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將獨立參選總統? 臉書發文釋出5大國家經濟戰略布局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圖/翻攝郭台銘臉書)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圖/翻攝郭台銘臉書)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期是否會以獨立參選總統引發各界關注,今他在臉書以「五大國家經濟戰略布局、打造台灣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為題提出5大主張,包括重塑台灣在全球經貿戰略布局、思索三大產業次世代龍頭明星,讓台灣成為「隱形冠軍」孵化器、關注民生經濟,實現社會正義,全民共享經濟果實及創造兩岸和平等。

以下是郭台銘臉書全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未見和緩跡象,全球陷入「新冷戰」(New Cold War)戰略格局。以美國與中國大陸為首的兩大集團,從國防、經濟、金融、貿易、外交,到地緣政治,隨處可見兩大強權政治角力的痕跡。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兩隻大象打架,它們腳下的小草就會無端遭殃。」因此,台灣更需要有遠見的領袖,有戰略思維的布局。

事實上,兩隻大象的衝撞,已經對台灣經濟與民生產生嚴峻的衝擊,「出口連十黑」、「進口連七黑」、「工業、製造業指數連十二黑」、「總體經濟連續兩季負成長」,也對中小企業與民生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從聯合國「2050淨零碳排」宣示、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數位轉型瓶頸,到最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影響,對台灣近160萬家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逾98%)都是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是無比嚴峻的挑戰。許多中小企業主告訴台銘「焦慮到無法成眠」。

小市民的生活也不好過,去年(2022)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4,417元,年增2.8%;每人每月總薪資年增率也達3.45%。但納入通膨因素,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1,357元,年減0.15%,已經連續兩年負成長。低薪、高房價、青年高失業率問題依然無解。

政客只關心個人與政黨利益,抹黑、造謠、攻訐占據媒體版面,有誰真正關心台灣面臨的問題、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小老百姓面臨的壓力。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六月底最新民調顯示,60.1%民眾認為「包括物價、就業、經濟景氣,國內目前的整體經濟情況並不好」;80.2%民眾認為「明年新總統與執政黨應該優先重視『提振國內經濟』」,在所有選項中排名第一。

「能為兩岸帶來和平、能為經濟帶來繁榮、能為社會帶來正義,具有開創精神的經濟人,非傳統的政治人」,才有資格成為中華民國未來領袖,領航台灣跨越挑戰,改變台灣帶給大家新希望。

台銘主張:
1. 重塑台灣在全球經貿戰略布局,成為G2供應鏈「全球經貿樞紐」。連結美國「三灣」,紐約灣「東部科技走廊帶」,芝加哥灣「中西部科技走廊帶」,和舊金山灣「西部科技走廊帶」,甚至加上墨西哥灣,深化台美產業合作,為台灣創造經濟利基。也要聯合東京灣所代表的製造與流通產業,打造台灣成為「全球台商後勤總部」,包含外交、投資談判、新創基地及終端產品、接近市場經貿特區的建設及低利貸款,支持中小企業到接近市場就近設廠、研發、資訊、人才、供應鏈整合等,讓台商在全球維持高度競爭力,讓台灣佔據全球關鍵地位。

2. 思索三大產業次世代龍頭明星,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發動機。健康經濟體必須有完整而健全的農業、工業(含高科技)與服務產業部門,這也是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得天獨厚的優勢。「台灣不能沒有台積電,也不能只有台積電」,政府有責任尋找三大產業的「明日之星」,AI人工智慧、AI機器人工業、農漁產品與生物科技結合、冷鏈物流、供應鏈改造、文創影視產業、生物高科技產業,為台灣創造更多的護國神山;運用AI人工智慧,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擴大經濟獲利「贏者圈」。


3. 協助中小企業因應變局,讓台灣成為「隱形冠軍」孵化器。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石,更創造台灣超過八成就業機會。面對國際政治、經濟與環境變化,政府有責任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產業調整與轉型,預見全球未來趨勢,解決中小企業面臨困境,作為中小企業最堅強後盾,「有穩健成長的中小企業,才有穩健安全的經濟台灣社會」。

4. 關注民生經濟,實現社會正義,全民共享經濟果實。企業與民眾雙贏,共享經濟成長果實,才是真正的社會正義。民進黨執政下,企業擔憂缺電、缺水、缺工、缺訂單、缺技術,民眾被通膨、低薪與生活壓得無法喘息,這是政府的怠惰,這是政客的無能。「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國家未來領袖最重要的職志。


5. 創造兩岸和平,才能引資納才,增加國家整體競爭力。「戰爭無情、和平無價」沒有企業敢把資金放在「火藥庫」,沒有人才會想在「砲火」下工作創業,沒有父母希望孩子活在「戰爭」威脅下。創造兩岸和平,活絡交流對話,是台銘「金門和平宣言」的核心價值,更是台灣再創經濟奇蹟的基石。
「和平、繁榮、清廉」是台灣生存的命脈,「願景、格局、戰略」是未來領袖的高度。

「台灣人民希望改變,改變帶給台灣人民希望。」不論未來擔任甚麼角色,台銘熱愛中華民國,「打造台灣下一個黃金三十年」,不僅是台銘為中華民國的「國家總體經濟戰略布局」,更是對中華民國與台灣人民始志不渝的承諾。
 

關鍵字: 郭台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華為計畫明年Q1量產新AI晶片 外媒曝因缺光刻機「良率僅20%」

華為計畫明年Q1量產新AI晶片 外媒曝因缺光刻機「良率僅20%」

根據外媒路透社報導,兩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華為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開始大規模生產其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儘管由於美國的限制而難以生產足夠的晶片。華為已發送其最新晶片Ascend 910C的樣品,目標與美國NVIDIA生產的晶片競爭,消息人士指出,一些科技公司已開始接受訂單。

2024-11-23 01:00

川普效應! 逾半經濟學家認日央12月升息機率增

川普效應! 逾半經濟學家認日央12月升息機率增

根據《路透》調查顯示,逾半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央行 (Bank of Japan) 12月會再度升息,大多數經濟學家表示,川普重返白宮是促使日本央行升息的重要因素。

2024-11-23 11:04

00966B指數擁三大特色 存債新利器

00966B指數擁三大特色 存債新利器

聯準會在9月開啟首次降息,美債價格已提前反映,所以利多出盡、不漲反跌,再次創造了債券投資的絕佳進場點,而11月川普再度入主白宮,政策雖然可能影響聯準會延緩降息步調,但市場預期,川普需要低利率來達成提振製造業的目的,因此降息的長線趨勢不會改變,目前整體經濟情勢對長天期、投資等級債ETF相對有利。

2024-11-23 06:05

鳳凰旅遊恢復持股委員會運作 攜手玉山銀行打造員工持股信託平台

鳳凰旅遊恢復持股委員會運作 攜手玉山銀行打造員工持股信託平台

鳳凰旅遊(5706)自2002年起執行員工持股信託制度,但受到疫情影響暫時取消,隨著疫後營運回到正軌,董事會通過自11月恢復持股委員會運作,並攜手玉山銀行共創鳳凰旅遊員工持股平台。

2024-11-23 06:00

高通揭曉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優勝名單 總獎金近千萬

高通揭曉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優勝名單 總獎金近千萬

高通技術公司今日揭曉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ualcomm Innovate in Taiwan Challenge,QITC)優勝名單。本屆優勝隊伍由採用邊緣AI創新打造自主餐飲解決方案的Yo-Kai Express(優豈)奪得;第二名為在智慧醫療領域表現亮眼的Coherence Biotech(擴核生醫科技);第三名則為透過AI將認知行為療法遊戲化的MangaX Technology(漫話科技)。這三支隊伍也分別獲得12萬5千美元、10萬美元與7萬5千美元的高額獎金,合計起來,獎金近新台幣千萬元

2024-11-22 20:57

國發會也傳職場霸凌 將立即調查、1周內完成

國發會也傳職場霸凌 將立即調查、1周內完成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1名員工疑似遭職場霸凌而輕生的案件持續延燒,總統賴清德也下令行政院應檢討各單位反霸凌機制是否周全,不過,今日又有爆料指出,國發會也傳出霸凌事件,指綜規處長張惠娟涉及對同仁職場霸凌,對此,國發會回應,對於相關事件將立即啟動調查,於1周內調查完成。

2024-11-22 20:48

BBU概念股爆發 錸德子公司錸寶遭列注意股

BBU概念股爆發 錸德子公司錸寶遭列注意股

近日傳出輝達GB200伺服器將採用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錸德子公司錸寶也搶進,股價大漲下也因當沖比率高,被列注意股。

2024-11-22 20:48

台泥和平電廠2040年除役 加拿大電芯廠計畫喊卡

台泥和平電廠2040年除役 加拿大電芯廠計畫喊卡

台泥(1101)今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張安平指出,旗下和平電廠將啟動與台電2027年後的續約計畫,但燃煤機組2040年達到設計年限,屆時將正式退場。此外,加拿大電芯廠建廠計畫也喊停,能元科技已回覆加拿大政府不會繼續進行下去。

2024-11-22 19:12

台股交易時間延長 證交所提7點原因不贊成

台股交易時間延長 證交所提7點原因不贊成

台股交易時間為4.5個小時,較日本、韓國、新加坡及香港來得短,日前立委黃珊珊關心台股延長交易時間可行性?證交所報告出爐,提出7點不贊成原因,台股交易集中在開盤前1個小時以及收盤前半個小時,延長交易時間僅稀釋中間交易時段之成交值,反而不利量能集中,因此不容易增加股市成交量,調查66家券商,反對延長交易時間比重達87%

2024-11-22 18:44

台積電美日中3地設廠 近4年累計獲逾700億元補助

台積電美日中3地設廠 近4年累計獲逾700億元補助

台積電積極擴大海外布局,今年前3季獲得新台幣160.43億元來美國、日本和中國等政府補助;自2021年以來,累計已獲得超過700億元政府補助。

2024-11-22 18:18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