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前部長、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圖/北威提供)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北威論壇今(24)日舉行「中國解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研討會,財政部前部長、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提出示警,台灣去年第四季出口為-8.6%,顯示目前的經濟結構已經失衡,內需應在今年的經濟發展扮演重要角色,以防出口至中國大陸持續衰退,政府除應拓展出口地區分散風險外,提升民生消費比重等內需角色更有待政府大力提振。
北威論壇今日邀請經濟學家丁予嘉、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分別從經濟與兩岸關係的角度剖析中國大陸解封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針對中國大陸解封後的變與不變,劉憶如指出,去年中國大陸GDP出現負成長,在解封後預期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回歸正成長,且將回復至經濟成長幅度優於全球表現的常態。
觀察中國大陸於去年12月的出口表現,與前年同期相比驟降9.9%,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衰退幅度大於11月的降幅8.7%,也是自2020年疫情開始以來的最大降幅。對比台灣去年第四季出口成長-8.6%,終止連九季正成長,劉憶如認為,一旦中國大陸加強內需、減少自台灣進口,將直接影響台灣出口,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淨出口」將產生影響。
劉憶如表示,創造台灣經濟成長者,其實是出口扣除進口之後的「淨出口」,而非出口的本身。觀察各國淨出口的比重,一般來說,民間消費是大宗,大約佔50%至70%左右,台灣長期以來也都是55%上下,美國則接近七成。如果GDP雖每年正成長,但成長的果實沒有落實到民眾的所得,則民間的所得和消費成長跟不上GDP的腳步,那麼民間消費在GDP的佔比將會下降。
觀察台灣民間消費佔GDP之比重,自2011年的54.5%下滑至2021年的44.6%,疫情期間的下滑幅度更為明顯,而台灣十年來的貿易順差佔比,自6.5%增加至14.9%,台灣2021 年GDP實質成長率為6.5%表現亮眼,但平均每戶可支配實質所得卻反而下降至1.9%。
劉憶如進一步分析,上述數據顯示疫情之後,台灣經濟成長結構已出現很大的偏差;今年國際情勢不佳,出口受創將是難免,也對政府提出示警,除應拓展出口地區分散風險外,內需的角色更有待政府大力提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