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桃園國際機場論壇包含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左一)、關西機場株式會社區域關係經理Daisuke Komine(左三)、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及中東區域總監Stefano Baronci(左四)、交通部長王國材(右四)、航政司司長何淑萍(右二)、民航局局長林國顯(右三)、桃機董事長楊偉甫(右一)、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中)等人共同出席。(圖/桃園國際機場提供,下同)
記者張芳瑜/台北報導
乘載千萬旅客、代表台灣門面的桃園國際機場,一直以來都跟緊世界趨勢脈動,加速轉型、改進軟硬體設施,以備隨時為乘客、機場從業人員以及地球生態,提供一個更進步的空間和旅程服務;隨著解封後人潮回溫,桃園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桃機)特別於今(10/24)日舉辦「2023桃園國際機場論壇」,邀請了國內外多位相關專家學者及產業供應商共襄盛舉,一同探討智慧機場及永續發展主題,聚焦於「機場雙軸轉型數位策略」及「未來機場挑戰與機遇」兩大方向,期盼在交流中獲得更多助益,也讓眾人一同見證桃機蛻變的樣貌。
疫情後國門開放、旅運復甦,桃機在今年暑假達到671萬人次的高運量,預估年底前將突破3000萬人次,回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準,在面臨亞太地區機場重要性的考驗以及國際航空趨勢之下,桃機董事長楊偉甫表示,機場需要與時俱進,以智慧轉型和綠色營運為目標,將聯合國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納入營運策略,積極響應落實「2050淨零排放」承諾,行動包括智慧機場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持續監控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投入發展永續航空燃油、太陽能、氫氣等綠色和新興能源,通過提升機場運營效益和旅客滿意度來實現永續環境、社會共榮和公司治理的目標。
▲桃機董事長楊偉甫表示,桃機非常積極響應落實「2050淨零排放」承諾。
過去疫情肆虐的3年多來,桃機也沒有因運輸量減少而鬆懈,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明,桃機反而趁此時修復南北跑道和行李處理系統,並展開第三航廈興建,預計於2026年完工、增加機場容量至8200萬人次,更進行了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結合的「機場雙軸轉型」計畫,將軟硬體建設逐步革新,努力過程有目共睹。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助理副總經理余崇立表示,透過打破機場以往獨立運作的資料煙囪,將各個系統資料整合成統一的機場數位整合平台「ADIP」,各單位之間就能共享數據,再藉由AI大數據分析多種參數預測未來情況,像是預報出境安檢人流,便可即時多開台紓解人潮、避免旅客久候,還有入境航班延遲預測,隨時監控航機及人流數量,以利安排地勤、安檢、清潔等各項人力,不僅進一步加強單位間快速協作,也能給乘客更加優化的服務。
▲交通部長王國材出席2023桃園機場論壇,提到正積極推動的第三航廈及第三跑道建設,分別預計於2026年及2030年完工,完工後桃園機場服務能量將可提升至8,200萬人次及每小時80至90架次,機場發展指日可待。
實現桃機數位轉型的合作夥伴資拓宏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蕭偉政表示,「公司花了3年時間進行開發,整合了桃機十幾萬個系統資料,為桃機建立了一條虛擬的資訊高速公路,確保資訊的統一和標準化」,希望這套由資拓宏宇自主開發的系統能成為臺灣所有機場的航空平台,不只可以提高機場運營效率和旅客體驗,余崇立更認為「ADIP」能成為新的工作文化,推動機場各個單位共同發展、創新和改變。
AI演算提供了即時、滾動性的資訊幫助桃機做出有效安排、提高員工生產力,看在桃園航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祥生眼中相當欣慰,他笑說這是桃機走向智慧機場必不可或缺的技術。與會的關西機場株式會社區域關係經理Daisuke Komine,提供關西國際機場(KIX)的環境生態做法;填海5公里依海而建的關西機場,自始便致力於保護大阪灣環境,採取包括太陽能發電、氫動力汽車、汙水處理以及回收食用油轉化為飛機燃料等環保措施,更在機場周邊90%區域建置斜坡海堤,能讓陽光深入海中維持海藻生長、為小魚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增進生物多樣性,並將從機場收益撥出經費用以當地環境保護,也透過機場人員到當地小學進行宣導,或讓孩子暑假時至機場參觀並參與環保課來教育下一代。
▲▼2023桃園機場論壇與會的專家學者眾多,針對桃機未來發展皆給予寶貴意見。
桃機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副執行長葉文健認為核心觀念在於,機遇與挑戰實則一體兩面,掌握時間和主動性才能及早準備,抓住機遇並有能力應戰;在社會、環境、經濟三大影響因素中,他舉新冠疫情為例,雖然旅客驟減但催生了大數據和無人化技術創新,讓機場運營提高效率。葉文健看待桃機發展提出「衡平模式」,藉由公司利己營運永續,再推動利他才能真正有動力長久發展,維持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的一致性,並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解決利益衝突,實現共識,才能完成共存、共融、共好。
桃機擁有超過240個單位和超過1萬5000人的員工數量,運作體系巨大、各單位密切合作,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說明認為桃機就有如一座小城市,管理不易,未來第三航廈將融合第一、第二航廈經驗,包括通關、辨識、檢查都要能更加通暢及發揮效率,再加上智慧機場和永續發展的目標,需要上下游以及產官學的齊心協作。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汪進財,認為要「把世界帶到台灣,讓台灣走向世界」,桃機的角色是要成為世界航空網路的重要節點,台灣區位本身就具有優勢,而當前數位轉型和永續發展已成為顯學,能帶領桃機持續進步的人才非常關鍵。
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相當認同,他表示桃機的願景應該是成為一個「能感動旅客的機場」,這正好呼應了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及中東區域總監Stefano Baronci出席論壇時給出的新機場定義--千里之行讓旅客從微笑開始,透過人性化的創新科技為旅客帶來最佳的機場體驗。在世界眾多機場中桃機的優勢為何、能帶給旅客什麼?這是桃機領導團隊和人才需要共同達成的目標。對此,中華機場協會理事長尹承蓬表示,機場公司目前編制僅600人,面對未來發展人力優勢不足,他呼籲增加人力,並建議與其他樞紐機場進行交流觀摩,並善用教育訓練,以提升人才素質。
▲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及中東區域總監Stefano Baronci(左)出席論壇,與桃機董事長楊偉甫(右)相談甚歡。
桃園國際機場是國家大門,透過發展與城市共融的機場經濟學,將可帶動區域發展,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出席致詞時表示,一定會努力讓中央地方通力合作,也要拼上航空城計畫這塊拼圖,讓桃機順利實現智慧機場、永續機場的願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