倒數!日央放話「洩題」 最快12/18動手

在日本央行領導人表示他們可能正在準備改變政策之後,交易員們迅速加大了對日本央行最早將於本月廢除全球最後一個負利率制度的押注。外媒認為日本央行在12月18日至19日的貨幣會議有可能會出現轉向,野村證券(NOMURA)在2024年展望上報告中直指日本經濟重回成長軌跡,而日圓走貶的情勢將在2024年被糾正,實現貨幣正常化。

2023-12-10 11:30

2023最後一次超級央行日來臨 00918、00919挾高息抗通膨先衝

2023最後一次超級央行日來臨 00918、00919挾高息抗通膨先衝

今年最後一次超級央行日即將舉行,包括美國聯準會(Fed)與台灣央行在內逾8個主要國家或經濟體接棒登場。雖然通膨趨緩但仍位於相對高點,市場普遍預期台灣央行按兵不動的機率較高,而在通膨仍高的環境下,為了不使資產縮水,高股息ETF如00918、00919因具穩健收息、交易彈性等特性,成為投資人等待央行升息前的抗通膨利器。

2023-12-10 10:44

碳權產品22日開賣 碳交所:每噸5至15美元

碳權產品22日開賣 碳交所:每噸5至15美元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碳交所表示,環境部規劃2025年開徵碳費,因此目前首批掛牌國外碳權暫不可抵充國內碳費,也不能直接抵歐盟碳關稅,但可做為「碳中和」之用。

2023-12-11 00:44

22家銀行信用卡防盜刷 4大通知管道全壘打

22家銀行信用卡防盜刷 4大通知管道全壘打

信用卡盜刷愈來愈猖獗,為了避免持卡人權益受損,銀行防盜刷機制也不斷升級,銀行公會最新統計發現,包括中信銀、元大銀行等22銀行刷卡交易全面通知,不論是消費簡訊、APP消費訊息通知、電子郵件交易通知、LINE推播交易通知等4大機制皆有支援,堪稱各種管道全壘打。

2023-12-11 00:02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南部服務中心啟用 擴大產學合作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南部服務中心啟用 擴大產學合作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南部服務中心』昨(8)日掛牌啟用,理事長劉詩宗團隊與高雄科技大學產學處副產學長陳踪明教授、國企系系主任李曉青教授親自出席揭牌儀式,並表示將持續擴大並深化南台灣產學合作,為產業提供專業且即時的供應鏈諮詢服務,並逐步落實供應鏈的多元實務教學,為產學兩造搭建專業物流人資的橋樑。

2023-12-10 17:1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