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教父」柯文昌涉內線交易遭法院判刑9年。(圖/東森新聞)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有「創投教父」之稱的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涉綠點公司內線交易遭判刑9年定讞。部分金融、科技產業大老更在第一時間出面聲援,稱業界將陷入「法律不清,入人於罪」恐慌;學者則看法各異,部分認為短期縱有寒蟬效應,只要政府能藉此釐清、明定規範,長遠來看,對台灣產業未必有害,但也有人替柯文昌抱屈,認為應給予非常上訴機會。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後續其實是看業者「要不要在規則下辦事」,強調政府只要藉此機會明定紅線,業界投資於法有據,對台灣未必不好。「法律寬鬆當然有效率,但未必公平,最後也不一定是好事。」他舉例,過去考量產業發展,我國環評往往便宜行事,最後難免自食苦果,強調只要規矩訂清楚,寒蟬效應就不會存在。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林蒼祥雖認同此次是法制進步的時機,但認為該案判決對柯文昌不算公平,因為法院並未考量「主觀犯意」是否存在問題,畢竟,柯並非以個人名義投資,且簽訂意向書當下也無法保證避免損失,「這次科技大老雖然出來喊話,要讓法官知道實務界看法,但時間終究晚了,現在只能祝福他(柯文昌)成功提起非常上訴。」
林蒼祥也提到,此次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等大老會出面表態,主要是因為檢方所提主觀目的犯罪要件太弱,怕法官對柯文昌案的認定結果,恐影響國際投資人對台灣相關法律的信心。
至於此次爭點──簽訂意向書當下算不算掌握重大訊息?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必須視意向書內容而定,「因為有些空泛、部分具體,兩者差異很大。」強調意向書一般雖只能代表意向,但只要文字中「設有條件」,恐難等閒視之,況且,若涉及重大訊息的意向書,因涉及投資人選擇問題,一旦對外公布,將立即牽動股價,「內線交易的界線認定本就不簡單,主管機關會有自己的考量。」
▼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有「創投教父」之稱。(圖/翻攝自台灣好基金會網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