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杜紫軍。(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與南韓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談判,兩岸服貿、貨貿進度持續「卡關」。經濟部長杜紫軍20日表示,台灣若無法與他國簽署更多經貿協議,在國際上取得公平競爭地位,恐導致大企業外移、中小企業萎縮的後果。
杜紫軍20日上午接受中廣專訪,他在訪談過程中指出,台灣與南韓的出口產品重疊率高達75%,就算把獲得中國大陸免關稅優惠的部分扣除,重疊率仍有31%,且其中24.6%會被課5%以上的關稅,換算1年金額高達386億美元。
杜紫軍分析,若中韓FTA於年底簽署,最快會在2015年7月1日開始啟動降稅措施,對台灣的影響將逐年擴大,未來每年恐有31至84億美元(約新台幣1,000到2,500億元)的中國大陸市場,會被南韓取代,將衝擊我國83%位於中南部的中小企業、傳統產業。
杜紫軍說明,我國鋼鐵業可能受中韓FTA衝擊的地區,包括台南、台中、高雄;工具機以台中附近為主;汽車零組件業受衝擊地區包括桃園、新竹、台南、高雄、屏東、彰化;面板業受衝擊地區在台中、台南;石化業受衝擊地區有苗栗、雲林、台中、高雄;紡織業受衝擊地區為新北、桃園、彰化、雲林、台南;玻璃業則是新北、新竹、台中、彰化到高雄。
除上述產業外,南韓也積極搶進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杜紫軍說,中國大陸在服務業方面,對南韓採取負面表列,有利南韓進入市場,這是前所未見的事情,台灣卻因服貿「卡關」,原本可望搶先取得對岸服務業市場的優勢,正逐漸流失,若把服務業納入中韓FTA衝擊範圍,連台北市都會受影響。
杜紫軍認為,如果兩岸貨貿、服貿順利通過,台灣能簽署更多FTA,在國際上擁有公平競爭地位,我國產品出口至他國,就沒有關稅問題,不但台灣廠商不用跑到其他國家去投資,還可吸引外資來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杜紫軍強調,假設情況相反,貨貿、服貿持續卡關,台灣又無法對外洽簽更多FTA,有能力往外跑的大企業,就會前往有關稅優惠的國家投資,至於沒辦法往外跑的中小企業,恐逐漸萎縮,「越做越辛苦」。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