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食品交流會,聚焦產業鏈透明升級。(圖/記者李孟璇攝)
記者李孟璇/台北報導
兩岸食品產業今天舉行合作交流會議,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王黎明指出,現在不少產業結構欠缺優化,食品安全體系也不夠完善,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為薄弱、基礎建設仍有缺失,顯現產業發展仍有不足,尚須進一步加強,盼能兩岸能強化產業鏈資訊系統管理,完善食品供應鏈的追蹤追溯,使得資訊更加透明化,讓社會大眾能安心消費。
王黎明表示,首先雙方應強化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加快推進食品科技領域合作,以加強安全管理體系;在產業部分,必須積極推動兩岸企業深度合作,並促進行業人才交流培養等,如此才能提升食品安全。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王黎明,針對兩岸食品安全議題提出缺失與建議。(圖/記者李孟璇攝)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也有相同看法,他認為食品產業跨界合作創新為必然趨勢,且兩岸食品貿易互動密切,有著相同飲食文化與產品型態,應該加強合作,尤其科技不斷進步,必須關注新興科技對食品安全提升的幫助。
沈榮津舉例,目前行動網路有助於資訊快速連結傳遞,透過物聯網應用,可將容易混淆的原料及食品資訊連結給相關人士,降低食品產地來源不實或造假犯罪的機率,同時,可開發更多檢測及防堵機制,達到監控管理的目的。
而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也回應相關問題,並提出三項關鍵作為,首先是讓法規制度與國際接軌,他表示,這除了可以讓各界有所依循,也能建立相同的審核標準;第二,必須強化食品生物資源庫的建立與應用;另外,還要針對不同產業性質的業者進行現行法規教育訓練,如此整個制度才能更臻完善。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必須關注新興科技對食品安全提升的幫助。(圖/記者李孟璇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