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許雅綿/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認為殯葬業是個灰暗的產業,加上傳統民俗的忌諱,常常碰到遭人迴避、鄰居耳語等狀況發生,一名從事禮儀師工作8年的李先生就表示,在服務過程中就曾碰過與家屬認知差異,遭大罵15分鐘三字經,「當時只能默默承受,因為我們從事的是服務業,但心裡真的很不舒服。」
李先生說,殯葬業競爭激烈,不管是一個人或是一對夫妻就能成立一家葬儀社,對於有些小型葬儀社而言,接到案件的次數無法掌握,常常會使用一些話術想辦法讓家屬消費,可能在程序上會比較繁瑣,但一些大型的殯葬業者,會隨著時代的改變,例如環保意識的抬頭等,在處理程序上會有些改變,難免會受到攻擊。
他說,就曾在服務的過程中,由於認知的差異,遭到家屬大罵三字經,「當時就默默承受,因為我們從事的是服務業,但心裡真的很不舒服,大家都是人,沒有必要罵的那麼難聽。」
▼殯葬業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台灣殯葬業龍頭龍巖指出,其實殯葬業的迷信很多,業者跟家屬之間難免會有認知的差異,這是很難破除。龍巖舉例,最常見的就是要不要燒庫錢,要燒多少的問題,而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燒不燒庫錢變得沒那麼絕對。
龍巖表示,有很多不肖業者,藉由傳統習俗來恐嚇家屬,一定要做什麼,不然會怎樣..的言論,造成家屬心理壓力,加上口耳相傳一代代傳下去,使得民眾無法分辨「禮」和「俗」,進而有迷信的產生。
此外,針對外界普遍對於殯葬業,存在著觸霉頭、晦氣的看法?龍巖表示,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由於沒有外來刺激帶動觀念轉換,對於殯葬業仍是有些忌諱的舊有觀念,例如不希望孩子從事這事業,或是要求從事的家人,回家要先去人多的地方、先去沐浴淨身等,都仍是避諱的表現,也間接造成年輕殯葬業人員的心理壓力。
但龍巖認為,在《送行者》等多部殯葬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的影響下,翻轉許多人對殯葬業的想法,也較不認為殯葬業是一個灰暗的產業,漸漸正面的角度看待殯葬業是禮儀服務及功德的事業。
讀者迴響