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學園區 。(圖/翻攝自Google maps)
記者陳瑩欣/台北報導
竹科10月裁員風不止,中經院3所助研究員陳馨蕙認為「第三季預期反彈還沒來,業者必須保守因應等待反彈」,這波狀況尚未惡化,屬產業轉型的人力調整,雖然還沒到經濟衰退的程度,但不同產業、不同企業表現確實已出現「不均衡復甦」,裁員壓力雖然會慢慢減少,但上中下游、不同產業人力雇用狀況差異仍大。
「廠商的產品做的對不對,直接影響人力僱用的策略。」陳馨蕙表示,過去製造業拉攏單一大客戶,量產後與大企業緊密合作,但現在「一顆蘋果救業績」的趨勢可能要調整,以前中國大量製造、集中特定客戶就能賺飽飽,現在要有風險意識。
學者觀察,像紡織大廠儒鴻的策略是「不要有客戶超過1成營收」,每一家都要維持好的關係,雖然辛苦,不過不會被單一客戶應付帳款腳步偏差有影響。
中經院即將在12月19日公告採購經理人指數年度營運展望(含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陳馨蕙表示,台灣有99.8%的中小企業,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觀察來看,現在存貨已調整落底,但原物料成本、分散製造、開發次要供應商等營業成本都提高,口袋不深的業者除了要撐住不確定性,又有永續減碳轉型壓力,中小企業資金壓力高。
雖然大型企業口袋很深,但業者會趁此時對投資錯誤的消費性電子部門、過度倚賴中國市場的單位進行重新配置,對公司而言,裁員並不是出現危機,而是被迫要轉型,但不會「砍了就回不去」,反而是提高軟體、人工智慧支出。
以勞動部最新無薪假統計仍以電子業與金屬機電業者為例,這些高資本設備支出的單位無薪假「做3休2」很多,春燕還看不到,因此也會保守一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