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建議,半導體產製地點可從中國移轉往東南亞。(圖/路透)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美中競爭由貿易戰升級至科技戰,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表示,我半導體出口到中國的金額占總出口比重達6成,未來台廠在規避地緣政治考量下,可透過移轉中國生產重心以避開供應鏈風險,除了回台加大投資力道或前進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之外,也可考慮隨著科技終端設備產業鏈腳步,前進東南亞等國家。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新竹分所所長暨半導體產業負責人鄭雅慧表示,短期觀察,先進製程技術產品出口及當地生產相關業者將首當其衝,雖可透過向美國政府申請取得生產供應的許可,但效期有限且未來是否能持續得到授權仍是未知數。
另外,半導體成熟製程相關業者雖然在出口及生產方面並未受到限制,但長期間觀察,中國在先進製程發展受到限制下,必定加大對成熟製程產品的發展與支持力道,加上中國本土廠商在成熟製程產品技術已有一定基礎,未來其國產替代速度勢必加快,成熟製程產品自給率將持續提升,台灣相關業者未來的市場發展空間也將因而受限。
根據IC Insights的估計,中國大陸市場所需晶片在地化生產比重由2014年的12.2%成長至2021年的16.2%,在地化生產比重僅成長4%,若扣除外資半導體廠在當地生產的部份,2021年中國大陸本土廠商的晶片自給率僅有7%左右。
雖然整體產業表現差強人意,但是如果由各類產品所使用的晶片自給率狀況則可以發現,在政府的帶動投資之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在多個應用產品市場上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情況,尤其是在使用成熟製程生產的產品領域中,自給率的提升速度更為明顯;然而,在先進製程生產的產品領域,如記憶體、電腦與伺服器等的成長幅度有限,尤其智慧型手機處理器由於受到美國的制裁,反而需要增加對外採購比例
鄭雅慧指出,在美國制裁措施宣布後,已經引起大批外資半導體企業考慮退出中國大陸市場,提醒業者必須即早進行客戶及產業鏈分散布局的規劃,除了回台加大投資力道或前進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之外,也可考慮隨著科技終端設備產業鏈腳步,前進東南亞等國家。
資誠指出,在台灣半導體業者海外投資規劃方面,雖然全球各國都提出優惠措施作為招商引資的工具,但獎勵措施及申請方式都不相同,取得優惠後的監督、稽核機制也大相逕庭,企業投資布局前應熟悉遊戲規則才能有效評估其效益與相關限制,以免陷入補貼機制可望而不可及的窘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